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樓觀台,竹影搖風風送爽(白來勤)

樓觀台,竹影搖風風送爽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樓觀台,竹影搖風風送爽》中國當代作家白來勤寫的散文。

目錄

作品欣賞

樓觀台,竹影搖風風送爽

北方不像南方,竹子很多,竹海也比較常見。在北方,尤其在關中地區,蔚然成林可稱為竹海的只有兩處,即周至的樓觀台和白鹿原的鯨魚溝。這兩處的翠竹,吐納道家之清氣,枝枝仙風道骨,頗具神韻。

丁酉盛夏,與友人隱天蔽日的漫步竹海,頭頂啾啾鳥鳴,面前清風習習,涼氣襲人,曲徑通幽的感覺油然而生。觀茂林修竹,如瞻仰心無旁騖的高士修身;身邊竹濤輕搖,在耳畔簌簌作響,如同雨落晴瓦,似老祖講經,置身其中,猶進畫屏。站在高處,遠眺竹海,靚影搖曳,疊翠瀉碧,心曠神怡,留戀忘返。雖說早就知道樓觀台有竹林,但猛然看到眼前這茫茫無際的竹林,舒捲着翠綠的煙霞,仿佛一座煙波浩淼的湖泊,蕩漾碧波,還是有一種莫名的驚詫。

據史料記載,樓觀台秦漢之際已經綠竹成片,蔚為壯觀。東漢班固的《漢書》中也有:「戶杜竹林可與南山檀、柘相媲美」。「戶杜」即現在的西安市長安區至周至、戶縣一帶。此地處於秦嶺腳下氣候溫和,雨量充沛,便於竹子生長,南山所出山筍殼薄肉厚,色白鮮嫩,細膩清脆,香氣馥郁,質量不在江南美筍之下,秦漢以來就是朝廷貢品。《唐書·地理志》記載:秦嶺山中的略陽,秦嶺南坡的漢中,每年都向朝廷貢筍,渭川竹筍,戶杜竹筍,長盛不衰。

我到過不少有竹的地方,對竹也是情有獨鍾。我不知道周朝都城的竹當時是如何茂盛,也不知道函谷關的竹後來遭遇什麼變故,我只覺得白鹿原的竹與樓觀台的竹一脈相承,極為神似。這兩處的竹,都清瘦奇崛,不像井岡山的翠竹,雖粗壯、豪放,卻不內斂;都蔚然成林,不像桂林陽朔的竹,一小簇一小簇,雖秀氣卻不壯觀;都乾淨豁達,不像九凝山的斑竹,淚流面面,雖婉約卻有失風度;都對環境有極高的要求,不是什麼地方想移植就能移植得了的,不像分布範圍很廣的蘆竹,雖則不擇土壤卻置身污淖穢泥面秀而根臭;都是歷經幾千年而不敗,且至今愈發欣欣向榮的。據傳這是因為老子帶着自家庭院的竹根竹筍,西行經過函谷關、武關來到陝西隱居,走一處栽植一竹,走一地布道一方。途經白鹿原考察華胥古國、在白鹿原畔俯視華胥陵、遠眺黃帝陵,在白鹿原內的鯨魚溝畔隱居整理思緒和著述,然後到周至的樓觀台講經。這兩處的竹子都是老子親手所植的竹子的慧根繁衍而成,故而這兩地的竹子不像文竹那麼嬌貴,也不想龜甲竹那麼雍容,更不像佛肚竹那麼「短節短視」;它比金絲毛竹質樸、比紫竹陽光、比花毛竹俊朗。白鹿原與樓觀台這兩處的竹,青翠挺拔、奇姿出眾,凌霜傲雪,四時常茂,都啟迪着當地文人墨客的無限情思,成就了不少膾炙人口的華章。白鹿原下的陳忠實門前就栽植着從鯨魚溝移來的幾株青竹,現已連片成林。當年忠實老師觀竹聽風讀世界,文思泉湧,最終寫下聞名中外的長篇小說《白鹿原》,將儒釋道闡釋演繹得淋漓盡致,把北方平原一段鄉村故事,烹飪得色香味美令人垂涎,放在地球村的文化餐桌讓世人盡情咀嚼、品啖,不論美食家還是普通食客,都用味蕾發出由衷地讚嘆;樓觀台下的張興海,多次來樓觀台觀竹悟道,品茗聽經,焚香抒懷,為世人烹飪出一部《聖哲老子》的精神大餐,再現了老子的精神世界、處世理念和憂國憂民的情懷。

漫步樓觀竹海,不知別人從中看到了什麼,我仿佛看到一條條龍在飛舞,那是一條條清瘦而充滿活力的青龍在踏歌勁舞。我看到竹海里,一位相貌奇崛的白眉毛白鬍子老者對一位氣宇軒昂的黑髮壯漢侃侃而談,喔,那是先師孔子在和聖哲老子交流。孔子問禮與老子,老子知無不言:「你所說的禮,倡導它的人連骨頭度已經腐爛了,只有他的言論還在。況且君子時運來了就駕着車出去做官,生不逢時就像蓬草一樣隨風飄轉。我聽說,善於經商的人把財物隱藏起來,好像並不富有。君子具有高尚的品德,他的容貌謙虛地向愚鈍的人。去掉驕氣和過多的欲望、情態神色和過大的志向,這些對於您的自身都是沒有好處的。我能告訴您的,就這些了。」

聽着老子非常直率、中肯同時又充滿希望的話,孔子幡然醒悟:「夫子是說我應該去掉驕氣和奢望,審時度勢、守拙歸真、大智若愚方能成就大業嗎?」

老子笑而不語,但微頷之。我卻聽到竹風送來一陣陣老子的話語:「觀察問題很透徹、言辭犀利善辯的人,如果遇到危及自身生命的事,主要原就在於好議論人、揭人短處!作為子女和人臣,言語和行動都不能只考慮到自己!」遠處傳來一陣陣稚童朗誦《弟子規》的聲音飄進竹海:「揚人善,即是善,人知之,愈加勉;揚人惡,即是惡,疾之甚,禍且作……」

孔老先生當然也聽明白了,那是李老先生在指出自己看問題太深刻、講話太尖銳,這些會傷害一些有地位的人,會給自己帶來很大的危險,這是何等的語重心長啊!他起身抬頭,望着竹海上空的鳥,轉身踱步,看看竹海深處小溪中的魚,喟然長嘆:「鳥,吾知其能飛;魚,吾知其能游;獸,吾知其能走。至於龍,吾不能知,其乘風雲而上天。吾今見老子,其猶龍耶!」於是,孔老先生改變了以前周遊列國的做法,回家後一心一意搞教育「傳道受業解惑」了。

「其猶龍耶!」我細細的觀看這眼前的翠竹,是啊,樓觀台的竹,龍也!難怪人們傳說老子的母親懷了身孕七十二年,才從腋下生出他,你看那竹竿的竹節處一隻只旁逸斜出、努力向上竹枝,像不像腋下生出的新兒?你再想象一下那竹底一條條俯首向下的氣根、根須,像不像腋下生出的新孫?能上天、能入地的聖者,非龍莫屬。竹,也有此志向和能力,它伴隨老子從周都到函谷關,由函谷關到白鹿原、有白鹿原到樓觀台,一路走來,一路播撒龍子龍孫,其猶龍耶!我更覺得,老子的話,是對孔子說的,也是對所有人說的;孔子的話,是對自己的學生說的,也是對世人說的。只是我不知道,世人是否聽得到、聽得懂?

陣陣竹風送來陣陣清涼,送來陣陣歌聲,我仿佛看見詩人王維在鼓琴、在吟嘯:「獨坐幽篁里,彈琴復長嘯。深林人不覺,明月來相照。」那灑脫的神情、那物我兩忘的境界,令人艷羨;我也聽到了另一個聲音在吟哦:「衙齋臥聽蕭蕭竹,疑是民間疾苦聲;些小吾曹州縣吏,一枝一葉總關情。」那是最終「烏紗擲去不為官」的鄭板橋在提醒後來者,鄭老兄在人上開倉放糧得罪上司、不得以辭官掛印「囊橐蕭蕭兩袖寒」時,仍是「寫取一枝清瘦竹,秋風江畔做魚竿」,賣畫為生不易其節。當然,置身樓觀台竹海,漫步林蔭小徑,我更多聽到的是人們在吟詠鄭老兄的另一首詩:「咬定青山不放鬆,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其實,這不僅僅是一首勵志詩,更是對樓觀台竹海的所有竹子竹筍的寫照!樓觀台森林公園有「百竹園」,薈萃了各種名貴竹品,雖也嫵媚迷人,但我覺得還是不如此地原生態的竹子更具神韻。樓觀台原生態的竹,跟隨老子傳經布道幾千載,它見證着歲月榮枯、見證着道德興廢,剛勁挺拔,高風亮節,集堅貞、剛毅、挺拔、淡泊、清幽於一身,時代變幻不改初衷、寒暑交替不易其節,知而不言,為而不爭,在陡岩之旁,在溪流之畔,成片或成林地生長,互相依存,根根相連,各自獨立向上。雖無牡丹、芙蓉那種艷麗的花朵,也不散發春蘭、秋桂那種濃郁的芳香,但時時散發着勃勃的生機和自然的風韻,裝點着這片聖地淨土,讓這裡始終洋溢着智慧的光芒和理性的魅力。

樓觀台靈山秀水,所謂「關中河山百二,以終南為最名,終南千峰聳翠,以樓觀為最勝。」沒到過樓觀台的人,也絕對難以想象,這裡竟隱藏着兩萬三千多畝的連片竹林。竹影婆娑,靈氣浮動,為樓觀台背依終南山增添了無限神韻;竹海竹濤,把老子說經處的樓台亭閣映襯得分外的莊嚴雄偉和幽靜空靈。我更覺得不是翠竹美化了樓觀台的山水,而是聖哲老子的道德經點化了翠竹。 [1]

作者簡介

白來勤,中國金融作家協會會員、陝西省作家協會會員。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