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永遠的少年(鄭劍)

永遠的少年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網

《永遠的少年》中國當代作家鄭劍寫的散文。

目錄

作品欣賞

​​​​​​永遠的少年

我還是從前那個少年

沒有一絲絲改變。

時間只是考驗,

種在心中信念絲毫未減

眼前的這個少年

還是最初那張臉

再多險阻也不退卻

夢然唱這首《少年》時,她仍然年輕,打拚的過程並不順利,在苦悶的日子裡,她寫這首歌,以此來激勵自己,激勵和自己一樣追夢的青年:只要信念在心中,終究會迎來屬於自己的盛舉。2019年,夢然寫了這首歌,不過兩年時間,《少年》在各大平台播出超百億。人們以各種方式演繹和詮釋着這首歌,表達自己的夢想與追求,堅持與執著。

在2021年的新年祝福里,一群老人唱起《少年》。白髮閃亮,他們的白髮映亮了燈光,燈光照亮了他們的白髮。在網絡春晚的舞台上,他們挽起袖子,歌唱《少年》,一群古稀之人,硬生生唱出了活潑潑的少年模樣。那個滿場飛的老人,跳躍着,奔跑着,忘記了年齡,演繹着少年的飛揚和激情。台上與台下,唱得振奮昂揚,聽得熱淚盈眶

這群人,流過血,灑過淚,在祖國的最艱難的時候奉獻青春,出走多年,歸來時,滿頭白髮,卻仍是意氣風發的少年。這些老人,是上海清華校友會藝術團的團員,平均年齡74.5歲。曾經的學霸學神們,現在,用歌聲裝點自己的人生舞台。他們的身上流瀉着生命的熱亮和光彩。也許,因為熱愛,他們的人生才會如此燦爛光耀。

我想,對於生命,對於生活,熱愛,才是最好的狀態。熱愛生活,荊棘也能開出鮮花;熱愛生命,平凡也會詩意盎然。保持一顆年輕的心,生活才有生氣。一縷晨曦,一抹夕照,都是自然的饋贈;一聲對春天的問候,一句對新年的祝福,都是世間的真情。即使蒼顏白髮,只要熱愛,生活處處充滿光亮。

鍇說:願你歷盡千帆,歸來仍是少年。孫衍祈願,願你出走半生,歸來仍是少年。

其實,少年不是僅僅因為青春年少讓人羨慕,更是因為他們的蓬勃朝氣和生命活力讓人感嘆。當老人們擁有和少年一樣的熱情,他們同樣讓人們讚嘆和敬慕。在白水作協里,人稱「五老」的閆志豪、王孝文、劉高友、張新發、同劍彬老師,都已七八十歲,卻仍然筆耕不輟,產量之豐,出文之勤,讓許多年輕人汗顏,而他們的熱情樂觀,也讓我們晚輩慚愧。閆志豪老師才完成長篇小說《文祖倉頡》,又積報參與村史編撰;王孝文老師寫辭賦,寫民俗,記歷史,佳作不斷;劉高友老師,要照顧癱瘓的老伴,寫戲劇,寫快板,寫詩歌,又帶着他的雁門劇社到各村演出。在他們的人生辭典里,沒有衰老,沒有頹廢。年齡只增加他們的閱歷和學識,增加他們生命的厚度和韌度,而不會成為他們追求美好生活的障礙。老年並不是一個令人悲傷的詞語,苦難也不是。生命的書冊一頁頁翻過,誰把它讀成一支生活的悲歌?誰把它讀成一曲生命的讚歌?蘇軾在《定風波》中寫道:「自作清歌傳皓齒,風起,雪飛炎海變清涼。萬里歸來顏愈少。微笑。笑時猶帶嶺梅香。」這是蘇軾為王鞏及其侍人寓娘寫的一首詩。因為受蘇軾烏台詩案的牽連,王鞏被貶到嶺南,十年後,蘇軾再見王珙,卻發現他臉紅齒白,感覺更年輕,更精神。寓娘說,「此心安處是吾鄉。」原來,心態安然,哪裡都是家鄉。而蘇軾,又何嘗不是如此?蘇軾經歷了最長久最遙遠的貶謫,從黃州到儋州,從繁華的京城,一步一步,走向荒涼的海南,雖是白髮蒼蒼,卻一路前行,一路吟唱,「一蓑煙雨任平生」「也無風雨也無情」。一路坎坷,卻衣袂飄飄,悽苦的雨,悲涼的風,從不曾吹進他的文字,吹進他的生命。曠達灑脫,成為他人生的註腳;他修過的蘇堤,辦過的育嬰堂,在遙遠的海南建起的學堂,都是他遺落在路上的鮮花。遭受重重磨難,心中仍然充滿對生活的熱忱,所以,所有的苦難都化作繽紛的詞句,即使萬里歸來,蘇軾還是那個永遠的少年。一直喜歡加謬的《青春》,「青春不是年華,而是心境。青春不是丹唇、粉面、柔膝,而是深沉的意志、恢宏的想象、炙烈的情感,青春是生命的清泉在涌動。」有人年紀輕輕,失卻理想,失去追求,消靡衰頓,那是徒有少年之名,而許多老人,卻依然對生活充滿熱望,在勞動中度過生命的每一天。我的老母親,再過一個春節,就九十歲高齡了,但她從來不願歇不下來。春天,百草回芽,白蒿芽鑽出地面,她就去採挖,曬得滿院子都是;秋天,瓜果飄香,收玉米的時節,她就去撿拾人家的遺落的玉米棒。有時,拾得太多,背不動,就坐在路邊等回村的人,總要善良的人幫她帶回來。冬天嚴寒的時候,母親身體不舒服,走路不穩當,拄個拐杖,就穩當多了,但母親不願意拄拐杖,她覺得自己還年輕的很。母親最經典的話語是,「拄個拐拐,難看的,像個老人。」我的可愛的老母親,她以為自己還是多年前的那個少年。耄耋之年的老母親不服老,不服輸,她還在和時間賽跑。那些在公交車上不願讓年輕人給自己讓座的老者,也是和母親一樣,都是不願向歲月認輸的人,他們,是值得我們尊敬的人,也是值得時光記住的人。人的一生,少年很短,日子也不漫長,不經意間,我們就走過少年,丟了青春,步入中年,走向老年。有幾人願意等待死亡的降臨?有幾人願意在等待中消磨時日?「追逐生命里光臨的每道光,讓世界因你的存在而閃亮。」清華校友會的老人們這樣高歌他們的老年。在每個不再青春的日子裡,惟有熱愛,讓每一天充滿陽光,無須驚艷,只願永遠是那個輕狂的少年。 [1]

作者簡介

鄭劍,中學教師,渭南市作協會員。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