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水黃

來自 植物智 的圖片

中文學名:水黃

界:植物界

門:被子植物門

綱:雙子葉植物綱

目:蓼目

科:蓼科

屬:大黃屬

種:苞葉大黃

分布區域:西藏東部、

四川雲南等地

採收時間:秋季

水黃(shuǐ huáng),別名 苞葉大黃(bāo yè dà huáng),學名: Rheum alexandrae Batal.,俗名:大苞大黃,中藥名。為蓼科植物苞葉大黃的根。分布於西藏東部、四川雲南等地。

具有清熱解毒,瀉下,化瘀,止血之功效。用於濕熱黃疸,熱結便秘,經閉,痛經,痢疾,外傷出血。 [1]

目錄

水黃別名

葛葉大黃、大黃《雲南藥用植物名錄》、水大黃、苞葉大黃《新華本草綱要》

水黃入藥部位

根。

水黃性味

味苦,性寒。

水黃歸經

歸脾、胃、大腸經。

水黃功效

清熱解毒,瀉下,化瘀,止血。

水黃主治

用於濕熱黃疸,熱結便秘,經閉,痛經,痢疾,外傷出血。

水黃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6-10g。外用:適量,研末撒敷。

水黃採集加工

秋季採挖根莖,去泥土、鬚根,切片曬乾。

水黃形態特性

苞葉大黃又名:大苞大黃。中型草本,高40-80厘米,根狀莖及根直而粗壯,內部黃褐色。莖單生,不分枝,粗壯挺直,中空,無毛,具細縱棱,常為黃綠色。基生葉4-6片,莖生葉及葉狀苞片多數;

下部葉卵形倒卵狀橢圓形,長9-14厘米,寬6.5-9厘米,稀稍大,頂端圓鈍,基部近心形或圓形,全緣,基出脈5-7條,一般中間3條特別粗壯,兩面均無毛,稀於主脈或葉緣上具短乳突狀毛;

葉柄與葉片近等長或稍長,半圓柱狀,無毛;托葉鞘大,長約7厘米,內外兩面均無毛,棕色,干後膜質;上部葉及葉狀苞片較窄小葉片長卵形,一般為淺綠色,干後近膜質;葉柄亦較短或無柄。

花序分枝腋出,常2-3枝成叢或稍多,直立總狀,很少再具小分枝,長3-6厘米,無毛;花小綠色,數朵簇生;花梗細長絲狀,長2.5-4毫米,關節近基部,光滑無毛;花被(4-5)6,基部合生成杯狀,全長1.5毫米,裂片半橢圓形,長0.7毫米;

雄蕊7-9,花絲細長絲狀,長2.5-3毫米,外露,着生於花被上,花葯矩圓狀橢圓形;花盤薄;子房略呈菱狀倒卵形,常退化為2心皮,花柱3或2,短而反曲,柱頭圓頭狀。

果實菱狀橢圓形,頂端微凹,基部楔形或寬楔形,長7-8毫米,中部最寬部分5-6毫米,翅極窄,寬約0.5毫米,光滑,具光澤,深棕褐色。花期6-7月,果期9月。

水黃生長環境

分布於西藏東部、四川、雲南等地。

水黃藥理作用

1、本品的水提取物對膠原誘導的人血小板聚集有明顯抑制作用。

2、對消化系統的作用:(1)導瀉。(2)利膽作用。(3)保肝作用。(4)抗胃和十二指腸潰瘍。(5)對腸管平滑肌的作用。

3、對病原微生物的作用:(1)抗菌。(2)抗真菌。(3)抗病毒。

4、抗腫瘤作用。

5、抗炎作用。

6、對微循環的影響,血流速度變慢,紅細胞聚集,局部血液粘滯性升高而局部血管不擴張,因而局部止血過程加強。

7、止痛作用。

8、降脂作用。

9、利尿作用。

10、對尿素氨的影響,大黃對氨質血症有良好的效果。

11、體內過程,體內代謝主要由肝轉化與葡萄糖醛酸結合而解毒,經尿排出體外。

12、毒性,毒性較低。

水黃相關論述

《新華本草綱要》:「消炎,止痢;外用止血,並有瀉下作用。」

參考來源

  1. 水黃, 植物智, 2020-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