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寨公主(木朵詩歌)
作品原文
a/ 說說水寨的情況
南方神秘的土地上
住着富庶的人們
他們祖先的傳說
滋潤着日常生活
有水的地方
就會有動人的姑娘
水寨的公主
那是少有的漂亮
美貌挑起的戰爭
叫寨主心急如焚
挑選最好的船隻
和最善水性的舵手
快快送她上陸地
水上的人呀
以為陸地安全
陸地上怎樣的氣候
就有怎樣的心腸
公主叫喊着不肯離去
聲音揪我心
我沒有威武的兵馬
也沒有滿倉糧食
只有琴聲中的句子
踏波飛馳
我愛慕公主已久
眼看她離開水鄉
她那柔和的軀體
沒有靈魂
我也願意
我懂得戰爭的規律
水花里布滿了血腥
木船在大浪中起伏
我只是普通的工匠
但願寨主戰勝
迎回水寨的月光女神
b/不幹活的神匠
金礦錘鍊金子
金子是寨主的歡喜
是趕走敵人慾望的武器
是公主回家的船隻
哎,唱一唱:
春光三月紅塵沒
一葉伏地疑中秋
半山金銀琴中活
人間石榴已可剝
琴聲在水寨飛揚
工匠們聽聲煉金
我在夜裡投注
明天哪個火爐出純金
這漆黑的琴聲呀
不知誰會聽
浮在水面上
閃爍火星里
手下人說呀
神匠六神無主
估計想女人了
琴聲乍歇乍起
工匠們夜裡忘記黃金
睡在水鄉里
有人流口水呀
看見了天堂蟠桃
金子金子
女人女人
我們工匠兩樣不要
只要活計輕
我們的手藝
討得公主的歡欣
錘鍊的過程
要一門心思
隨着琴聲動感情
金子軟人齒
寨主命令下
鐵箭一萬枝
琴聲里血光閃
匠人們都心驚
敵人面目可憎
一口想吞天
船頭奔向公主的住房
說話好囂張
兵營中的將士
揮戈而至
波瀾中的月光
我們看見了十倍的敵人
我只是個普通的工匠
在琴聲中思想
隱藏着內心的欲望
入夢始驚慌
手下人又談論了
神匠為何起得早
他憂傷的容貌
不斷地往太陽掉
沒有了水寨公主
再也不能
沒有了
水波之上的琴聲
風神追趕着匠人們
面目滿是灰燼
不要吹了,不要吹了
我們的心也慌張
c/我看見敵軍的元帥
水是我們的恩人
哺育千萬兒女
最乾淨的河水
獻給水寨公主
美貌傳千里
這是水寨的光榮
有人送來聘禮
也有人提兵而至
我看見太陽下
那整齊的船隻
威武的旗幟
迎風飄揚
這是一支強悍的部隊
在玄妙的水面上
動作整齊劃一
他們的元帥會練兵
哎,我們的寨主
你只會煉金
在軟綿綿的琴聲中
忘記了邪惡
敵軍的限期快到了
寨主的限期也到了
一萬枝鐵箭
足夠穿人心
如果公主出走陸地的消息
傳到了敵人的耳朵里
天啦,這水寨的人們
將在利刃下
惶惶不可終日
我的琴聲,他的武器
誰能奪走公主的心
公主在高高的陸地上
說不定
有了心上人
敵軍將領呀
這場戰爭失去意義
你渴望的
不在刀光里
我緘默於心的
也不在琴聲里
水面上
陽光和月光
陽剛和陰柔
你的,你渴求的,你放棄的
戰爭無言
d/ 風波平息
他要寨主交出彈琴的人
寨主很驚奇
匠人們很傷心
一條命抵得千百人
大家煉出最好的金子
慰濟操心多年的琴聲
那天晚上的月光
頭一回讓人痴心
琴聲遠近聞名
得到了元帥的心
浮霧起,江面寬
一縷絲弦打敗了敵軍
匠人們稱奇呀
是不是琴殼了藏有玄機
神匠卻從不提起
可惜可惜,我們沒有
那樣的神器
e/用它打動我吧
我跳進了
敵軍的船隻
他們臉上無表情
只見元帥撫我琴
聽說你用琴聲煉金
我們不信
現在盡你所能
為我請琴神
我目光呆滯
遙望着遠方
那是高高的陸地
彩霞向它移
琴聲呀,雜亂的心弦
金子般的思想
彈來誰能知
看一眼元帥
看見硝煙息
琴聲聽話
不要有功利
飛馳在水面上
迎來淒冷的月光
將領們衣襟帶風
已是晚宴時
那人如痴如醉
配得上聽琴人
公主可以還鄉
寨主又可煅黃金
公主總要嫁人
那是不菲的彩禮
我心上的琴聲
已飛出船舷
依靠我打敗敵軍的水鄉呀
從此落入世俗
哎,沒有這脫俗的琴聲
如何有灼目的黃金
f/琴字頭上兩個王
我在琴聲的末尾
表明了心志
水鄉我不再留
只想趕往神秘的陸地
元帥只要琴
到了陸地讓我活
這支曲子
記下來
他要宮女時時鳴
我的小船呀
何時飄到岸邊
琴尚能救我一命
琴聲保佑我上岸
這江面上
飄浮着日日積累的琴聲
搖船的那個老兵
直到岸邊才說話
一說讓人心驚
此曲只因天上有
人間那得幾回聞
險惡的水鄉叫江湖
未來的陸地有老虎
世間哪有棲身處
琴聲裡面有房屋
作者簡介
木朵,1972-, 江西 宜春人。
木朵現居宜春,喜歡小鎮生活,自謂「流落民間」;大學期間與一些好友嘗試「南方詩歌」的創作傾向,「含辛茹苦」,從此有了一點基礎。如今寫詩劇,越寫越寂靜;寫《雕蟲小技》,象抱着一面銅鼓。「一條街生活,一條街記憶」。編有詩集《斜坡上的斜暉》(2003)和《鑲銅邊的小鼓》(2004),札記集《一夜成名》(2005)。自稱「前世是一條魚」。[1]
主要作品* 《斜坡上的斜暉》(2003)* 《鑲銅邊的小鼓》(2004)* 札記集《一夜成名》(2005)[2]
也許沒有人更比木朵清晰辯別詩中自我的尺度,這是一種處於自我幻境之中的深深反省,它的判斷座標是詩、知識,以及人文的觸動。我從來都不懷疑他的閱讀,並非只存在於他的寫作意識,有時,我會被他所理解的人文覺醒人文氣息所感動,這一切,當他知道如何或自然而然將自己代入詩性並依附從未的這種感覺開始,它就會變成就像從別人口中說出來的言說。所謂差之毫厘失之千里,從語言藝術層面更能體現且明顯,所幸,已經跨過了這道坎。後發力只會拓展深度與詩的空間感、層次感,所幸經驗的贈予;也沒有哪個人更能比木朵清楚讀者、「我」以及事物之間的位置與感應關係,這是閱讀的好處之一,可以訓練洞察力並成為一種習慣(鏡像),同樣,過於理性的思維存在「語言過於醒覺的危險」,但是當他所抒發的見識並非「個人見解」,並非強制於讀者的思辯,那麼,他的渾然不顧和凜然正氣已經成為人文景觀、意象以及詩的部分。[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