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江恆源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江恆源
出生 1885.11
江蘇省灌雲縣板浦鎮
逝世 1961年2月24日
國籍 中國
職業 職業教育家
知名於 在職業道德教育、職業補習教育和女子職業教育方面提出了許多真知灼見,對民國時期的職業教育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知名作品倫理學概論
中國先哲人性論
中國詩學大綱

江恆源[1] 畢業院校,北京大學國文系。字問漁,號蘊愚,別號補齋,江蘇省灌雲縣板浦鎮人。職業教育家,中華職業教育社原副理事長,中華職業學校原校長,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文化教育委員會原委員,上海市人民委員會原委員,上海市文史館原館務委員,原中國民主同盟中央執行委員,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代表,第二屆、第三屆全國委員會委員。1928年7月起,先後擔任了上海中華職業教育社辦事部主任、總幹事、評議會評議長、副理事長等職,歷時32年之久,是長期主持社務工作的重要領導人之一。其間還兼任由黃炎培、史量才等創立的「人文社」(後改為鴻英圖書館)編輯,上海光華大學、大夏大學及南京中央大學教授。積極創辦了中華職業學校、女子職業學校和職業補習學校、職業指導所等職業教育機構,並創辦《職業與教育》期刊,開創了中國職業教育的先河。在職業道德教育、職業補習教育和女子職業教育方面提出了許多真知灼見,對民國時期的職業教育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人物生平

1901年(光緒二十七年)中秀才。1902年到南京參加鄉試,讀到一些新文化書刊,接受了新思潮。1904年由教部獎給師範科舉人。1917年,入北京大學國文系深造,1921年畢業,獲文學士學位。先後在私立朝陽大學、中國大學任課務。曾任北京政府農商部主事、北京中國大學教授、江蘇第二廳視學、江蘇省立第八師範學校校長、《申報》記者。

1926年4月至1927年4月,由黃炎培介紹任江蘇省教育廳長。1927年南京國民政府成立後,應馮玉祥約請任河南省政府委員兼教育廳廳長。

1928年7月起,先後任上海中華職業教育社辦事部主任、總幹事、評議會評議長、副理事長等職,歷時32年之久。江恆源研究職業教育理論、提出主張,制定工作計劃和方案,積極開創事業,是長期主持社務工作的重要領導人之一。其間還兼任由黃炎培、史量才等創立的"人文社"(後改為鴻英圖書館)編輯,上海光華大學、大夏大學及南京中央大學教授。積極創辦了中華職業學校、女子職業學校和職業補習學校、職業指導所等職業教育機構,並創辦《職業與教育》期刊,開創了中國職業教育的先河。1932~1950年,先後任中華職業學校、中華職業補習學校、中華工商專科學校、比樂中學校長等職。"一·二八"戰役後,曾任上海建設委員會委員。

抗日戰爭時,當選為國民參政會參政員。江恆源在重慶期間,同黃炎培等一起結識了周恩來董必武等,在共同戰鬥中接受了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投身愛國民主運動,拒絕參加偽國大代表競選。

1941年參加中國民主同盟,1944年9月任民盟中央執行委員。

1949年9月,江恆源作為教育界代表,應邀赴京出席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江恆源歷任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文化教育委員會委員、華東文教委員會委員、上海市人民委員會委員、上海市文史館館務委員、上海比諾中學校長、中華職業學校校長、中華職業教育社副理事長等職,長期從事職業教育。曾被選為上海市人代會代表。是第二、三屆全國政協委員。

1961年2月24日病逝於上海。

江恆源與民國時期的職業教育

江恆源, 字問漁, 別號補齋, 我國著名的愛國教育家。 1928年, 他受命於艱危之際, 毅然辭去政府官職, 就任中華 職業教育社辦事部主任, 後任總幹事、評議會評議長、副理事 長, 還先後任中華職業教育社所創辦的中華職業學校、中華 職業補習學校、中華工商專科學校、比樂中學等校校長, 一心 撲在職教社的事業上 , 歷時 33年之久, 是長期主持社務工作 的卓越領導人之一。 作為近代職業教育界和中華職業教育 社的一員, 他積極開拓職業教育事業, 潛心鑽研職業教育理 論, 認真總結職業教育經驗, 留下了大量的職業教育言論和 著述。 目前, 學界目光多集中在江恆源關於職業教育與生產 教育的關係、職業教育的模式、目標和農村改進理論的研究 上, 對其職業道德教育、職業補習教育和女子職業教育思想 關注不多, 本文試圖對這三個方面作些分析, 並祈方家指正。

一、職業道德教育思想

江恆源的職業教育思想包含着十分豐富的內容, 其中職 業道德教育思想占有十分重要和突出的地位。 如何看待職 業道德教育, 換言之, 在職業教育中處於什麼樣的地位, 它與 技能培訓之間又是什麼樣的關係, 這涉及到職業教育的目標 定位問題。 當時, 一般職業教育倡導者強調職業教育就是要培養學生掌握一技之長, 以從事某一職業, 即解決生計問題。 針對這種狹隘的謀生主義, 江恆源指出獲得一種職業解決個 人生計問題固然重要, 但職業教育是 「教人`做成一個人' 的 教育」 ① , 學生具有謀生技能, 又具有服務道德, 所謂做工做 人, 雙美具備, 而後「職業教育之責任才能盡, 職業教育之意 義才能完」 ② 。 因此, 全部職業教育, 「皆是以生產技能的訓 練和品行道德的修養為兩大台柱, 認為這兩大台柱, 恰如鳥 之兩翼, 車之兩輪, 缺一不可。 無論職業學校、職業補習學 校、職業指導, 任何種類;無論學校教育、社會教育, 任何方 式;無論都市、鄉村, 任何方面;無論青年男女老幼, 任何對 象, 皆是一致如此」 ③ 。 他在中華職業教育社 20周年紀念感 言中, 又將 「一方面注重生產職業的知能訓練, 一方面注重公 民道德、服務道德、民族精神的培養」 ④ 稱之為「靈肉雙修」主 義。 1932年 8月 9日, 中華職業教育社第十二屆年會暨第十 屆職業教育討論會在福建舉行。 福建民國日報編輯部主任 洪仰山代表報社編輯部, 請時任辦事部主任的江問漁題字題 詞發表於報紙。 其中一幅題詞是「職業教育一方注重謀生知 能之養成, 一方注重人格道德之訓練, 蓋謀生與做人同時並 重而後才完成職教的使命也」, 這鮮明地表達了他對職業道德的強調和期待。 由此可見, 職業道德教育在江恆源的職教 思想中占有相當重要的地位。 江恆源強調教育不僅要把學生培養成才, 還要關注學生 「成人」, 讓學生在「成人」中「成才」。 那麼, 他希望學生成怎 樣的人呢? 1931年, 江恆源赴日本考察職業教育。 他對日 本職業教育「人格最重, 技術次之」的觀點極為贊同, 並做了 詳細的報道。 「就我們所看到的各種各級學校……至重禮 貌、重秩序、守紀律、敬師長、愛同學、重公德、愛國家、重團體 生活、重社會互助, 忠實、誠懇、勤勞、樸素、勇敢、犧牲、整潔, 凡是關於做人必要條件, 民族努力向上精神, 無一不直接間 接, 有形無形, 加以訓練 。」 ⑤ 江恆源結合國外考察心得與國 內長期從事職教實踐的經驗, 認為應該把學生培養成有道德 修養的、有社會服務精神的、有民族精神、有愛國情感的人, 由此形成了內容豐富的職業道德教育思想。 第一, 注意個人 身心修養。 他認為, 個人身心修養關係職業教育極為重要, 「對己應勤勞、節儉、刻苦犧牲, 對人要有禮貌、利群、愛人愛 物」 ⑥ 。 第二, 養成「社會服務 」的精神。 他從職業教育之責 任、職業教育之真義的高度強調陶鑄學生的人格道德, 養成 「社會服務」的精神之必要。 認為, 如果職業教育只知授學 生以職業技能, 而忘卻社會服務, 則「正義既失, 全局皆非, 可 以說, 永無完成職業教育使命之一日, 而國家且蒙無窮之害 了」 ⑦ 。 針對當時的國情, 他尤其強調醫學生除掌握技術外, 更要提倡社會服務的精神。 「給病人灌輸衛生知識, 或幫助 社會做宣傳衛生知識的工作。」「農民是國家的基本, 要培養 國本, 建議剛畢業的學生把趨向都市的眼光, 轉移到鄉村去, 下一決心, 發一宏願, 到鄉村去服務一年。」 ⑧ 第三, 培育民族 精神。 江恆源是一位懷有強烈憂患意識 、誠摯愛國之心的教 育家, 20世紀 30年代東北淪陷, 整個國家陷入了民族危亡 之中, 他特別強調培育學生的民族精神, 希望「能借職業教育 的途徑, 以達自救救國的目的」 ⑨ , 還提出「自養養群, 自治治 人, 自衛衛國 」的口號。 抗日戰爭前夕, 他指出:「現在中國 國難如此嚴重, 這一層認為格外重要」 ⑩ 。 國難當頭, 培養學 生的民族意識和愛國情感非常必要。時至今日, 仍然具有強 烈的現實意義。 江恆源在實踐中總結出許多實施職業道德教育的方法, 其中特別強調隱性教育, 如可以通過運動會、展覽會等活動, 「訓練公共集會的習慣、指示互助互讓的法則, 激起愛國家愛 民族的精神, 了解人類利用自然征服自然和愛護自然的各種 方法」 1 , 並極力主張「把民族精神滲透入一切教學實習工作 之中」

二、職業補習教育思想

江恆源在《職業教育的意義》一文中提出, 職業學校教 育、職業補習教育和職業指導是 「職業教育的三大主幹」, 缺一不可。 他目睹職業學校教育百病叢生的情況, 提出了補習 教育可補偏救弊。 「在此進退兩難的教育局面下, 只有補習 教育可以解除一部分或一大部分的困難。 在此公私交困, 人 人視教育為畏途的時候, 只有補習教育可以免除這個苦痛。 在此生產支絀人人詬病教育不能助長生產反而摧殘生產的 呼聲當中, 只有補習教育可以彌補這個缺憾。 在此多數青 年, 升學無力, 煩悶抑鬱, 怨氣衝天之際, 只有補習教育可以 梳解這種鬱氣。」 1 3 基於此, 他提出 「照中國現在社會情形來 看, 恐怕職業補習教育, 比較其他兩種 , 還要十分重要 」 1 4 。他撰文不厭其煩地羅列了補習教育的十種重要性 1 5 , 把職業補習教育定為有關中國職業教育的六個中心問題之一 1 6 。江恆源關於職業補習教育重要性的論述, 着重於它能解決許 多職業學校教育不能解決的問題, 以確立補習教育具有正確 合理性。 如補習教育可借用他種學校的設備、師資等, 能節 約教育經費;能教多數無力升學的青年, 得着深造的機會, 使 他們「求學有地, 上進有階, 一面安心習業 , 一面努力修學, 於 是因修學而業乃益精, 因有業而學乃益進」 1 7 ;能提高生產效能, 改進全國產業, 增加國家富力等等。 在當時的歷史條件 下, 他強調職業補習教育符合中國的國情, 具有進步性、科學 性和合理性。 但是, 顯然也把職業補習教育的功能擴大化 了。 江恆源認為, 職業補習教育雖不是正規學校教育, 但內 容要十分充實, 不僅僅是補授必要的職業知能、與職業有關 系的科學常識, 還要注重公民道德的陶冶, 本國文化的發揚, 個人人格的修養, 愛國心的激發, 以及體格的鍛煉。 質言之, 「職業訓練、人格修養、體格鍛煉 (包括軍事訓練 )是補習教 育的三大目標, 也是補習教育的三大主幹 」 1 8 。 「三干並立 」的思想, 用今天的話來說其實就是德、智、體全面發展, 體現 了他對職業教育社會功能全面準確的理解, 與當時社會普遍 存在的職業教育就是注重技能訓練以謀生這種狹隘的認識 相比, 他的思想具有前瞻性、進步性和科學性。 江恆源認為, 補習教育可以分為四類:公民教育、生計教 育、康樂教育和文字教育。四類教育各有其目的, 但可用「四 教」交融辦法來實施職業補習教育。 例如文字教育, 在產棉 之鄉教農民認識 「棉」字, 同時, 就可以給他們講解棉花種 類、植棉方法、棉紗、棉布等相關知識, 使農民「可以得着棉業 的知識, 足以供給他改良生計之用, 這是以文字教育交融於 生計教育的方法。」 1 9 所以, 文字教育教材的選取, 不妨用 「知識集中法」, 取一事一物以立定中心, 就此中心之字, 用為主 干, 藉以吸收其他各方面與此有關係的知識。 如康樂教育, 可以通過運動會、展覽會、同業會等活動, 訓練公共集會的習 慣, 指示互助互讓的法則, 激起愛國家愛民族的精神, 了解人 類利用自然征服自然和愛護自然的各種方法, 這是康樂教育與公民教育的交融。 又如實施公民教育時因着圖畫標本等 而能認識文字, 因講解所懸示的格言標語而能記憶單句及短 文。 因講到服務道德, 工作神聖, 則可不知不覺間, 對於一己 職業效能的增進, 收到若干效果, 這是公民教育與文字教育、 生計教育的交融。 同樣, 因生計教育要用簡單文字, 要講如 何勤勞、如何守秩序、如何有恆心、如何重衛生、如何合作, 讓 人悟到人類有征服自然的權威、創造文化的能力, 使生計教 育與文字、公民、康樂教育交融 。不過, 江恆源認為, 「依中國 實際情形, 為急其所急起見」, 應該以生計教育為中心, 達到 「四教」交融, 這是辦職業補習教育最經濟的辦法。 2 0 以生計教育為中心的「四教 」交融的教學方法, 充分考慮了當時的 國民素質, 是「以人為本」的教育觀, 理應是普及國民教育, 解決國民生計, 提高國民素質的一個有效途徑。 可是, 在當 時的歷史條件下, 其效果並不理想。關於補習教育的程度, 江恆源提出應根據社會需要分出 五個等級。 最低級的和初級小學相等, 初級的和高級小學相 等, 中級的和初級中學相等, 高級的和高級中學相等, 最高級 的和專科學校一二年級相等, 共分五級, 以應社會各方的需 要。 再擴充些如夜大學、如學術講座, 和大學一部分課程相 等。 2 1 江恆源謂之為「五級咸備」。 應該說, 這是一個比較完 備的職業補習教育體系。如果說「五級咸備」的職業補習教育程度是江恆源在職 業補習教育體系縱向上的設想, 那麼, 職業補習教育的類別 是他在職業補習教育體系橫向上的思考。 他認為, 實施職業 補習教育要社會教育和學校教育並重, 而補習學校教育是他 思考的着重點。 他將補習學校設為兩大類, 即普通補習學校 和職業補習學校, 其區別在普通補習學校為一般而設, 職業 補習學校專為改進職業而設。 普通補習學校, 他依據受教育 者的程度和職業來設立, 如成人識字學校專為一班不識字的 民眾而設;普通職工補習學校為略識文字或已受小學教育的 一般工商界職工而設 ;普通農民補習學校為略識文字或已受 小學教育的農民而設。 職業補習學校, 他又依據地域和性 別, 分為為都市而設的工業補習學校和商業補習學校、為鄉 村而設的普通農業補習學校、專為婦女而設的婦女補習學 校。 同時, 在工業、商業補習學校, 按照不同的對象設立不同 的學校, 教授不同的內容。 例如工業補習學校, 又包括某種 工業補習學校, 一種工業設立一種學校;某種工業徒弟補習 學校, 專為 14歲尚未及成年的各工業的徒弟而設;某種工廠 職工補習學校, 專為某一工廠或性質相同之某數個工廠內一 般職工而設;某種工廠徒弟補習學校, 專為某一工廠或性質 相同之某數個工廠內 14歲尚未及成年的徒弟而設。 商業補 習學校也如同工業補習學校一樣分類設立。 22 江恆源依據受教育者的程度、職業、地域、性別和對象的不同, 設立相應的補習學校, 充分體現了因地制宜、因類設教、因材施教的辦學 思想和教育思想, 對我國今天的職業教育具有參考價值。 教育之道, 師資為本。 江恆源認為, 從事職業補習教育 的教師「絕不是人人皆可以做的, 學識如何, 姑且不論, 至小 限度, 也要有一些不厭不倦熱心教育的興趣, 和隨機應變, 善 於觀察社會心理的才能。」 2 3 他十分關心職業補習教師的培養, 提出由政府和民間雙管齊下解決補習教育的教師問題。 政府方面應該着力培養以下兩種人:一類學過農工商家事學 科的, 再到大學教育學院或專科教育班去受一些教育學術的 訓練, 一類學過師範或教育學科的, 再到農工商家事等學科 學院, 受一些職業知能的訓練。 2 4 這兩種人, 受過訓練後, 便可由政府檢驗派到各地從事補習教育, 這是專業化的補習教 師。 由於人員、經費以及觀念等問題, 相對於龐大的市場需 求而言, 這畢竟只是杯水車薪。 於是, 他面對現實情況, 積極 調適理想和現實之間的矛盾, 提出大量的教師應該由民間來 解決, 這就需要地方教育行政機關千方百計發動組織有相當 興趣及才能的教師合力組成私立的成年補習學校(附設在各 學校的補習學校), 這些教師就是補習教師, 而且不收薪水。 江恆源認為, 這種各級各類學校教師義務充當補習學校的教 師的方式, 「一文不費可以教育許多成人, 一校不設, 可以造 就許多教師」 2 5 。 他解決師資的這些設想立足現實, 但又充滿理想主義的色彩, 實現起來有一定的困難。

三、女子職業教育思想

民國時期, 雖然政府從法律上規定了男女受教育機會均 等, 但由於傳統觀念根深蒂固, 女子接受教育的機會依然非 常有限。 江恆源認為, 男女生理雖各不同, 而能力並無差異, 主張依據教育機會均等原則, 對於男女教育要平等重視。 同 時, 強調人類的資秉、興趣、環境、際遇各不同, 主張 「採用多 元的方式方法, 推廣和改進中國女子教育」。 2 6、江恆源提出了普遍推廣女子家事教育、女子職業教育和 女子人才教育, 三項工作同時並進不能「偏重偏廢」的觀點。 關於女子家事教育, 他提出家事教育範圍較廣, 有關於增進 生產, 如工藝、園藝;有關於改善消費, 如烹飪、洗染, 以及經 濟儲蓄;有關於教育子女, 如保育、教誨、補習;有關於團體訓 練, 如鄉村集會、公益維持。 為什麼要普遍推廣家事教育呢? 他認為, 家庭在當時中國急切需要的民族復興與經濟獨立中 承擔重大責任。 例如「增加生產, 減少消費, 注意儲蓄, 這便 是民族經濟自給自足最要工具;保育兒童, 教導兒童, 這便是 民族健全, 民族復興的基本。」如此重要的工作, 自然要有相 當的修養與訓練。 關於女子職業教育, 他主張女子根據經濟 情形、家庭狀況、社會需要、個人興趣, 走出家庭謀一職業。 「在自身可以具有獨立生活的知能, 在社會可以得着適宜人 才的任用。」因此, 「為女子增進能力計, 為社會任務分工合 作計, 女子職業教育, 力謀普及」。 同時, 他認為「一個社會, 要真正促進改良, 女子領袖人才, 那是非有不可」。 因此, 要 注意女子人才教育, 養成社會各方面的女子領袖人才。 他說 「有些人看輕了女子能力, 以為女子不必一定受大學教育, 這 種觀念, 卻是極端錯誤。 當然我們要把男子女子一樣看待, 由高小升中學, 由中學升大學, 凡是知力夠了, 應該讓女子充 分發展, 循序深造, 不可有絲毫屈抑。果然大學畢業, 已具有 領袖社會資格, 當然各就其才能學力到社會各界去服務」。 2 7、他的思想對當時大部分國人認為的女子的重要責任就是管 理家務、家事的觀點是強有力的抨擊, 有利於女子擺脫對男 子的經濟依附, 有利於女子在政治上獲得與男子一樣的平等 地位, 最終實現男女真正的平等。 江恆源認為, 當時的國民最缺乏的就是「集團生活的習 慣和為群服務的精神 」, 這是中國人大大吃虧的地方, 也是國 事艱危的一個重要原因。 他建議家庭主婦發揮超家庭、超職 業的精神, 聯絡各家主婦組成婦女生活改進會、風俗改良會、 婦女救濟會等, 「務使女子於服務家庭時, 要兼顧到社會, 於 從事職業時, 要兼顧到國家」。 實施女子教育時, 要從學校教 育、社會教育兩方面特別訓練。 要注意到養成女子服務的興 趣、知能、道德、習慣。 「務使今後中國受過教育的女子, 她的 認識思想行動, 要由家庭擴張到民族, 由個人擴張到團體, 由 管理家事擴張到管理國事, 由個人職業擴張到社會服務。 家 庭任務、個人職業, 是個人生活的基本, 民族、國家、社會, 是 個人服務的對象。 真要改進社會, 復興民族, 保衛國家, 則這 一種超家庭超職業的精神, 非有不可。」 2 8、他主張通過女子學校教育和女子社會教育兩者結合來 實施女子職業教育。 關於女子學校教育他主要對科類設置 進行了論述。 他說, 在小學和大學階段女子教育的科類設置

與男子一樣, 而在中學和專科階段應有些不同。 如中學階段 普通科, 除預備升學課程外, 應加入家事一科;職業科(或中 等職業學校)可分家事、職業兩項。 家事課程注重應用科學、 家庭組織、社會服務;而職業課程, 注重生活必要技能, 並注 重經濟獨立及社會服務的訓練 。在專科階段, 無論是正式專 科學校或者各種專業的短期培訓, 應多為女子職業方面設 想, 設置適宜於女子職業的科系和培訓, 使女子就學的機會 多, 就業的範圍廣。 關於女子社會教育, 他強調要注重集團 生活的訓練, 養成社會服務道德與能力, 使女子對於民族國 家所擔負的責任能和男子一樣重, 甚至貢獻比男子更大。 江恆源一生情系職教, 他的職業教育思想和主張符合當 時社會發展的潮流, 有創造性和歷史進步性。 在我國大力發 展職業教育的今天, 存在着一味追求職業技術的培養而對學 生的品德教育關注不夠、重視職業學校教育而對職業補習教 育(或職業培訓)關注不夠等問題。 在面對這些現實問題 時, 研究借鑑近江恆源的職業教育思想, 或許能獲得寶貴經 驗和有益啟示。 注釋: ①⑥江問漁:《怎樣受職業教育》, 《教育與職業》, 第 152 期(1934年)。 ②⑦⑨江問漁:《職業教育的真義與使命》, 《教育與職 業》, 第 139期(1932年)。 ③⑩ 1 2江恆源:《報告大會籌備經過及職業教育意義》, 《教育與職業》, 第 178期(1936年)。 ④江問漁:《中華職業教育社二十周年紀念感言 》, 《教 育與職業》, 第 186期(1937年 )。 ⑤江恆源:《日本職業教育概觀》, 《教育與職業》, 第 126 期(1931年)。 ⑧江問漁:《關於醫學教育的一點小意見》, 《教育與職 業》, 第 151期(1934年)。 1馮學壘:《江問漁與 66年前的一次會議》, 《教育與職 業》, 1998年第 4期。 1 3 1 7 1 8 2 1江問漁:《補習教育的效用在哪裡》, 《教育與 職業》, 第 133期— 135期(1932年)。 1 4江問漁:《職業補習教育還不值得提倡麼 》, 《教育與 職業》, 第 162期(1935年)。 1 5江問漁:《職業補習教育的十種重要性》, 《教育與職 業》, 第 174期(1936年)。 1 6江問漁:《關於中國職業教育的六個中心問題 》, 《教 育雜誌》, 第 25卷第 9號(1935年)。 1 9 2 0 2 2 3 2 5江恆源:《對於成年補習教育的意見》, 《教 育與職業》, 第 109期(1929年 )。 2 4江問漁:《提倡職業教育聲中有三個亟待解決的問 題》, 《教育與職業》, 第 186期(1937年)。 2 6 2 7 2 8江問漁:《中國女子教育問題》, 《教育與職業》, 第 171期(1936年) [2]

個人作品

主要著作有《倫理學概論》、《中國先哲人性論》、《中國詩學大綱》、《中國文字學大意》、《農村改進的理論與實際》、《補齋詩存》、《中國文字學》、《職業指導》等。[3]

參考資料

  1. 個人簡歷網
  2. 江恆源為職業教育經費事致錢新之函,寧波檔案網 . 2013-06-25
  3. (四)紀念人物 ,上海市地方志辦公室 . 2013-0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