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植物篇:開花的種類(扁竹蘭(鳶尾科、鳶尾屬植物))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扁竹蘭
圖片來自 植物之家

開花的種類——扁竹蘭(鳶尾科、鳶尾屬植物)

是鳶尾科鳶尾屬植物,多年生草本。根狀莖橫走,直徑4-7毫米,黃褐色,節明顯,節間較長;鬚根多分枝,黃褐色或淺黃色。地上莖直立。葉10餘枚,密集於莖頂,基部鞘狀,互相嵌迭,排列成扇狀,葉片寬劍形,黃綠色。花莖長20-30厘米,總狀分枝;苞片卵形,其中包含有3-5朵花;花淺藍色或白色。蒴果橢圓形,表面有網狀的脈紋及6條明顯的肋;種子黑褐色,無附屬物。花期4月,果期5-7月。分布於中國廣西、四川、雲南。生長於林緣、疏林下、溝谷濕地或山坡草地。

根狀莖供藥用,治急性扁桃腺炎及急性支氣管炎。可在園林中叢植,用作花境或在草地,林緣種植,也可點綴於路邊或用作林下地被。

扁竹蘭(學名:Iris confusa Sealy)

扁竹蘭
圖片來自 中藥360

基本信息

  • 中文名:扁竹蘭
  • 拉丁學名:Iris confusa Sealy
  • 別 名:扁竹根、扁竹
  • 界:植物界
  • 門:被子植物門
  • 綱:單子葉植物綱
  • 目:百合目
  • 亞 目:百合亞目
  • 科:鳶尾科
  • 屬:鳶尾屬
  • 亞 屬:雞冠狀附屬物亞屬
  • 組:雞冠狀附屬物組
  • 種:扁竹蘭
  • 命名者及年代:Sealy,1937

形態特徵

扁竹蘭是多年生草本植物。根狀莖橫走,直徑4-7毫米,黃褐色,節明顯,節間較長;鬚根多分枝,黃褐色或淺黃色。地上莖直立,高80-120厘米,扁圓柱形,節明顯,節上常殘留有老葉的葉鞘。葉10餘枚,密集於莖頂,基部鞘狀,互相嵌迭,排列成扇狀,葉片寬劍形,長28-80厘米,寬3-6厘米,黃綠色,兩面略帶白粉,頂端漸尖,無明顯的縱脈。

花莖長20-30厘米,總狀分枝,每個分枝處着生4-6枚膜質的苞片;苞片卵形,長約1.5厘米,鈍頭,其中包含有3-5朵花;花淺藍色或白色,直徑5-5.5厘米;花梗與苞片等長或略長;花被管長約1.5厘米,外花被裂片橢圓形,長約3厘米,寬約2厘米,頂端微凹,邊緣波狀皺褶,有疏牙齒,爪部楔形,內花被裂片倒寬披針形,長約2.5厘米,寬約1厘米,頂端微凹;雄蕊長約1.5厘米,花葯黃白色;花柱分枝淡藍色,長約2厘米,寬約8毫米,頂端裂片呈繸狀,子房綠色,柱狀紡錘形,長約6毫米。蒴果橢圓形,長2.5-3.5厘米,直徑1-1.4厘米,表面有網狀的脈紋及6條明顯的肋;種子黑褐色,長3-4毫米,寬約2.5毫米,無附屬物。花期4月,果期5-7月。

近種區別

該種的花、果與蝴蝶花(Iris japonica Thunb.)很近似,而營養體又與扇形鳶尾(Iris wattii Baker)很近似,略疏忽極易混淆。

繁殖方式

分株:扁竹蘭植物可用分株、播種的方式繁殖。分株一般可於春季剛發芽時或花後進行。由於扁竹蘭喜叢生,分割根莖時一般每個根莖上應有多個芽,不宜分成單株,以免影響生長勢。分株時,將老殘根莖減去以利新株髮根。扁竹蘭的花芽多在8-9月間分化完成,次年春季開花,因而多在花後分株。凡秋冬來臨前花芽分化好的,多不會影響次年開花。

播種:需大量繁殖時可用播種法。對冬季休眠的種類,可於種子成熟後即播,第二年春季即可發芽;也可採收後將種子在4℃條件下沙藏,次年3月天氣轉暖時再播,一般14天後發芽。欲使種子提前發芽,可在種子成熟後,冷水浸種24小時,置於3-4℃條件下進行20天左右的低溫層積,再播於溫室中,兩周後即可發芽,發芽在本地小苗不可露地越冬,應置於溫室中,於翌年春天氣溫轉暖時移至室外光照充足之處。對於四季常綠的種類,可隨采隨播,當年即可發芽,冬季來臨時,應適當遮蓋,以防霜害。播種苗一般兩年即可開花。 [1]

主要價值

藥用:根狀莖供藥用,治急性扁桃腺炎及急性支氣管炎。

觀賞:由於扁竹蘭栽培管理簡便,適應性強,可在園林中叢植,用作花境或在草地,林緣種植,也可點綴於路邊或用作林下地被。

扁竹蘭的養殖方法和注意事項

養殖方法:配製土壤,可將粗砂、園土、腐殖土、沙壤土混合製作成栽培的基質;水肥管理,每年春秋季節需施加一次腐熟有機肥,氣候乾旱時每天澆一次水;光溫管理,需將室溫穩定在15~17℃之間,夏季需弱化光線的強度。

注意事項:需定期觀察苗株的生長狀態,及時修剪掉染病的葉片。

扁竹蘭的養殖方法

1、配製土壤

扁竹蘭適宜生長在疏鬆透氣、排水性能優越的中性或微酸性土壤環境中,栽培期間,可將粗砂、園土、腐殖土和沙壤土混合製作成栽培的基質,並往內部摻入少量的石灰調節土壤的酸鹼性。並且土壤在使用前還需進行殺菌消毒處理,避免苗株出現腐爛發黑的狀況。

2、水肥管理

日常養護扁竹蘭的過程中,可在每年春秋季節施加一次肥料,主要以腐熟的農家肥為主,搭配氮磷鉀複合肥。此外,扁竹蘭生長期間對水分的需求較大,在氣候乾旱時每天都需澆灌一次水分,在其餘時間段內,每周需澆一次水,避免苗株出現積水腐爛的狀況。

3、光溫管理

在日常養扁竹蘭的過程中,還需注意光照和溫度的把控,養護期間建議將環境溫度穩定在15~17℃之間,保證環境的通風透氣,在夏季光照過強時,需在上方搭建一層遮陽網來弱化光線的強度。冬季低溫環境下,需將苗株轉移到溫暖的室內養護,避免葉片被凍傷。 [2]

養殖扁竹蘭的注意事項

養殖扁竹蘭的過程中,需做好病害的防治工作,保證環境的通風透氣,避免土壤產生積水,定期檢查苗株的生長狀態,發現病害枝葉後,需及時剪除,減少細菌滋生。此外,還需噴灑稀釋後的波爾多溶液以及銅殺菌劑進行防治。

扁竹蘭是什麼?

【別名】白跌打、見血封口

【來源】藥材基源:為百合科植物彎蕊開口箭的根莖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Tupistra wattii (C.B.Clarke)Hook.f.[Campylandra wattii C.B.Clarke]。

採收和儲藏:全年均可採挖,除去葉及鬚根,洗淨,切片後用米泔水浸泡,再用京竹葉煮3h,曬乾或鮮用。

【原形態】

柄葉開口箭,多年生草本。根莖長,下部多少彎曲呈弧形,圓柱形,直徑0.8-1.2cm,黃褐色。中3-10枚生於延長的莖上;葉柄長3-9cm,基部擴大,抱莖;葉片紙質,窄橢圓形、橢圓狀披針形至橢圓狀卵形,長6.5-20cm,寬3-7cm,先端漸尖,基部楔形。穗狀花序直立或外彎,側生,長2.5-6cm;苞片披針形或條狀披針形,綠色或黃色,有幾枚無花包片聚生於花序頂端;花被圓筒狀,筒長3-5mm,上部6裂,裂片開展,寬卵形,長3.5-4mm,寬2-4mm,肉質,紅褐色或黃綠色;雄蕊6,花絲下部擴大,貼生於花被筒上,上部分離,長1.5-2mm,內彎,花葯寬卵形;子房球形,花柱不明顯,柱頭鈍三棱形,先端3裂。漿果球形,直徑9-11mm,紅色,具種子1-3顆。花期2-5月,果期次年1-4月。

【生境分布】生態環境:生於密林下陰濕處或溪邊和山谷旁。

資源分布:分布於西南及廣東、廣西等地。

扁竹蘭的功效與作用

【性味】辛苦,寒,小毒。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散瘀止血消腫止痛主感冒風熱咳嗽咽痛扁桃體炎淋巴結炎跌打骨折胃痛吐血外傷出血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2-6g;或浸酒;研末,1-2g。外用:適量,鮮品搗敷;或研末撒布。 [3]

扁竹蘭的附方

①治外傷出血,跌打損傷,胃出血鮮扁竹蘭根一兩,水煎,酒引服;外用粉末撒布患處。

治目赤眼霧,扁桃體炎,淋巴結炎:扁竹蘭粉五分,開水送服。(性味以下出《雲南中草藥》)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