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篇:(纖細五爪金龍(旋花科、番薯屬植物))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 |
目錄
開花的種類——纖細五爪金龍(旋花科、番薯屬植物)
是五爪金龍的變種。多年生纏繞草本。與原變種不同在於莖較纖細,葉較小而裂片較狹,中裂片長2.5-3.3厘米,寬0.5-1厘米,花較小,長2.5-3.5厘米。生於海拔1710-2000米。分布於雲南、緬甸。
纖細五爪金龍(學名:Ipomoea cairica var.gracillima)
基本信息
- 中文名:纖細五爪金龍
- 拉丁學名:Ipomoea cairica (L.) Sweet var. gracillima (Collett & Hemsl.) C. Y. Wu
- 界:植物界
- 門:被子植物門
![]() |
- 綱:雙子葉植物綱
- 亞 綱:合瓣花亞綱
- 目:茄目
- 科:旋花科
- 亞 科:旋花亞科
- 族:番薯族
- 屬:番薯屬
- 組:光萼組
- 種:五爪金龍
- 變 種:纖細五爪金龍
形態特徵
全體無毛,老時根上具塊根。莖較纖細,有細棱,有時有小疣狀突起。葉掌狀5深裂或全裂,裂片卵狀披針形、卵形或橢圓形,中裂片較狹,長2.5-3.3厘米,寬0.5-1厘米,兩側裂片稍小,頂端漸尖或稍鈍,具小短尖頭,基部楔形漸狹,全緣或不規則微波狀,基部1對裂片通常再2裂;葉柄長2-8厘米,基部具小的掌狀5裂的假託葉(腋生短枝的葉片)。聚傘花序腋生,花序梗長2-8厘米,具1-3花,或偶有3朵以上;苞片及小苞片均小,鱗片狀,早落;花梗長0.5-2厘米,有時具小疣狀突起;萼片稍不等長,外方2片較短,卵形,長5-6毫米,外面有時有小疣狀突起,內萼片稍寬,長7-9毫米,萼片邊緣干膜質,頂端鈍圓或具不明顯的小短尖頭;花冠紫紅色、紫色或淡紅色、偶有白色,漏斗狀,長2.5-3.5厘米;雄蕊不等長,花絲基部稍擴大下延貼生於花冠管基部以上,被毛;子房無毛,花柱纖細,長於雄蕊,柱頭2球形。蒴果近球形,高約1厘米,2室,4瓣裂。種子黑色,長約5毫米,邊緣被褐色柔毛。
分布範圍
纖細五爪金龍分布於雲南德欽、麗江、大姚。緬甸也有。纖細五爪金龍生於海拔1710-2000米的礫石草坡或山坡向陽處。 [1]
變種信息
五爪金龍:Ipomoea cairica (L.) Sweet,
原變種五爪金龍(原變種):Ipomoea cairica (L.) Sweet var. cairica
變種:纖細五爪金龍:Ipomoea cairica (L.) Sweet var. gracillima (Collett & Hemsl.) C. Y. Wu
可以吃的五爪金龍,也有忌口之分
五爪金龍的種類
這裡要說的五爪金龍,並不是神話故事裡那個閃瞎人眼的最尊貴的龍,而是被人們稱為「植物殺手」的五爪金龍。它實際上還是牽牛花的親戚,是攀援類藤蔓植物。雖然從外形上看,它和牽牛花看起來長得差不多,但也不是沒有區別。牽牛花的葉子是三裂,而五爪金龍的葉子則是五裂掌狀,看起來像是龍爪,所以被人們成為五爪金龍。
常見的五爪金龍是許多國家談之色變的植物殺手,而在我國,五爪金龍有兩個種類,一種是近代才入駐我國的五爪金龍,另一種是我國特有的本地藥材,纖細五爪金龍。
根據相關記載來看,五爪金龍早在1912年已在香港歸化,因為氣候關係,目前五爪金龍大部分分布在福建、廣東、廣西、海南、台灣和雲南。而纖細五爪金龍則分布在雲南的德欽、麗江和大姚等地,用於治療跌打損傷。因為雲南氣候的關係,當地有許多藥性出色的中藥材,這也是雲南治療跌傷損傷出名的原因之一。
值得一提的是,五爪金龍的藥用價值很高,全株皆可入藥,味苦性寒,有舒筋活絡,止血止痛,清熱解毒的效果。因此,一些人會把五爪金龍拿來外敷,還有些人則會用五爪金龍拿來泡水止咳,或是泡酒治療跌打損傷。另外,因為五爪金龍里含有對人體有益的成分,把五爪金龍製作成果醬也是不錯的選擇。
五爪金龍的禁忌
五爪金龍並非百無禁忌,在中醫藥學裡,雖然五爪金龍有接骨生肌,祛風除濕,活血通絡的效果,但也因為它能活血通絡,對於孕婦來說,五爪金龍是忌服藥物,一旦孕婦吃了能活血的五爪金龍,就會面臨流產的危險。另外,月經期的女性也不能服用五爪金龍,因為五爪金龍可以活血,一旦吃下去,就會延長月經期,導致月經期間血量增多的情況。
體質虛寒的人本身就陽氣不足,需要通過藥物或是食物來給身體補氣,讓陽氣和陰氣回到平等的狀態。如果在身體偏寒的情況下還服用了性寒的五爪金龍,那就等同於讓身體雪上加霜,身體的寒性會進一步加重,引起消化不良、心悸、失眠、痛經、經前浮腫等問題,另外,體寒還會導致血液循環惡化,血液無法將老化廢物排出,身體也會越來越差。
除了體質虛寒,腸胃嬌弱的人群也不是適合服用五爪金龍,因為五爪金龍的寒性會傷害腸胃,導致腸胃動力逐漸下降;腸胃功能不良,也意味着消化能力弱,五爪金龍不但不能起到刺激腸胃蠕動的效果,還會阻礙消化功能,讓食物食物滯留於腸內發酵,會出現嘔吐、腹痛、腹瀉等情況。 [2]
五爪金龍的食用方式
雖然五爪金龍長得快,但是它始終是多年生草本植物,所以,到了秋冬兩季,就是它採收的時節了。人們除去五爪金龍上的泥土,清洗乾淨,再切片,鮮用或曬乾。大部分情況下,五爪金龍都會被拿來入藥。
在《泉州本草》中,有一個關於五爪金龍食療的單子,內容是「五爪金龍莖葉(鮮)一兩。煎湯去渣,加冰糖燉服」,五爪金龍雖然味辛性溫,但是搭配上冰糖之後,苦澀的味道就會消散不少,拿來當做飲品飲用,還有「治諸淋」的效果,也就是利尿了。
另外,拿五爪金龍燉湯也有治病的效果,用干五爪金龍花十四朵,合老母鴨一隻燉服,可以「治骨蒸勞熱盜汗」,老母鴨本就有滋補清火的效果,配合清熱解毒的五爪金龍一起,就有了治骨蒸勞熱的效果。如果想治療咳血的症狀,還可以用「五爪金龍花(鮮)十四朵,煎湯調蜜服」的方子。而這些,大多都是內服的調養方式。
如果想用五爪金龍來治療風濕性關節炎或是跌打損傷的話,可以通過搗敷或研末調敷的方式把五爪金龍敷在患處。或者用《雲南中草藥選》里的藥方,用「五爪金龍根或全株二至三兩。泡酒一斤,浸七日後即可內服,每次服10毫升,一日二至三次」的方式來進行治療。因為酒本身就有活血的作用,搭配上同樣有涼血活血、消腫止痛的五爪金龍,效果自然也會更好。
五爪金龍的藥用價值
五爪金龍的藥用價值
蛇含,又名:蛇含委陵菜。多年生草本。主根短,側根如須狀叢生。莖多數,細長,略匍匐,具疏生的絹狀毛。基生葉具長柄,莖生葉較小,柄短;掌狀複葉;小葉3~5,橢圓形或狹倒卵形,長2~4厘米,寬0.5~1.7厘米,先端渾圓或鈍尖,基部楔形,邊緣上部有粗鋸齒,下部全緣,上面近於無毛,下面脈間有絹狀毛;托葉闊披針形,基部與葉柄結合。
花小,成頂生的圓錐狀聚傘花序;萼片5,卵狀披針形,副萼5,近線形,背面均有少許毛;花瓣5,黃色,倒心臟形,先端稍凹;雄蕊多數;雌蕊多數,着生於花托上。瘦果有縱皺,無毛。花期4~5月。生長于山坡或濕地。全國大部分地區有分布。
在我國的五爪金龍有兩個變種: 五爪金龍和纖細五爪金龍。根據Dunn & Tutcher(1912)記載,五爪金龍早在1912年已在香港歸化,如今它已分布在福建、廣東、廣西、海南、台灣和雲南(南部) (李建強 2002)。而纖細五爪金龍分布在雲南的德欽、麗江和大姚等地(中國植物志 2004)。前者為入侵種,後者為本地種。
性味:辛、溫。摘錄《全國中草藥匯編》,用法用量:3~5錢。外用適量搗爛加酒少許包敷患處。功能主治:祛風,活血,消腫。風濕關節疼痛,口腔炎,鼻炎;外用治跌打損傷,骨折。葡萄科岩爬藤屬植物大五爪金龍Tetrastigma lenticellatum C. Y. Wu,以根和莖入藥。全年可采,分別切片曬乾。 [3]
五爪金龍的副作用
《雲南中草藥》:「孕婦忌服。」
五爪金龍的醫學記載及附方
五爪金龍夏季採收。清熱,解毒。治驚癇高熱,瘧疾,咳嗽,喉痛,濕痹,癰疽癬瘡,丹毒,痒疹,蛇、蟲咬傷。內服:煎湯,1.5~3錢,鮮者1~2兩。外用:煎水洗,搗敷或煎水含漱。
《本經》:「主驚癇,寒熱邪氣,除熱,金瘡,疽痔,鼠瘺惡瘡,頭瘍。」
《別錄》:「療心腹邪氣,腹痛,濕痹。」
《藥性論》:「能治丹疹,小兒寒熱。」
《本草拾遺》:「主蛇咬。」
《日華子本草》:「能治蛇蟲蜂虺所傷及眼赤,止血,?風疹癰腫。」
《本草圖經》:「治咽喉中痛,含咽之。」
《植物名實圖考》:「治咳嗽。」
參考文獻
- ↑ 纖細五爪金龍(旋花科、番薯屬植物)的信息簡介
- ↑ 可以吃的五爪金龍,也有忌口之分百科TA說
- ↑ 五爪金龍的藥用價值學習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