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篇:開花的種類(棕葉狗尾草 (禾本科 狗尾草屬植物))
棕葉狗尾草(學名:Setaria palmifolia)
為一種禾本科的多年生草本植物,稈高0.75~2米,直徑約3~7毫米,具支柱根。葉片呈紡錘狀寬披針形,長20~59厘米,寬2~7厘米。生于山坡或谷地林下陰濕處。。原產於非洲,現廣布與世界各地的熱帶和亞熱帶地區。
基本信息
- 中 文 名:棕葉狗尾草
- 門 :被子植物門 Angiospermae
- 綱 :單子葉植物綱 Monocotyledoneae
- 目 :禾本目 Graminales
- 科 :禾本科 Gramineae
- 亞 科:黍亞科 Panicoideae
- 族 :黍族 Trib. Paniceae
- 亞 族:狗尾草亞族 Subtrib. Setariinae
- 屬 :狗尾草屬 Setaria
形態特徵
多年生。具根莖,鬚根較堅韌。稈直立或基部稍膝曲,高0.75—2米,直徑約3—7毫米,基部可達1厘米,具支柱根。鬆弛,具密或疏疣毛,少數無毛,上部邊緣具較密而長的疣基纖毛,毛易脫落,下部邊緣薄紙質,無纖毛;葉舌長約1毫米,具長約2—3毫米的纖毛;葉片紡錘狀寬披針形,長20—59厘米,寬2—7厘米,先端漸尖,基部窄縮呈柄狀,近基部邊緣有長約5毫米的疣基毛,具縱深皺摺,兩面具疣毛或無毛。
花序主軸延伸甚長,呈開展或稍狹窄的塔形,長20—60厘米,寬2—10厘米,主軸具稜角,分枝排列疏鬆,甚粗糙,長達30厘米;小穗卵狀披針形,長2.5—4毫米,緊密或稀疏排列於小枝的一側,部分小穗下托以1枚剛毛,剛毛長5—10(14)毫米或更短;第一穎三角狀卵形,先端稍尖,長為小穗的1/3—1/2,具3—5脈;第二穎長為小穗的1/2—3/4或略短於小穗,先端尖,具5—7脈;第一小花雄性或中性,第一外稃與小穗等長或略長,先端漸尖,呈稍彎的小尖頭,具5脈,內稃膜質,窄而短小,呈狹三角形,長為外稃的2/3;第二小花兩性,第二外稃具不甚明顯的橫皺紋,等長或稍短於第一外稃,先端為小而硬的尖頭,成熟小穗不易脫落。鱗被楔形微凹,基部沿脈色深;花柱基部聯合。
穎果卵狀披針形、成熟時往往不帶着穎片脫落,長2—3毫米,具不甚明顯的橫皺紋。葉上下表皮脈間中央3—4行為深波紋的、壁較薄的長細胞,兩邊2—3行為深波紋的、壁較厚的長細胞,偶有短細胞。染色體2n=36(Avdulov),54 (Krishnaswamy)。花果期5—12月。
主要價值
飼用價值
棕葉狗尾草的莖葉質地比較粗糙,對飼餵奶牛,適口性較差。其莖葉比在拔節期為37:63。據福建農學院進行飼餵奶牛試驗結果,用棕葉狗尾草代替其他青草飼餵奶牛,每頭平均日食量50kg,頭兩天產乳量略有下降(每頭乳牛與對照組比較,共下 降4.5kg),第三天以後,恢復正常,並略有提高。說明利用棕葉狗尾草飼餵乳牛要有一個適應的過程。根據對棕葉狗尾草的化學成分分析資料,其粗蛋白質含量相當高,占絕對乾物質含量的18.78%,可作為蛋白質來源,直接飼餵或將草粉摻入配合飼料中,代替豆科牧草之用。
棕葉狗尾草的必需氨基酸含量也是較全面而豐富的,表明,棕葉狗尾草是適於華南紅壤山地栽培的一種優良牧草。具有適應性廣、抗逆性強、生產力高,再生力強蛋白質含量高、適口性良好的特性,可以作為建立人工草地,用於發展畜牧業。同時,由於棕葉狗尾草具有發達的根系,繁茂而寬大的葉 片,不僅能充分利用太陽光能,而且具有強大的固土保水能力,也是一種治理水土流失的優良草種。推廣面積已有30000畝以上。 [1]
藥用價值
穎果含豐富澱粉,可供食用;以根入藥,根可藥用治脫肛、子宮脫垂。嫩筍可生食,亦可如竹筍般料理,嫩葉煮食。藥用:鮮品或干品均可應用,可做丸劑湯劑酒劑。外用則以熏洗患部。具祛濕強健之效。莖葉用於治療關節炎地下莖治食欲不振,嫩芽治發育不良。
棕葉狗尾草《中藥材》
別名:澀船草
來源:禾本科棕葉狗尾草Setaria palmifolia (Koen) Stapf,以根入藥。
生境分部:浙江、華南、西南。
[2]功能主治:主治脫肛、子宮下垂。
摘錄《全國中草藥匯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