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來自 孔夫子舊書網 的圖片

氣候指數是中國海洋地質學的一個名詞術語。

漢字是用於記錄漢語,進行書面交流,傳承民族文化的書寫符號系統[1],也是最富有民族特色的中國書法藝術[2]的載體,是中華民族智慧的結晶,它蘊藏着許許多多的文化內涵。

目錄

名詞解釋

氣候指數(climatic index)指由兩個或兩個以上的氣候要素組成的表示某種氣候特徵的量,它包括乾燥指數、濕潤指數、季風指數和陸度等,主要用於氣候分類與區劃。

濕潤指數(Humidity inde)是表示氣候濕潤程度的指標,又稱濕潤度、濕潤係數。用地面水分的收入量與支出量的比值表示。比值越大,表示氣候越濕潤;比值越小,則氣候越乾燥。大陸性氣候地區濕潤指數小,海洋性氣候地區濕潤指數大。濕潤指數能夠較客觀地反映某一地區的水熱平衡狀況。濕潤指數廣泛應用於氣候乾濕狀況評價、生態環境變化等研究中,研究地表濕潤狀況變化特徵及成因,對科學預測城市未來地表濕潤特徵也具有重要的意義。

濕潤指數分為乾旱、半乾旱、干半濕潤、濕半濕潤、濕潤、潮濕、過濕等等級。

乾燥指數

乾燥指數(Aridity index),又稱乾燥度,是表徵一個地區乾濕程度的指標。降水代表水分收入,蒸發代表水分支出,多年平均蒸發量與降水量之比稱為乾燥指數,其倒數稱為濕潤指數(Humidity inde)。

乾燥指數在地理學和生態學研究中長期應用,近來成為全球變化研究中經常涉及的氣候指標之一,尤其是氣候變化和乾旱化、荒漠化等研究。《公約》關於荒漠化潛在發生範圍——乾旱、半乾旱和壓濕潤乾旱區的界定就是基於乾燥指數(濕潤指數)的。如果幹燥指數大於1,即表示降水量不敷蒸發之所需,則氣候乾旱。如副熱帶地區氣溫高,蒸發旺盛,降水量遠小於蒸發力,故形成乾旱氣候帶。由於表示水分支出(特別是表示蒸發)的形式不同,因而有多種乾燥指數的表示法。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