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植物篇:開花的種類(雞桑根(桑科 桑屬植物))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植物篇:開花的種類(雞桑根(桑科 桑屬植物))

雞桑根,中藥名。為桑科植物雞桑Morus australis Poir的根或根皮。分布於河北、山東、安徽、江西、福建、台灣、河南、湖南、廣東、廣西、四川、貴州、雲南等地。具有清肺,涼血,利濕之功效。常用於肺熱咳嗽,衄血,水腫,腹瀉,黃疸。

基本信息

  • 中文學名:雞桑根
  • 別 名:小葉桑根
  • 界 :植物界
  • 門 :被子植物門
  • 綱  :雙子葉植物綱
  • 目  :蕁麻目
  • 科  :桑科
  • 屬  :桑屬
  • 種  :雞桑
  • 採收時間:秋、冬季
  • 用 量:內服:煎湯,6-15g

形態特徵

灌木或小喬木,樹皮灰褐色,冬芽大,圓錐狀卵圓形。葉卵形,長5-14厘米,寬3.5-12厘米,先端急尖或尾狀,基部楔形或心形,邊緣具粗鋸齒,不分裂或3-5裂,表面粗糙,密生短刺毛,背面疏被粗毛;葉柄長1-1.5厘米,被毛;托葉線狀披針形,早落。雄花序長1-1.5厘米,被柔毛,雄花綠色,具短梗,花被片卵形,花葯黃色;雌花序球形,長約1厘米,密被白色柔毛,雌花花被片長圓形,暗綠色,花柱很長,柱頭2裂,內面被柔毛。聚花果短橢圓形,直徑約1厘米,成熟時紅色或暗紫色。花期3-4月,果期4-5月。

生長環境

生於石灰岩的山坡林中。分布於河北、山東、安徽、江西、福建、台灣、河南、湖南、廣東、廣西、四川、貴州、雲南等地。


入藥部位:根或根皮。

性味:味甘、辛,性寒。

歸經:歸肺、腎經。

功效:清肺、涼血、利濕。

主治:用於肺熱咳嗽,衄血,水腫,腹瀉,黃疸。

相關配伍

* 1、治肺熱咳嗽雞桑根15g,魚腥草百折耳各30g,水煎服。

* 2、治黃疸雞桑根、清明菜車前草各15g,水煎服。

* 3、治腹瀉雞桑根、苦蕎頭各15g,黃山藥10g,水煎服。(1-3方出自《中藥天然藥物彩色圖集》)

* 4、治鼻血小岩桑根9g,榕樹須15g。煨水服。

* 5、治黃疸病:小岩桑根15g,茅草根30g。煨水服。(4-5方出自《貴州草藥》)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6-15g。

採集加工:秋、冬季採挖,乘鮮時刮去栓皮,洗淨;或剝取白皮,曬乾。

藥材性狀

乾燥根皮呈帶狀,大小不一。外表黃白色或白色,有時殘存棕黃色或紅黃色的栓皮斑塊,具縱紋,較粗糙。內表面灰白色,較光滑,有縱裂痕。質柔韌,易縱折斷,縱向撕裂則見纖維牽連,並有白粉飛出。氣微,味淡。 [1]

相關論述

* 1、《貴州草藥》:「清熱涼血,利濕。」

* 2、《廣西藥用植物名錄》:「清肺熱、鎮咳。治腹瀉、水腫,風濕痛。」

附註

河北省部分地區以雞桑根作桑白皮使用。

雞桑根(中藥材)

拼音:Jī Sānɡ Gēn

別名:小葉桑根

來源藥材基源:為桑科植物雞桑的根或根皮。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Morus australis Poir.

採收和儲藏:秋、冬季採挖,乘鮮時刮去栓皮,洗淨;或剝取白皮,曬乾。

原形態

落葉灌木或小喬木,高達15m。枝開展,無毛;樹皮灰褐色,縱裂。單葉互生,紙質,卵圓形,長6-15cm,寬4-10cm,先端急尖或漸尖,基部截形或近心形,邊緣有粗鋸齒,有時3-5裂,兩面均有短毛;托葉早落。穗狀花序生於新枝的葉腋;花單性,雌雄異株;雄花被片和雄蕊均為5枚,不育雌蕊陀螺形;雌花柱頭2裂與花柱等長,宿存。聚花果成熟時呈暗紫色。

生境分部生態環境:生於石灰岩的山坡林中。

資源分布:分布於河北、山東、安徽、江西、福建、台灣、河南、湖南、廣東、廣西、四川、貴州、雲南等地。

化學成分根皮含揮髮油約0.07%,以及胡蘿蔔甙(daucosterol),樹脂鞣酚(resinotannol),α及β-香樹脂醇(α and β-amyrin),谷甾醇(sitoterol),硬脂酸和軟脂酸。 [2]

性味:甘;辛;性寒

功能主治:清肺;涼血;利濕。主肺熱咳嗽;鼻衄;水腫;腹瀉;黃疸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6-15g。

摘錄《中華本草》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