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骨宗事件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重新導向自 水沙连之乱)
前往: 導覽搜尋

骨宗事件,又作水沙連事件或水沙連之亂。雍正年間,漢人大量前往台灣拓墾[1],水沙連諸社因生活空間遭擠壓,遂以邵族水社頭目骨宗和其子拔思弄、水裡萬為首,對於平地漢人進行一系列出草獵首等行動。出山殺人活動始於雍正三年(1725年)農曆3月起,迄於翌年11月,死亡人數為62人、耕牛140頭、焚燒房屋近百間。清廷在雍正四年(1726年)在12月4日發起水沙連之役,12月16日擒拿肇事首領骨宗,將涉案人員押解下山,水沙連諸社同意歸順清廷,事件由是落幕。

背景

水沙連諸社(分布約今南投縣日月潭一帶,此區域原住民族群以邵族為主)原本歸順清廷;康熙60年(1721年)三月,朱一貴事件爆發,水沙連諸社趁亂殺通事、自此拒不納餉。

同一時期,亦參與朱一貴事件的潮籍領袖杜君英、杜會三父子率軍往諸羅縣以北地區逃竄,清軍追緝多時,才於該年九月落網。:567-572朱一貴事平之後,清廷鑑於諸羅縣幅員過廣,不易管理,便於雍正元年(1723年)於虎尾溪以北、大甲溪以南設置「彰化縣」,縣城設於半線莊(今彰化市),並將原在諸羅縣(今嘉義市)之北路協鎮移駐到彰化縣,便於北控淡水、南馭諸羅,大群漢人隨之徙來,由是迫近中部山區原住民的生活圈。

雍正二年(1724年),因平叛來台的福建水師提督[2]藍廷珍在舊張鎮莊處設立藍張興莊(約今台中盆地南緣),報墾立戶陞科,申辦墾照「藍張興」,引渡漳州移民偷渡來台開墾農田、闢建水圳,拓墾地區迫近水沙連總隘口(今南投縣名間鄉)附近區域,造成水沙連地區各社原住民的傳統領域與生活空間受到壓迫。

雍正三年(1725年)起,清廷在台灣設立戰船建造廠,故於台灣內山處廣設「軍工寮」(或作「軍功寮」)以便伐木,中部地區匠寮多設於今彰化、南投及台中交界的丘陵地區,隨着匠寮朝內山區域推進,漢人亦競相往山區墾殖,益加侵擾水沙連諸社原住民生活環境。

此外,彰化縣首任知縣談經正於雍正二年(1724年)上任,翌年八月因「打廉莊案」革職,到繼任知縣張縞於雍正四年(1726年)上任期間,彰化縣事務由諸羅縣知縣孫魯代為署理,而諸羅縣治遠在今嘉義,並無法有效第一時間處置或通報骨宗出草狀況,又為一事件拖延之導因。

視頻

骨宗事件 相關視頻

台灣南投縣日月潭
寶島之旅——邵族歌舞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