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柳宗元《種樹郭橐駝傳》賞析(理洵)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柳宗元《種樹郭橐駝傳》賞析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網

《柳宗元《種樹郭橐駝傳》賞析》中國當代作家理洵的散文。

作品欣賞

柳宗元《種樹郭橐駝傳》賞析

柳宗元這篇文章大概寫於他三十歲左右,是他遭貶出任陝西藍田縣尉兩年後,又被召回京城長安任監察御史里行時寫下的。里行,有今天所說「見習」的意思,不在正官序列。這時,幾乎與他同時登科的韓愈與劉禹錫,都為監察御史。還有一篇《梓人傳》,亦是此時寫就,其中觀點,都被認為是他對於政治的認識與態度。

種樹郭橐駝傳》塑造了一個殘疾的人物形象,嚴重駝背的郭橐駝,很像是莊子筆下的人物,同樣身懷絕技,樹種得好,以至於很多富戶人家都爭相僱傭他種樹。他似乎也不狹隘,坦然地向人們說出了他的種樹經驗,就是「能順木之天以致其性」,隨後又絮絮叨叨羅列了幾種人們傷害樹木生長的栽植陋習,比如換新土,甚至於用指甲摳它枝幹看它是否活着等。但這些卻並不是作者想要表達的意思,他真正的意思是要把這種種樹的經驗通過郭橐駝之口「移之官理」,又瑣碎地列舉了一些看似愛民實則害民的摧民稼穡、摧民生產等擾民行徑,從而表明自己的態度,為官治民也應「順天致性」,這樣才能「蕃其生而安其性」。

種樹的道理怎樣才能巧妙地類比為為官治民的官理?作者仍然是採用訪問的方式,「人問之:『以子之道,移之官理,可乎?」在他人的追問下,郭橐駝先是委婉地推託說自己不懂為官的道理,但隨即又通過列舉一些自己反對的事例來直觀地闡明了自己的觀點,最後,還總結反問說,種樹與治民有相似的地方罷?作者這樣的構思,既顯得自然,亦顯得巧妙,一篇短短的文字,真是玲瓏剔透而又謹嚴實密。

這篇看似人物傳記的文字,實際上卻是帶有寓言性質的政論小品,作者想要表達的施政理念就蘊乎其中,要說也就是八個字,即執簡御繁、無為而治。這也倒是符合他的身份的,監察御史,職能就是掌管監察百官事務。當然,亦可以理解為,這篇文字,是作者在深陷政治漩渦之後,對官場生態的一種反思,而表明的一種執政態度與理念。

柳宗元在官場一生都是不痛快的,才活了四十七歲,生命的最後幾年,遭貶遠赴嶺外,為柳州刺史,是水土不服、勞累過度,患病而死的。但他的文名,卻是昭著史冊的。他死之後,劉禹錫為他編著文集,韓愈亦來到嶺外祭祀,寫了紀念他的文字《柳州羅池廟碑》。他的文學成就,還表現在遊記散文的出彩,著名的《永州八記》千百年來都是膾炙人口的。在散文創作成就上,人們有「韓柳」並稱一說,又把他列為「唐宋八大家」之一,都是對他的無上讚譽。

柳宗元筆下的郭橐駝,現實中是否真有其人,已不可考,但作者能為他立傳,相信是應該有這個人物原型的。文中所說的豐樂鄉,也不是一個虛構的地名,在都城長安之西,大概就在現在昆明池以北區域。據史籍記載,柳宗元田舍就位於這個鄉里。柳宗元祖籍河東,即今山西永濟,但他的祖上世代在外為官,他也出生於長安,因而,可以說,他對這一帶的風土人情是非常熟悉的。

約是在二十年前,我在基層的小機關里做幹事,一位雅好文史的領導有天下午上班時間忽然端着這篇文章趴在我辦公桌的一側,和我一字一句地把它讀了一遍,然後對郭橐駝這個人物感慨了一番,拿着書又回到斜對面他的辦公室。這書是一個古文選本,已被他翻得破破爛爛的,好些頁面頁腳亦卷了起來。夕陽西下,昏黃的日光從窗外照進來,蕭瑟無比,樓道傳來「嘭」的關門聲,只聽他走着說着,「回家了,吃飯!」於是,我對這篇文章就更是有了深刻的印象。

後來好些時候,在機關冗雜的事務糾纏中,我就會想到這篇文字,想到二十年前的那個下午,有時就覺得,執簡御繁、無為而治,確實是一種應該正確看待的執政理念,但有時未嘗不是一種無奈的選擇,一個人想有為而不得有為時,也許只有選擇無為而治的策略才是最為體面的。柳宗元彼時參與王叔文革新變法被貶,政治上毫無作為的可能,在風雨飄搖之中進行深刻而清醒的反思,寫下這樣的文字,先生心事,後人容易理解麼?但不管如何,種樹能手郭橐駝,這位已經扭曲得變形的典型人物,卻終是永久地留在世人心中了。 [1]

作者簡介

理洵,字安父,別署新雨堂,書評人,作家,陝西省作家協會會員。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