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正陽縣高級中學

來自 站酷網 的圖片

正陽縣高級中學的前身是正陽縣第一高級中學於2005年遷址,正陽縣第一高級中學創辦於1956年,是一所歷史悠久、文化氛圍濃厚、環境幽雅的重點高中。

目錄

學校簡介

正陽縣第一高級中學創辦於1956年,是一所歷史悠久、文化氛圍濃厚、環境幽雅的重點高中。學校現占地85畝;建築面積1.76萬平方米;擁有兩座教學樓、一座實驗樓、一座辦公樓、兩座學生宿舍樓;圖書館、閱覽室、微機室等現代化教學設施齊全;現有33個教學班、2600多名學生。現有在崗教職工161人,其中特級教師[1]1人,高級教師34人,一級教師 [2]60人;有中共黨員55人。

學生成績

學校至今已為全國各級各類高校輸送了5000多名合格新生,為社會各條戰線、各行各業培養了大批管理和建設人才。尤其1996年以來,連續六年奪取高考成績全縣「六連冠」;2000年高考成績躍居全市同類高中第一。2001年全市35所高中高考總分500分以上的70名考生中,學校獨占7人。學校堅定不移的走科研興教、科研興校之路,1999年初被定為省教育科研實驗基地,5月又被上級有關部門聘為全國教育科學規劃國家教育部「九五」重點課題「考試對教學環境的影響研究」課題組成員學校。學校十分重視體育。學生體育達標率位居全市高中之首,榮獲省級「實施《國家體育鍛煉標準》先進單位」稱號。1998年奪得全市第一屆普通高中田徑運動會團體冠軍,1999年又奪得全市第二屆普通高中田徑運動會團體冠軍。1997年以來,體育高考成績連續5年位居全市前3名。學校加強美育,注重培養學生的藝術特長。1997年以來,連續5年藝術高考成績名列全市前3名。

所獲榮譽

學校先後榮獲市「教學先進單位」、市「師資培訓先進單位」、市「政治思想工作先進單位」、市「文明單位」、市「安全文明校園先進單位」等一系列榮譽稱號,校辦企業——縣第三建築工程公司也被省教委授予「優秀校辦企業」稱號。學校被譽為淮河岸邊一顆璀璨的明珠,並力爭早日達到省級示範性高中標準。

師資隊伍

淮河之畔,清水之濱,古慎陽城中的這座校園,發端於1956年,幾度遷址,數易其名,1981年更名為正陽縣第一高級中學。篳路藍縷,求索漫漫。仰大儒黃叔度之靈性風範和後世名儒的翰墨情緣,建校50年來,在正陽各級領導的關懷指導下,50年滄桑正道,50年風雨兼程,50年一路高歌,在正陽這片廣袤而神奇的大地上,創造了驕人的成就,盡展名校獨特的風采。學校現有教學班44個,在校學生2910人,教職工228人,其中專任教師204人,特級教師1人,高級教師42人,一級教師48人,研究生學歷教師3人。

教學設施

學校占地面積130餘畝,建築總面積21206平方米,圖書20000餘冊,實驗、體育、醫療衛生、多媒體教學等設施配備標準。校園內蒼松環繞,甬道平直,綠化樹、花池、草坪錯落有致。校園中心,二座教學樓、一座實驗樓巍峨聳立,乾淨明亮的男女生宿舍樓和1800平方米的食堂座落在校園的西北角,建築錯落有致,環境典雅幽靜。

辦學理念

學校堅持「德育為首、教學為主、育人為本」的原則,圍繞「一切為了學生、為了一切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的辦學理念,堅持「向管理要質量,以質量求生存,以質量求發展,以質量求效益」的辦學思路,在繼承中創新,在創新中選擇,在選擇中發展,發揚光大「艱苦創業,勵精圖治;團結奮進,求實拼搏;改革創新,鑄造輝煌」的一高精神,從人文傳統中提煉出「博學篤志,德才兼備」的校訓,催生了文明的校風、淳厚的教風和優良的學風。學校注重全面提升學生素質,以發展能力為根本,以素質教育為途徑,以適應未來為目的,突出學生主體教育、個性教育、自我教育。

教育思想

得益於半個世紀的文化積澱,學校屢獲殊榮。市、縣領導多次蒞臨指導工作,學校榮獲100多項市縣以上榮譽。古木擎空,見證半世紀流金歲月;學堂新顏,譜時代教育強音。

觀念先行,高屋建瓴。開拓進取的正陽一高,按照「全面發展,教學嚴謹,管理規範,學生合格」的教育思想,通過教改提升質量、促進發展、激活精神、轉變觀念,使教學教研的主旋律演繹成一部宏偉深遠的交響曲。正陽一高以「科研興校、科研興師、科研興教、科研興學」的全新理念,從研究學生入手,從研究高考規律入手,從教育教學實際入手,從課堂教學改革入手,從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入手,全方位加強教科研工作,全面實施「科研興校」工程。

學校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實施高水平教學。擁用多媒體教室3個,電腦室3個,機位360個,建立了校園局域網。

全面發展

通過觀摩課、公開課、優質課等多種教學活動,讓「錄像教學」走進課堂,暢快淋漓地展示自己的教學新思想、新觀點、新理念、新方法。師資隊伍年輕而富有活力,思想敏捷而英氣逼人,把全新的教育理念帶進了課堂,把多媒體教學手段運用到課堂,把研究性學習方法融入課堂。在這裡,每個學生的個性和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發展和張揚;在這裡,每一個學生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悅;在這裡,每一個學生都擁有廣闊的發展平台,都能放飛理想、放飛希望、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加強對學生「學法」指導的研究,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大力開發學生學習的潛能,使不同層次的學生在原有的基礎上,異步共進,從而大面積地提高全體學生的教育教學質量是他們孜孜的追求。學校實施了「分層教學、分類指導、單元達標和自學能力培養」的教學模式的實驗,效果十分明顯,受到教師、學生和家長的歡迎。信息技術課、學法指導課、書法課、藝術欣賞課、英語聽力課的開設,突出了學生的綜合能力和個性特長的培養,有利於學生主體性的發揮。素質教育,如朝暉盈曠,如芝蘭傳馨。立足校園,研究學情;面向社區,開展志願者服務活動。社會實踐活動開闊視野,磨礪學子身心。學校成立了「校園之聲」廣播站,為愛好播音的同學提供了展示才華的練兵場;成立了「學之舟」文學社和《新聞愛好者》小記者社團,讓具有寫作才華的同學放飛文學的夢想;組建了舞蹈隊,給有藝術才能的同學提供了施展才能的舞台,這些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開闊了學生的視野,為學生全面和諧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背景,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所獲榮譽

緊緊圍繞教學改革開展教科研活動,使學校的教學教研工作邁上了新台階。部分青年教師脫穎而出,成為學校的中堅力量。近年來,學校共培養出國家、省、市級骨幹教師和學科帶頭人21人;獲國家教育教學論文證書的有12人次,獲省市級證書的有60多人次;獲省級以上優質課選手的有16人次,市級28人次。80多篇論文在省市級交流,11位教師參加了輔助教材的編寫。在全國中學生迎奧運作文大賽中,有3位同學榮獲一等獎,全國中學生計算機大賽河南賽區中,2人榮獲一等獎;學校語文組承擔的中國教育學會《作文創新與研究》科研課題已結題。《英語課堂德育滲透》、《在化學教學中嘗試成功教育》等科研課題已被省市級立項。創造性的教學教研工作,已成為正陽一高的亮點和對外展示素質教育的窗口。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