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棘頭梅童魚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棘頭梅童魚

來自 網絡 的圖片

棘頭梅童魚(學名:Collichthys lucidus)是石首魚科、梅童魚屬魚類。體延長,側扁,頭鈍圓,枕骨棘突為2尖頭;體側有圓形小發光顆粒。口裂大,端位,傾斜,吻不突出,口閉時下頜稍突出,上頜骨後緣達眼眶後緣之後;上下頜齒細小呈絨毛狀,上頜後列齒較多,前端中央無齒,左右側齒中斷不連續,下頜前端中央一凸起有一小撮細齒;吻緣孔5個。鼻孔2個,長圓形後鼻孔較圓形前鼻孔大。眼眶下緣達前上頜骨頂端水平線。前鰓蓋後緣具鋸齒,鰓蓋具2扁棘。耳石為黃花魚型,印跡頭區圓形,尾端亦為圓形。胸鰭基上緣點及腹鰭基起點到吻端距離約相等,位鰓蓋末端下方;背鰭基起點在胸鰭和腹鰭基起點之後;尾鰭尖形。體側上半部紫褐色,下半部銀白帶金黃色,發光顆粒為金黃色;上下頜前端具褐色斑;背鰭褐色;尾鰭黑褐色,末緣較深;臀﹑腹及胸鰭為金黃色;眼頂部有一黑斑;口腔內白色,下頜口緣粉紅色;鰓腔為白色有黑點。 棘頭梅童魚為暖水性近海底棲小型魚類。主要棲息於河口及深度可達90米之砂泥底質中下層水域,群聚性較弱。有向深淺水間移動和發聲習性。捕食底棲生物和小魚、蝦和糠蝦為主,有自食幼體現象。分布於西太平洋區,包括菲律賓、越南、中國、朝鮮、韓國及日本等沿海。

簡介

體延長,側扁,背部呈淺弧形,腹部平圓,尾柄細長。頭大而鈍短,額部隆起,頭骨鬆軟,粘液腔發達。吻短鈍,吻長在體長9O毫米以上的個體大於或等於眼徑。眼小,例上位,接近吻端,無脂眼瞼。眼間寬,高低不平,其寬大於眼徑。口大,前位,口裂傾斜度大。上下頜約等長,上頜骨末端可達眼中部的後下方;下頜縫合處有一突起,與上頜中間凹陷相對。鼻孔2個,位於眼前方與吻端之間,前鼻孔圓形,比後鼻孔大,後鼻孔裂縫狀,接近眼緣。鰓耙細長,最長鰓耙大於鰓絲之長。有假鰓,鰓孔大,鰓蓋膜不與峽部相連。鰓蓋條入上下頜齒為戰狀齒群,而前端齒稍大。齶骨、犁骨均無齒,舌大,頦孔2個,無須,前鰓蓋骨薄,角上有數個尖棘;鰓蓋骨後緣有一弱扁棘。具側線,前段與背緣彎曲度相對,後段為側中位。肛門位於臀鰭的前方。

評價

背鰭2個互為連接,其間具一深凹刻;第一背鰭起點在胸鰭基部的上方,第一鰭棘最短;第二背鰭最長鰭條比最長鰭棘長,以第15-16鰭條最長。臀鰭起點約在背鰭第10-12鰭條的下方,鰭棘比背鰭鰭棘粗大。腹鰭胸位,約在胸鰭基部下方稍後,左右腹鰭相鄰。胸鰭側位,位低,尖長,其末端超過腹鰭末端。尾鰭尖矛狀。[1]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