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汝州市大峪鎮第一初級中學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網絡 的圖片

汝州市大峪鎮第一初級中學是一家事業單位的企業,位於河南省汝州市大峪鎮楊窯村西坡組,目前處於開業狀態,經營範圍包括實施初中義務教育[1],促進基礎教育[2]發展。

校園諮詢

用奉獻譜寫教育華章 汝州市大峪鎮第一初級中學

人民新聞網鄭州電(記者陳運良馬鳴)河南省汝州市大峪鎮第一初級中學位於河南省汝州、禹州、登封三市交界處的偏僻山區,是一所地地道道的農村寄宿中學,可是全校780多名學生中超過300名卻並非大峪鎮的子弟,而是來自平頂山、汝州市區及周邊其他鄉鎮。繁華市區的人為什麼想方設法要把孩子送到這個窮鄉僻壤的鄉村中學就讀,這其中有什麼不為人知的奧秘?

來自該校初三的女生常田田大概能回答這個問題:「我原來在平頂山的時候,學校條件好,同學們大都比較富裕,常在一起比誰拿了進口食品,誰家裡開的是大奔,誰今天穿的衣服值好幾千。而在大峪一中,大家只比誰進步了,誰勞動起來更積極。」常田田的話還有些學生給老師匯報思想的味道,但她父母的話就實在多了:「孩子不僅成績提高了,脾氣也越來越好了,在家經常搶着做家務,我們當初把她送到大峪一中的決定是非常正確的!」

常田田旁邊班裡的男生趙豪磊的經歷則更為典型,趙豪磊的父親是個老闆,一年到頭忙生意沒時間管他,趙豪磊因此養成了許多壞毛病。一年前,對趙豪磊近乎絕望的父親托朋友把孩子送進了大峪一中,當時只是聽說學校管得嚴,想給孩子換個學習環境。沒想到趙豪磊到了大峪一中,不僅壞毛病改了很多,學習成績也提高得很快。「進步太大了!」趙豪磊的父親高興地說:「今年我幾個朋友都想把孩子送到大峪一中上學。」

作為一個學生,想要的無非一個好的學習環境。作為家長,誰不想讓孩子能學到本領、學會做人,將來成為一個有用之才。可惜符合這個條件的學校並不多,大城市裡雖然有,而且條件優越,但大多數農村孩子進不去。在這種情況下,條件非常簡陋的大峪一中卻傳遞出能為社會培養出合格人才的信息。所謂魚和熊掌不可兼得,在學校條件優越和孩子一生前途不能兼顧的情況下,許多學生和家長只能捨棄前者,保住後者。這興許是大峪一中這個山溝里的農村中學有那麼多人慕名而來的根本原因。

但是,面對這一外界慕名而來的境況,大峪一中校長劉現良卻表現得很淡然。他說,建立這所學校不是為了吸引外面的孩子,即使沒有一個外地孩子來這裡就讀,學校該怎麼運轉還是怎麼運轉。作為唐代名相姚崇的老鄉,這裡的人早就知道了「十年之計在於樹木,百年之計在於樹人」的道理,在教育方面捨得花錢,更捨得下力。偏僻的大峪一中雖然比不上城市的學校壯觀漂亮,但房舍整齊,有花有草,所有的電氣線路都嚴格按照安全標準鋪設。劉校長介紹說,大峪一中的建築材料在全鎮是最好的,絕不會讓孩子們呆在危房裡上課。這裡是山區,平地很少,10畝見方的大峪一中可算是一塊風水寶地了。鎮政府沒有用這塊地蓋度假別墅,也沒有蓋廟宇,而是用來建學堂,足見其對教育事業的先見之明。這可是我們汝州未來的希望所在啊!

出於建設汝州、服務山區的建校目的,大峪一中始終把教學生做人放在了提高學習成績的前面,着重培養學生的責任、紀律意識。宿舍是學生離開家庭,邁入社會的第一步,大峪一中死死抓住這一學生成長的關鍵點,要求每一個學生在宿舍里一定要有為集體和他人着想的奉獻精神,對宿舍的考核和管理比課堂還要嚴。在此方針督導下,大峪一中的宿舍成了學生踏入社會的第一所教室,學生在這裡學習如何生活自理,如何組織管理,如何被別人接受成為一個文明而又有用的人,受益匪淺。大峪一中的宿舍因此乾乾淨淨,被褥整齊,如有外人進來,全室同學都會主動站起來問好,這已經成為大峪一中學生的一種習慣。

為拓展學生未來的發展空間,大峪一中在向學生傳輸知識的同時,還大力開展社團教育活動,有針對性地成立了美術社團、書法社團、朗誦社團以及各種體育社團,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特長和愛好積極投身到社團活動和學習中。早間有經典誦讀,午間是書法練習,下午舉行圖書閱讀,每周還有一次的電影教育課。寓教於樂教學方式受到了學生的普遍歡迎,如今,你在大峪一中隨便問一個學生,他都會告訴你在這裡老師課堂上講的少,同學們互動的多,課外作業少,社團活動多,在這裡上學真帶勁!

先進的教育理念促成了大峪一中良好的軟性學習氛圍,這種氛圍的建立比建一所漂亮宏偉的校舍難得多,更不是花上幾個億就能買來的東西,這裡面不知凝聚了大峪一中教育工作者多少年的心血,而且被他們視為無價之寶。這個無價之寶吸引來了求學的學生,也吸引來了立志教育事業的年輕教師。如今,大峪一中的44名教師中有將近一半都是外地慕名而來的年輕人,他們都在這裡找到了施展才華的廣闊田野。

年輕的教研室主任韓麗萍一直生活在城市,但是來到大峪一中後在周圍同事的感召下逐漸愛上了這片土地。「雖然我們在這裡早上4:30就要起床誦讀,晚上要忙到22:00,但是並不覺得辛苦,感覺非常充實,這裡每個人都會這樣自覺的付出而不求回報,已經成了一種習慣。」韓麗萍感概地說:「大峪一中山清水秀,空氣新鮮,這裡的人尊重知識,這裡的孩子懂事、好學,在這裡當老師雖然比大城市苦,可也是享受。」

一個在城市裡生活了20多年的年輕人怎麼會跑到農村任教?為什麼那麼多老師默默無聞地甘於奉獻?陪同採訪的大峪鎮中心校校長趙振強的話道出了真諦:「大峪一中的教育氛圍是汝州市長期以來尊師重教的結果,這種氛圍已經逐漸成為了一種精神。在我們平頂山算不得最好的中學,在全國,甚至河南省,更是不值一提。但是全中國的中學要都這樣,中國的教育事業才會得到蓬勃發展」。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