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植物篇:開花的種類(紫葉小檗 (小檗科、小檗屬植物))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植物篇:開花的種類(紫葉小檗 (小檗科、小檗屬植物))

紫葉小檗(學名:Berberis thunbergii var. atropurpurea Chenault)

別名:紅葉小檗,小檗科、小檗屬。原產於中國東北南部、華北及秦嶺。多生於海拔1000米左右的林緣或疏林空地。落葉灌木,枝叢生,幼枝紫紅色或暗紅色,老枝灰棕色或紫褐色。葉小全緣,菱形或倒卵,紫紅到鮮紅,葉背色稍淡。4月開花,花黃色。果實橢圓形,果熟後艷紅美麗。

紫葉小檗的適應性強,喜陽,耐半陰,但在光線稍差或密度過大時部分葉片會返綠。耐寒,但不畏炎熱高溫,耐修剪。園林常用與常綠樹種作塊面色彩布置,可用來布置花壇、花鏡,是園林綠化中色塊組合的重要樹種。

基本信息

  • 中文學名:紫葉小檗
  • 拉丁學名:Berberis thunbergii var.atropurpurea Chenault
  • 別 稱:紅葉小檗
  • 界 :植物界
  • 門 :被子植物門
  • 綱 :雙子葉植物綱
  • 亞 綱:原始花被亞綱
  • 目 :毛茛目
  • 科 :小檗科
  • 屬 :小檗屬
  • 種 :日本小檗
  • 變 種:紫葉小檗
  • 分布區域:原產中國華東、華北及秦嶺以北

形態特徵

紫葉小檗是日本小檗的自然變種。落葉灌木。幼枝淡紅帶綠色,無毛,老枝暗紅色具條棱;節間長1-1.5厘米。葉菱狀卵形,長5-20(35)毫米,寬3-15毫米,先端鈍,基部下延成短柄,全緣,表面黃綠色,背面帶灰白色,具細乳突,兩面均無毛。花2-5朵成具短總梗並近簇生的傘形花序,或無總梗而呈簇生狀,花梗長5-15毫米,花被黃色;小苞片帶紅色,長約2毫米,急尖;外輪萼片卵形,長4-5毫米,寬約2.5毫米,先端近鈍,內輪萼片稍大於外輪萼片;花瓣長圓狀倒卵形,長5.5-6毫米,寬約3.5毫米,先端微缺,基部以上腺體靠近;雄蕊長3-3.5毫米,花葯先端截形。漿果紅色,橢圓體形,長約10毫米,稍具光澤,含種子1-2顆。

原種(日本小檗)是落葉灌木,一般高約1米,多分枝。枝條開展,具細條棱,幼枝淡紅帶綠色,無毛,老枝暗紅色;莖刺單一,偶3分叉,長5-15毫米;節間長1-1.5厘米。葉薄紙質,倒卵形、匙形或菱狀卵形,長1一2厘米,寬5-12毫米,先端驟尖或鈍圓,基部狹而呈楔形,全緣,上面綠色,背面灰綠色,中脈微隆起,兩面網脈不顯,無毛;葉柄長2-8毫米。花2-5朵組成具總梗的傘形花序,或近簇生的傘形花序或無總梗而呈簇生狀;花梗長5-10毫米,無毛;小苞片卵狀披針形,長約2毫米,帶紅色;花黃色;外萼片卵狀橢圓形,長4-4.5毫米,寬2.5-3毫米,先端近鈍形,帶紅色,內萼片闊橢圓形,長5-5.5毫米,寬3.3-3.5毫米,先端鈍圓;花瓣長圓狀倒卵形,長5.5-6毫米,寬3-4毫米,先端微凹,基部略呈爪狀,具2枚近靠的腺體;雄蕊長3-3.5毫米,藥隔不延伸,頂端平截;子房含胚珠1-2枚,無珠柄。漿果橢圓形,長約8毫米,直徑約4毫米,亮鮮紅色,無宿存花柱。種子1-2枚,棕褐色。花期4-6月,果期7-10月。

生長習性

紫葉小檗喜涼爽濕潤環境,適應性強,耐寒也耐旱,不耐水澇,喜陽也能耐陰,萌櫱性強,耐修剪,對各種土壤都能適應,在肥沃深厚排水良好的土壤中生長更佳。但在光稍差或密度過大時部分葉片會返綠園林常用與常綠樹種作塊面色彩布置,可用來布置花壇、花鏡,是園林綠化中色塊組合的重要樹種。

原產日本,產地在中國浙江、安徽、江蘇、河南、河北等地。中國各省市廣泛栽培,各北部城市基本都有栽植。

繁殖方法

播種:紫葉小檗在北方易結實,故常用播種法繁殖。秋季種子採收後,洗盡果肉,陰乾,然後選地勢高燥處挖坑,將種子與沙按1:3的比例放於坑內貯藏,第二年春季進行播種,這樣經過沙藏的種子出苗率高,播種易成功,也可採收後進行秋播。

扦插:可用硬枝插和嫩枝插兩種方法。六七月取半木質化枝條,剪成10至12厘米長,上端留葉片,插於砂或碎石中,保持濕度在90%左右,溫度25℃左右,20天即可生根。秋季結合修剪,選發育充實,生長健壯的枝條作插穗,插於砂或碎石中,第二年春天可移植出棚。

分株:紫葉小檗萌芽力強,生長速度快,植株往往呈叢生狀,可進行分株繁殖。分株時間除夏季外,其他季節均可進行。

栽培技術

  • 紫葉小檗小苗喜半陰,尤其播種繁殖小苗常採取遮陰措施。雨季注意排水,以免積水造成根系缺氧,發生腐爛。
  • 播種小苗和硬質扦插小苗可於當年雨季進行一次移植。嫩枝扦插苗木,生根後即可分栽定植。當苗高40至60厘米時可出圃。如果培育球形,小苗生長一年後,再於秋季移植,在生長時間中進行適當施肥,生長季節進行適當輕剪,休眠季節適度重剪。第三年當冠徑達到50至60厘米時出圃。
  • 小檗適應性強,長勢強健,管理也很粗放,盆栽通常在春季分盆或移植上盆,如能帶土球移植,則更有利於恢復。 紫葉小檗適應性強,耐寒、耐旱。喜光線充足及涼爽濕潤的環境,亦耐半陰。宜栽植在排水良好的砂壤土中,對水分要求不嚴.苗期土壤過濕會爛根。盛夏季節宜放在半陰處養護,其他季節應讓它多接受光用;澆水應掌握問干間濕的原則,不於不澆。此植物雖較耐旱,但經常乾旱對其生長不利,高溫乾燥時,如能噴水降溫增濕,對其生長發育大有好處。
  • 移栽可在春季2-2月份或秋季10-11月份進行,裸根或帶土坨均可。生長期間,每月應施一次20%的餅肥水等液肥。
  • 紫葉小檗萌櫱性強,耐修剪定植時可行強修剪,以促發新枝。入冬前或早春前疏剪過密枝或截短長枝,花後控制生長高度,使株形圓滿。施肥可隔年,秋季落葉後.在根際周圍開溝施腐熟廄肥或堆肥1次,然後埋土並澆足凍水。

病害防治

小檗最常見的病害是白粉病。此病是靠風雨傳播,其傳播速度極快,且危害大,故一旦發現,應立即進行處置。其方法是用三唑酮稀釋1000倍液,進行葉面噴霧,每周一次,連續2-3次可基本控制病害。 [1]

主要用途

紫葉小檗焰灼耀人,枝細密而有刺。春季開小黃花,入秋則葉色變紅,果熟後亦紅艷美麗,是良好的觀果、觀葉和刺籬材料。園林常用與常綠樹種作塊面色彩布置,效果較佳。亦可盆栽觀賞或剪取果枝瓶插供室內裝飾用。惟其植株為小麥繡病之中間寄主。紫葉小檗春開黃花秋綴紅果,是葉、花、果俱美的觀賞花木,園林常用作花籬或在園路角隅叢植,點綴於池畔、岩石間。也用作大型花壇鑲邊或剪成球形對稱狀配植。適宜坡地成片種植,與常綠樹種作塊面色彩布置用來布置花壇花境,是園林綠化中色塊組合的重要樹種。亦可盆栽觀賞或剪取果枝瓶插供室內裝飾用。由於比較耐蔭,是喬木下、建築物蔭蔽處栽植的好材料。也可盆栽後放置室內外。由於本種較耐寒,冬季在門廳走廊溫度較低的地方都能擺放,為許多溫室觀葉植物所不及。

紫葉小檗是園林綠化的重要色葉灌木,常與金葉女貞、大葉黃楊組成色塊、色帶及模紋花壇。紫葉小檗球可植於路旁或點綴於草坪之中,此外,紫葉小檗也是製作盆景的好材料。 根和莖含小檗鹼,可供提取黃連素的原料。民間枝、葉煎水服,可治結膜炎;根皮可作健胃劑。莖皮去外皮後,可作黃色染料。

紫葉小檗功能主治

紫葉小檗可以清熱燥濕瀉火解毒。常用於治療急性腸炎黃疸肺炎結膜炎癰腫瘡癤血崩等。

紫葉小檗用法

內服:煎湯,1~3錢;或燉肉服。外用:煎水滴眼;或研末撒;亦可煎水熱敷。 [2]

紫葉小檗臨床應用

慢性氣管炎:紫葉小檗全草煎製成膏後壓製成片,服用後有止咳祛痰消炎的療效,其中消炎作用較好。臨床研究表明服藥後病人食量增加,精神及睡眠好,無毒副作用。

小兒肺炎:從紫葉小檗中可以提取黃連素,黃連素製成殺菌退熱的注射液靜脈注射,有明顯的抗菌、抗感染及退熱效果。

痢疾、腸炎:用紫葉小檗根提取的小檗鹼(粗提取物)製成膠囊,用溫水送服可以治療痢疾,成人首次倍量,小兒減半。

流腦:取去掉外皮的紫葉小檗根,用水浸泡一晝夜,加水後熬製,用於滴鼻可通氣。



                                                             植物篇:开花的种类(紫叶小檗 (小檗科、小檗属植物))的相关视频


相關視頻

紫葉小檗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