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江屯鎮位於廣寧縣東北部偏東,東北與清遠市清新區南沖鎮相鄰,東南與四會市威整鎮交界,西鄰江屯鎮,南連潭布鎮,北靠北市鎮,圩鎮距縣城28千米。地勢四周高中部低,北江一級支流漫水河貫穿全境。轄區面積247.55平方公里,其中山地面積1.93萬公頃,耕地面積2250.96公頃,轄居委會1個,村委會18個,村民小組564個,總人口48133人(2017年)。

中文名稱 江屯鎮

外文名稱 Jiangtun Town

別 名 岡屯

行政區類別 建制鎮

所屬地區 中國華南

下轄地區 18個村委會,1個居委會

政府駐地 江屯中華東路20號

地理位置 廣寧縣縣境東部偏北

面 積 247.55平方公里

目錄

名稱由來

江屯鎮位於縣東部,古稱岡屯。清乾隆四十四年(1799年)設立岡屯圩,是廣東西部的重鎮。「岡屯」一名的由來有多種不同的說法,主要有兩種:其一,該地附近散布很多小山,低矮平坦,而當地人往往把這些小山頭稱為「岡」。最初有一些人家陸續在這些小山頭上建造房屋後定居下來。久而久之,到這裡定居的人越來越多,人氣越來越旺,不少山頭建成了一座座小村莊,於是就把這個地方稱之為「岡屯」,意思是「在岡上聚集着很多住戶、村莊」。其二,相傳古時候,這裡因地處廣寧、四會、清遠3地交界的要衝,為咽喉之地,形勢險要,官府派兵駐守在小山崗上,設為邊防駐地,以保衛一方之安寧,遂起名為「岡屯」,意為「駐紮官兵的小山丘」。後來,又以該地的居民多數為「江氏」一族,而且「岡」與「江」2字讀音相同,於是「岡屯」又被改稱為「江屯」,成了「江屯姓人家聚居的小山岡」了[1]

建制沿革

道光年間,江屯屬拆石鋪一堡地域。民國26年(1937年)屬「五揚」地域。建國後先後屬二區、江屯區、紅十月公社管轄。1961年獨設江屯公社。1983年改江屯區。1987年4月撤區建鎮為江屯鎮。2012年1日,江屯、聯和兩鎮合併,組建新的江屯鎮,鎮政府駐地江屯圩。

位置

江屯鎮位於東經1122º34′-112º42′,北緯23º38′-23º48′東西寬17公里,南北長約18公里,廣東省中部偏西地區,廣寧縣東部偏北。東、東南、南、西、北分別與清遠太平、四會威整、潭布、螺崗、北市鎮接壤。總面積242平方公里,約占廣寧縣2455.46平方公里的11.86%,城區距縣城28公里,至四會市中心60公里,至肇慶市中心120公里,距廣州市中心101公里。

交通

江屯鎮有廣寧縣北部地區交通樞紐之稱,省道「珠木線」和「大地線」若干縣道貫穿境內,並實現了等級改造,跨市的車有36多班,每天往縣城的班車50班次,直達廣州的班車30多班次,占地10000平方米的客貨運站正在規劃建設中。經珠木線可通清遠和縣城南街,也可在潭布中華接春中線到春水接省道連大線;經嶺蓮線北可通陽山,經聯和可通四會市。1992年開通江屯錦波至螺崗6公里鄉村公路。各村均可通汽車。全鎮有大中客車12輛、貨車31輛。

基礎設施

2013年,江屯鎮投資6238萬元建設漫水河小流域治理工程。2013年,投入700萬元,建設硬底化村道30公里,受益人口1萬多人[2] 。籌集78萬元重建聯和中學大橋;新建原聯和河口圩鎮垃圾中轉站1座,完成19個村級垃圾收集點建設。建設社區、江合、義和等村(居)渠道20公里,灌排水渠道7.05公里,改造水陂6座,修建陂頭3宗。投資1200萬元的省道260線和投資1700萬元的省道350線正在建設中。2014年,江屯鎮漫水河小流域治理工程第一期完成工程量90%以上;全鎮投入135萬元完成村道建設4.5千米;聯和中學大橋開通;省道260、350線江屯鎮路段完成升級改造;投入15萬元維修塘角移民村道路基礎設施和石坳雙馬渡槽建設。投入30萬元推行農村生活垃圾收運處理模式;投入50萬元進行綠化改造過境公路、升級垃圾中轉站並裝備移動式垃圾壓縮箱;投入90萬元升級圩鎮環保設施、修補破損街道、重新建設肉菜市場周圍排水渠等。

文化體育

2013年,江屯鎮投入20萬元升級改造文化設施建設和江屯文體廣場,江屯文體廣場被評為肇慶市廣場文化體育活動示範點。投入10萬元建立村文化室19個和電子閱覽室,參與和配合做好文化三下鄉活動,全鎮完成送戲下鄉19場,送影下鄉190場。全年投入9萬元新建村級籃球場3個,投入8萬元開展廣場舞、太極劍(扇)、籃球賽、醒獅表演等。 2014年,江屯鎮籌集資金100萬元按照省級標準完善鎮文化中心設施建設、圩鎮文體廣場以及完成營崗、石坑、黃馬坳等15個鄉村籃球場建設;參與和配合做好「文化三下鄉」活動,全鎮完成送影下鄉38場;春節期間投入5萬元舉辦賀歲杯籃球賽、醒獅表演等活動。

教育

2013年,江屯鎮投入379萬元對聯和中學、小學進行省規範化學校建設。全鎮幼兒園、中小學在校生4589人,教師369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小升初率100%、圓滿完成普高送招任務。 2014年,江屯鎮投入379萬元用於聯和中學、聯和中心小學教學樓、學生宿舍樓、功能室等設施建設。全鎮幼兒園、中小學在校生4620人,教師372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小升初率100%。

名優特產

龍鬚菜:龍鬚菜,是佛手瓜植株的嫩梢,由於形似龍鬚,故名為「龍鬚菜」。龍鬚菜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B1、B2和胡蘿蔔素等營養成分,其纖維幼嫩,香脆可口,是席中珍品。該鎮龍鬚菜種植始於上世紀80年代90年代初,推廣於上世紀90年代,發展於本世紀。龍鬚菜在每年3月份起上市,到當年霜凍後結束,全年採摘期達210天以上。經過20多年的推廣種植,已為群眾發展「三高」農業之首選,並以江屯為中心,輻射帶動周邊潭布、北市、威井、龍頸等鄉鎮推廣種植。截至2012年,江屯鎮種植龍鬚菜13300畝,帶動周邊鄉鎮種植3000多畝,區域種植面積達16300多畝,成為全國種植龍鬚菜最早、面積最大、產量最多,集產、供、銷於一體的產業化特色龍頭農業。 金鐘花:江屯鎮氣候溫潤宜人,土地疏鬆肥沃,十分適宜金鐘花生長,鎮內很多高山峻岭均有發現野生金鐘花。本地農民群眾種植金鐘花歷史悠久,早在清末民初,就有人遠渡重洋到港澳等地經營金鐘花生意。截止到2013年,江屯鎮金鐘花種植進入了集約化、規模化、產業化階段,全鎮種植面積1000多畝,成為廣東省種植金鐘花最早、面積最大、產量最多的產地之一。

視頻

江屯鎮:擦亮龍鬚菜品牌推動農業產業發展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