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植物篇:開花的種類(小藍雪花(白花丹科、藍雪花屬植物))

小藍雪花
圖片來自 植物之家

目錄

開花的種類——小藍雪花(白花丹科、藍雪花屬植物)

小藍雪花,白花丹目植物。中國特產。分布於四川西部和西藏東部,南至雲南中部,北達甘肅文縣;生於乾熱河谷的岩壁和礫石或砂質基地上,多見于山麓、路邊、河邊向陽處。模式標本和異名的模式標本皆采自四川康定。民間用本植物的地下部分治療風濕跌打、腰腿疼痛、月經不調等症。

小藍雪花(學名:Ceratostigma minus Stapf ex Prain)

基本信息

  • 中文名:小藍雪花
  • 拉丁學名:Ceratostigma minus Stapf ex Prain
  • 別 名:紫金標、九結蓮、藍花岩陀(雲南),小角柱花
藍雪花
 
圖片來自 藤本月季網
  • 界:植物界
  • 門:被子植物門
  • 綱:雙子葉植物綱
  • 亞 綱:合瓣花亞綱
  • 目:白花丹目
  • 科:白花丹科
  • 族:白花丹族
  • 屬:藍雪花屬
  • 分布區域:四川

形態特徵

花開滿枝
 
圖片來自 一起來寵花

小藍雪(原變型)

落葉灌木,高0.3-1.5米;老枝紅褐色至暗褐色,有毛至無毛,較堅硬,髓小(較兩側木質部的總和為小),新枝密被白色或黃白色長硬毛而呈灰毛、灰褐色,罕為淡黃褐色,偶而被毛稀少,長硬毛下部有一橢圓形膨大部,向上通常驟細而後漸尖,膨大部上常密被伸展的白毛而幾為輻射狀,上方的尖瘦部有或無白毛,長硬毛之間有時雜有星狀毛(具3-6射枝);芽鱗小,鱗片狀。葉倒卵形、匙形或近菱形,長2-3厘米,寬(6)8-16毫米,先端鈍或圓,偶急尖或具短尖,下部漸狹或略驟狹而後漸狹成柄;上面無毛或有分布不均勻的稀疏長硬毛,也可全面被伏生毛,下面通常被較密的長硬毛,罕僅中脈上有毛,兩面均被鈣質顆粒;葉柄基部不形成抱莖的鞘。花序頂生和側生,小;頂生花序含(5)7-13(16)花,側生花序基部常無葉,多為單花或含2-9花;苞片長約4-5毫米,寬約2.5毫米,長圓狀卵形,先端通常急尖,小苞長約4.5-5毫米,寬約1.5-2毫米,卵形至長圓狀卵形,先端通常短漸尖;萼長6.5-9毫米,直徑約1.5毫米,裂片長約1.5毫米,外露部分沿脈兩側被細長硬毛,偶有星狀毛;花冠長15-17(19)毫米,筒部紫色,花冠裂片藍色,長6-7毫米,寬約4-5毫米,近心狀倒三角形,先端缺凹處伸出一絲狀短尖;雄蕊略伸於花冠喉部之外,花葯藍色至紫色,長約1.4-1.6毫米;子房卵形,綠色,柱頭伸至花葯之上。蒴果卵形,帶綠黃色,長達6.5毫米;種子暗紅褐色,粗糙,略有5細棱,中部以上驟細成喙。花期7-10月,果期7-11月。

拉薩小藍雪花(變型)

本變型與原變型不同之處在於:新枝上長硬毛短小(長不超過1毫米);葉堅紙質,通常窄倒披針形至長圓狀倒披針形,上面常沿側脈成隆紋而無或有稀少的鈣粒;花葯較大, 長1.8-2毫米;蒴果較小,長約2毫米。 [1]

主要價值

民間用本植物的地下部分治療風濕跌打、腰腿疼痛、月經不調等症。

醫藥:

【白藥】曬拿河:根用於風濕麻木脈管炎跌打損傷腮腺炎《滇省志》。篩納荷:根治跌打損傷風濕關節炎慢性腰腿痛月經不調,腮腺炎《滇藥錄》。

【藏藥】興居茹瑪:根用於風濕麻木,脈管炎,跌打損傷,腮腺炎《滇省志》。興居茹瑪:全株治風濕病,跌打勞傷,腮腺炎,接骨《滇藥錄》。

醫藥:根(紫金標):辛、苦,溫。有毒。通經活絡,祛風濕。用於風濕麻木,脫疽,跌打勞傷

小藍雪(原變型):CeratostigmaminusStapf ex Prain f.minus

小藍雪(原變型),我國特產,分布於四川西部和西藏東部,南至雲南中部,北達甘肅文縣。民間用本植物的地下部分治療風濕跌打、腰腿疼痛、月經不調等症。

形態特徵

整體

落葉灌木,高0.3-1.5米;老枝紅褐色至暗褐色,有毛至無毛,較堅硬,髓小(較兩側木質部的總和為小),新枝密被白色或黃白色長硬毛而呈灰毛、灰褐色,罕為淡黃褐色,偶而被毛稀少,長硬毛下部有一橢圓形膨大部,向上通常驟細而後漸尖,膨大部上常密被伸展的白毛而幾為輻射狀,上方的尖瘦部有或無白毛,長硬毛之間有時雜有星狀毛(具3-6射0枝);芽鱗小,鱗片狀。

葉倒卵形、匙形或近菱形,長2-3厘米,寬(6)8-16毫米,先端鈍或圓,偶急尖或具短尖,下部漸狹或略驟狹而後漸狹成柄;上面無毛或有分布不均勻的稀疏長硬毛,也可全面被伏生毛,下面通常被較密的長硬毛,罕僅中脈上有毛,兩面均被鈣質顆粒;葉柄基部不形成抱莖的鞘。

花序頂生和側生,小;頂生花序含(5) 7-13(16)花,側生花序基部常無葉,多為單花或含2-9花;苞片長約4-5毫米,寬約2.5毫米,長圓狀卵形,先端通常急尖,小苞長約4.5-5毫米,寬約1.5-2毫米,卵形至長圓狀卵形,先端通常短漸尖;萼長6.5-9毫米,直徑約1.5毫米,裂片長約1.5毫米,外露部分沿脈兩側被細長硬毛,偶有星狀毛;花冠長15-17(19)毫米,筒部紫色,花冠裂片藍色,長6-7毫米,寬約4-5毫米,近心狀倒三角形,先端缺凹處伸出一絲狀短尖;雄蕊略伸於花冠喉部之外,花葯藍色至紫色,長約1.4-1.6毫米;子房卵形,綠色,柱頭伸至花葯之上。

果:蒴果卵形,帶綠黃色,長達6.5毫米;種子暗紅褐色,粗糙,略有5細棱,中部以上驟細成喙。 花果期:花期7-10月,果期7-11月。

生長環境

主要生長於乾熱河谷的岩壁和礫石或砂質基地上,多見于山麓、路邊、河邊向陽處。主要分布於四川西部和西藏東部,南至雲南中部,北達甘肅文縣;模式標本和異名的模式標本皆采自四川康定。 [2]

主要價值

民間用本植物的地下部分治療風濕跌打、腰腿疼痛、月經不調等症。

藍雪花水培方法

水培藍雪花可在夏季5~6月之間進行,剪去母株的枝條並進行修剪。修剪後可將其扦插在玻璃花瓶中,適量的加入礦泉水,將花瓶放在乾燥陰涼的位置養護。在養護期間可適量的滴加營養液,有利於藍雪花的生長,不過要注意定期給藍雪花換水。

藍雪花水培的方法

藍雪花是白花丹科藍雪花屬多年生草本植物,也被稱為角柱花。藍雪花主要的繁殖方式為扦插繁殖,可以土培,也可以水培。水培藍雪花一般適合在夏季5~6月之間進行,剪去母株健壯的枝條,再將其中部和底部多餘的葉片剪掉。修剪好枝條後,可將枝條放在陰涼處。準備大小合適的透明玻璃花瓶,在花瓶中添加適量的礦泉水或井水。自來水含有一定量的氯離子成分,若是用自來水,需要將自來水放在陽光下暴曬2~3天,曬後可將其裝在花瓶中水培藍雪花。 [3]

藍雪花的枝條插在花瓶中:

在瓶子中可滴加適量的營養液,能夠促進藍雪花的生長。將藍雪花放在室內乾燥通風的位置養護,在養護期間要注意定期換水。換水時要注意,水溫要與室溫保持一致,否則溫度過低會影響藍雪花的生長。養護期間要注意換水時間,在春秋季節,溫度適應,可以3~5天給藍雪花換1次水。在夏季期間,溫度較高,需要2~3天給藍雪花換1次水。在冬季期間,溫度較低,一般10~15天之間可給藍雪花換1次水,定期換水能夠避免滋生細菌。


                                        植物篇:开花的种类(小蓝雪花(白花丹科、蓝雪花属植物))的相关视频


藍雪花的日常養護


怎樣繁殖藍雪花?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