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武康路395號,西方新古典主義風格花園住宅。

目錄

基本信息

現名: 花園住宅 原名: 葉恭綽故居
修築於: 1926年 結構類型: 磚木結構
建築風格: 西方新古典主義風格 建築師:
被評為: 徐匯區文物保護點(2015.12.31)
優秀歷史建築編號:
不可移動文物編號:
地址: 上海市徐匯區武康路395號
歷史:

曾經是葉恭綽的府邸
國立北平研究院藥物研究所和鐳學研究所所址

簡介

  武康路395號是一幢帶有西方新古典主義風格的獨立式花園住宅,建於1926年。占地面積1280平方米,建築面積1060平方米。[1]

  建築坐北朝南,為四層磚木結構,歐陸式的紅瓦坡屋頂有明顯的折脊,就是那種頂部較平緩,折脊以下遽然陡峭的屋頂,檐下飾有精細的古典檐齒。沿武康路立面及兩側的屋檐口處設有巴洛克式的屋頂窗,橢圓形的窗洞下托着卷草紋飾,頂部還有石材鑿出的弧面形貝殼造型,東西兩側屋面另還設有六個棚式老虎窗。

  建築前後立面的各個樓面都有弧形的外陽台,圍以寶瓶式欄杆,陽台下的支托亦作曲面造型。外牆以明顯的兩道腰線分作古典三段式的構圖,底層可視為基座,以粗鑿石塊飾面,面向花園一側建有巴洛克式的雙向室外樓梯;二層以上原來是做的水泥斬假石牆面,經修繕後已被抹平;朝向武康路一側還有塔司乾式的柱廊樓梯通往二層,柱間欄杆作纏繞的綬帶式樣和橢圓形的透空。[2]

  這座花園住宅的外形設計上受到意大利文藝復興後期帕拉第奧別墅建築形式的影響,特別強調並追求對稱形式。最明顯的形式是眼界裡面兩翼完全對稱的主入口處。這與一般住宅建築只有一個往往是位於中間部分的入口大不相同。這既體現了手法大師帕拉第奧建築對稱性的特點,又能讓住宅面積狹小,緊貼馬路不便從中央部分開設入口的缺陷問題。最為巧妙的是,兩翼入口採用入門台階進入塔什乾式抱廊,再分別向左(向右)折向大門口,由此直接方便地進入二層客廳及其他主要生活功能空間。這既是入口方便進出功能性的體現,又表現出近人親民的味道。在進一出的有限空間裡,形成了體面的空間序列。台階隱藏在柱廊後面,使得建築的外立面平整無缺。此外,住宅的南立面相對簡潔,也符合整個基本原則。[3]

  這座住宅在某些細部也帶有巴洛克風格的意味。例如,入門柱廊間的欄杆為纏繞的緩帶式樣,中間為橢圓形漏花,是一般建築中少見的。三層北立面,由牛腿跳出的弧形陽台富有的老虎窗,有意特別突出屋面,而且做成橢圓形,與普通的三角形不同,下部有流暢的卷草紋飾及繞門,窗洞呈拱券,有多層線條裝飾組成。最為叫奇的是,拱頂下裝飾為草葉紋樣,十分繁複。總之,在古典的框架上極盡裝飾之能事便是巴洛克建築的最重要特徵。強烈的莊重、對稱,強烈的凹凸感及由此產生的立感,強調曲線、曲面,產生了強烈的扭曲感。當然,由此設計更彰顯住宅的華貴不凡的氣質。[4]

歷史

  武康路395號,原是世界社的辦公地。這裡還設立過世界學院、中國學典館、國立北平研究所、中國國際圖書館和中法文化協會等單位。

  當時武康路395號(福開森路395號)為葉恭綽所有,葉與國立北平研究院院長李石曾素有交情,聽聞鐳學研究所和藥物研究所要遷到上海消息,慨然以屋贈與,作為藥物研究所與鐳學研究所的新家。藥物所於是在1936年春遷入福開森路395號。同年,鐳學所也決定南遷,更名中法大學鐳學研究所。楊承宗受嚴濟慈之託到滬建立實驗室。據了解當時情況的人回憶:藥物所使用這幢樓的一至三層,鐳學所在四層。

  1953年,武康路395號被華東文教委員會接管。1969年,被上海市革命委員會調撥分配給燎原服裝廠作生產用房。1977年至2003年期間,此洋房由上海電影演員劇團使用。2008年及2013年,武康路395號先後經歷過兩次修繕。為上海文廣集團旗下的精文投資公司辦公使用。

  2018年10月29日,上影演員劇團重新回到了位於武康路395號的這幢四層小白樓。上午10點30分,上影演員劇團在小白樓前舉行回遷儀式,上海電影(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任仲倫和上影演員劇團團長佟瑞欣在武康路395號門口,揭下「上影演員劇團」銘牌上的紅布,宣告上影演員劇團正式回歸。[5]

人物

  葉恭綽(1881-1968年),字裕甫(玉甫、玉虎、玉父),又字譽虎,號遐庵,晚年別署矩園,室名「宣室」。祖籍浙江餘姚,生於廣東番禺書香門第,祖父葉衍蘭(蘭台)金石、書、畫均聞名於時。父葉佩含詩、書、文俱佳。書畫家、收藏家、政治活動家。交通系成員之一。早年畢業於京師大學堂仕學館;後留學日本,加入孫中山領導的同盟會。曾任北洋政府交通總長、孫中山廣州國民政府財政部長、南京國民政府鐵道部長。1927年出任北京大學國學館館長。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後,曾任中央文史館副館長,第二屆中國政協常委。[6]

圖片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