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植物篇:(紫花地丁(中藥材植物))

紫花地丁
圖片來自 果蔬百科

目錄

開花的種類——紫花地丁(中藥材植物)

別名野堇菜、光瓣堇菜等。多年生草本,屬側膜胎座目,堇菜科多年生草本,無地上莖,高4~14cm,葉片下部呈三角狀卵形或狹卵形,上部者較長,呈長圓形、狹卵狀披針形或長圓狀卵形,花中等大,紫堇色或淡紫色,稀呈白色,喉部色較淡並帶有紫色條紋;蒴果長圓形,長5~12mm,種子卵球形,長1.8mm,淡黃色。花果期4月中下旬至9月。

紫花地丁(學名:Viola philippica)

基本信息

野生綠色蔬菜
 
圖片來自 果蔬百科
  • 中文學名:紫花地丁
  • 拉丁學名:Viola philippica
  • 別 名:野堇菜、光瓣堇菜、犁口菜(侗藥名)
  • 界:植物界
  • 門:被子植物門
  • 綱:雙子葉植物綱
  • 亞 綱:五椏果亞綱
  • 目:金虎尾目
  • 科:堇菜科
  • 屬:堇菜屬
  • 種:紫花地丁

形態特徵

植株:多年生草本,無地上莖,高4-14厘米,果期高可達20餘厘米。

根:根狀莖短,垂直,淡褐 色,長4-13毫米,粗2-7毫米,節密生,有數條淡褐色或近白色的細根。

葉:葉多數,基生,蓮座狀;葉片下部者通常較小,呈三角狀卵形或狹卵形,上部者較長,呈長圓形、狹卵狀披針形或長圓狀卵形,長1.5-4厘米,寬0.5-1厘米,先端圓鈍,基部截形或楔形,稀微心形,邊緣具較平的圓齒,兩面無毛或被細短毛,有時僅下面沿葉脈被短毛,果期葉片增大,長可達10餘厘米,寬可達4厘米;葉柄在花期通常長於葉片1-2倍,上部具極狹的翅,果期長可達10餘厘米,上部具較寬之翅,無毛或被細短毛;托葉膜質,蒼白色或淡綠色,長1.5-2.5厘米,2/3-4/5與葉柄合生,離生部分線狀披針形,邊緣疏生具腺體的流蘇狀細齒或近全緣。

花:花中等大,紫堇色或淡紫色,稀呈白色,喉部色較淡並帶有紫色條紋;花梗通常多,數,細弱,與葉片等長或高出於葉片,無毛或有短毛,中部附近有2枚線形小苞片;萼片卵狀披針形或披針形,長5-7毫米,先端漸尖,基部附屬物短,長1-1.5毫米,末端圓或截形,邊緣具膜質白邊,無毛或有短毛;花瓣倒卵形或長圓狀倒卵形,側方花瓣長,1-1.2厘米,裡面無毛或有鬚毛,下方花瓣連距長1.3-2厘米,裡面有紫色脈紋;距細管狀,長4-8毫米,末端圓;花葯長約2毫米,藥隔頂部的附屬物長約1.5毫米,下方2枚雄蕊背部的距細管狀,長4-6毫米,末端稍細;子房卵形,無毛,花柱棍棒狀,比子房稍長,基部稍膝曲,柱頭三角形,兩側及後方稍增厚成微隆起的緣邊,頂部略平,前方具短喙。

果:蒴果長圓形,長5-12毫米,無毛;種子卵球形,長1.8毫米,淡黃色。花果期:花果期4月中下旬至9月。

藥用價值

紫花地丁性寒味微苦,有清熱解毒的功效。主治黃疸、痢疾、乳腺炎、目赤腫痛、咽炎;外敷治跌打損傷、癰腫、毒蛇咬傷。紫花地丁所含黃酮甙類及有機酸對金色葡萄球菌、豬巴氏桿菌、大腸桿菌、鏈球菌和沙門氏菌都有較強的抑菌作用,素有「解毒草」之稱。

所富集微量元素,對人體內多種酶的活性有作用,對核酸蛋白的合成、免疫過程、細胞繁殖都有直接或間接的作用,可促進上皮細胞修復,使細胞分裂增加,T細胞增高,活性增加,從而對生物體的免疫功能起調節作用,通過酶系統發揮對機體代謝的調節和控制。所含鋅可抗病毒,並能刺激抗毒素的合成,提高對傳染病的抵抗力,是其:「清熱解毒」、「治疽療毒」的基礎。

化學成分

紫花地丁含有機酸、黃酮及其甙類、酚性成分、糖類、氨基酸、多肽及蛋白質、皂甙、植物甾醇、鞣質等10種有效成分。富集銅、鐵、錳、鋅、鎂等微量元素。 [1]

史料記載

全草:苦、微辛,寒。清熱解毒,消炎止痛。用於疔瘡,瘰癧。

【佤藥】日島舌:全株治急性黃疸型肝炎,結膜炎,喉炎,乳腺炎,癰疽腫毒《滇藥錄》、《滇省志》。

【傈僳藥】阿拉克俄:全草治急性結膜炎,咽炎,急性黃疸型肝炎,腮腺炎,燙傷,疔癰,疔瘡,毒蛇咬傷等《怒江藥》。

【普米藥】耳子司:全草治毒蛇咬傷,疔瘡,乳腺炎,腸炎,急性結膜炎,黃疸,淋濁,目赤,生翳,產後瘀血《滇藥錄》。耳子可:用於痛經,產後瘀血,乳癰,腸炎,淋濁,目赤生翳毒蛇咬傷

【侗藥】罵麻剃,Mal mac keip,罵恪鐵(Mal loc tieec):全草主治忍卡(貫耳底),耿甚(瘡癤)《侗醫學》。

【苗藥】Vob heeb kab nieb窩灰卡那:全草主治熱經頭痛發燒,面紅,大汗,無名腫毒,毒蛇咬傷《苗藥集》。

【畲藥】全草治癰癤,乳腺炎,咽炎及扁桃體炎,黃疸型肝炎《畲醫藥》。全株治乳腺炎,咽喉炎,眼結膜炎,疔瘡腫毒,腸炎,毒蛇咬傷《滇省志》。

【蒙藥】吉斯一地格達,寶日尼勒一地格達:全草用於清熱解毒,涼血消腫。尼勒其其格:全草治「協日」病,黃疸,「赫依」熱,肝火,膽熱《蒙植藥志》。

全草(地果草):辛、酸,微寒。散風,清熱,消腫。用於風火赤眼,目翳,乳癰,瘰癧,疔腫。

紫花地丁的作用與食療方法

紫花地丁,分布於黑龍江、吉林、遼寧、內蒙古等地。主要成分為生物鹼、香豆素。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消腫、清熱利濕的功效。主要治療跌打損傷、癰腫、毒蛇咬傷等病症。

1、治青蛇頭:白芷3錢、夏枯草3錢、蒲公英2錢、銀花3錢、紫花地丁2錢、甘草1錢。水煎,內服。(《外科真詮》卷上 白芷散)

2、治疔瘡:野菊花1錢5分、山慈姑1錢5分、升麻(瓦炙)1錢5分、血竭1錢5分、天花粉1錢、七葉1枝花,紫花地丁3錢、木耳3錢、皂角刺(各瓦炙)3錢、硃砂(水飛,淨)3錢、川貝母(去心)3錢、知母(瓦炙,或用黃酒煮透,焙乾亦可)3錢、蟾酥3錢(酒化,不見火)、生甘草5分、麝香5分、蓖麻子肉1兩(去殼衣,搗爛用)。上藥除麝香、蟾酥、血竭、蓖麻子肉、硃砂、生甘草6味,余概用瓦炙存性,同前藥為極細末,同蓖麻肉搗爛成膏。如干,加山東胭脂,如無,麻油亦可。用時先將銀針刺破疔根,入此膏少許,掩以膏藥1對。周時疔自拔出矣。(《經目屢驗良方》拔疔膏)

3、消毒瀉火:主疔瘡:紫花地丁1兩、甘菊花1兩。水煎服。1劑紅線除,2劑疔瘡散,3劑痊癒,不必4劑,毒盡而肉生也。若已潰爛,加當歸2兩。(《辨證錄》卷十三 拔疔散) [2]

食療方法

1、三花天葵蒲公英飲

材料:鋃花、野菊花、紫花地丁、天葵子各10克、蒲公英15克、白糖適量。

做法:將以上各味加水煎煮,取汁加入白糖調服。

用法:代茶飲,每天1次,連用3天。

功效:適用於癤腫破潰出膿期。

2、紫花地丁田螺芝麻香

材料:鮮紫花地丁60克、田螺肉IO-20克、芝麻油、鹽各適量。

做法:將紫花地丁和田螺肉,用芝麻油炒熟,加鹽調味。1次食完。

功效:清熱利濕。適用於前列腺炎。

3、玉米須紫花地丁蜜飲

材料:紫花地丁30克(或鮮品60克),玉米須250克、蜂蜜30克。

做法:

1、先將玉米須洗淨,切碎,放入紗布袋中,扎口,備用。

2、將紫花地丁洗淨,連根與玉米須袋同入砂鍋,加水適量,先用大火煮沸,改用小火煎煮30分鐘,取出玉米須袋加入蜂蜜,拌勻即可。

用法:早晚2次分服,紫花地丁也可同時嚼食。

功效:對熱毒內盛型急性前列腺炎尤宜。

4、五神湯

材料:車前子(包)30克、茯苓30克、紫花地丁30克、金銀花30克、牛膝15克。

做法:水煎內服之,一天1次。

功效:足背發,局部紅腫疼痛,發熱惡寒,尚未破潰化膿。

紫花地丁的藥用價值

紫花地丁是一種味道比較苦的野生草本植物,但它能開出漂亮的紫色小花,在很多園林景區中經常能看到這種植物的存在,紫花地丁不但能當觀賞植物栽培,還能當藥用植物大面積栽培,這種植物的全株都能入藥,而且入藥後藥用價值極高,能清熱解毒也能消炎殺菌。

1、清熱解毒

紫花地丁是一種味苦,而且興致寒涼的中藥材清熱解毒是它的主要功效,它是臨床上治療人類黃疸,痢疾和目赤腫痛等疾病的常用藥,治療功效特別好,另外人們出現咽喉腫痛或外感熱病時,也能及時服用適量的紫花地丁,它能讓人們的病情很快減輕。

2、涼血消腫

涼血消腫是紫花地丁入藥後的重要功效,它性質寒涼還能清熱,而苦能泄散,能讓人人類腫痛很快消退。平時人們因熱毒過重導致叮瘡腫痛和臃腫疼痛時都能及時服用適量的紫花地丁,另外人們因血熱導致單獨和皮膚出現紅腫疼痛時服用紫花地丁也有特別明顯的治療作用。 [3]

紫花地丁的藥用價值

1、治療疔瘡腫痛

紫花地丁是一種能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中藥材,它在臨床上是治療人類丁瘡腫痛的常用藥,在治療時需要把新鮮的紫花地領導最後取出枝葉直接口服,也可以把新鮮的紫花地丁與蔥頭還有蜂蜜的搭配在一起搗碎,這時候你的肉狀直接外敷在患處,這兩種方法都能讓人們的疔瘡腫痛很快減輕。

2、治療黃疸內熱

紫花地丁對人類有黃疸內熱也有特別明顯的治療作用,在治療時需要把曬乾以後的紫花地丁研成細末,每次取三錢直接用白酒送服,每天服用一次就能讓病情減輕,另外人們出現惡瘡時,及時把紫花地丁與蒼耳葉放在一起搗碎,加白酒適量調勻以後直接品服,它能讓人們因惡瘡導致的潰爛和疼痛很快減輕。


                                         植物篇:(紫花地丁(中药材植物))的相关视频


紫花地丁的介紹

參考文獻

  1. 紫花地丁(中藥材植物)的信息介紹
  2. [紫花地丁的作用與食療方法 紫花地丁的作用與食療方法]中藥禁忌網
  3. 紫花地丁的藥用價值果蔬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