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江西四大古鎮

江西四大古鎮

中文名;江西四大古鎮

包含;景德鎮、富田鎮、樟樹鎮、吳城鎮

景德鎮;有中國"瓷都"之稱

富田鎮;有中國"最醇"古鎮之稱

吳城鎮;因商而興的千年古鎮

河口鎮;有"八省碼頭"之稱

樟樹鎮;有中國"藥都"之稱

唐代時,江西農業和手工業有長足進步,水稻、棉花、苧麻、煙草、茶葉、夏布、竹木、紙張等產品十分豐富,暢銷全國,景德鎮的瓷器更是行銷海內外。商品經濟的發展,必然伴隨着交易場所和交易人的出現,這個場所必須方便商品的集中和疏散,因此它一般交通方便,離商品產地較近,或者就是產地。隨着交易場所的擴大和配套服務設施的建成完善,於是就形成市鎮。《周易》載曰:"日中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貨"。交易人就是商人,所以在那時江西還出現了"江右幫 ",也就是江西的商幫。當時江西的四大名鎮各有自己的優勢和特色。但屬景德鎮名氣最大,從唐元開始,景德鎮的瓷器逐漸聞名於天下,明清時期達到頂峰,大量出口到海外(主要通過揚州)。[1]

目錄

景德鎮

這個名字在江西乃至中國可謂家喻戶曉。China這個中國的英文名也是從這裡走向世界的。景德鎮 雖名為鎮今天卻是江西的一個地級市。景德鎮市位於江西省東北部。也與佛山漢口朱仙鎮並稱中國四大名鎮,是國務院首批公布的全國24個歷史文化名城之一和甲類對外開放城市。景德鎮已經獲得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國家生態園林城市,全國文明衛生城市,江西省創建文明城市工作先進城市,不僅在江西省的此類記錄上作出了零的突破,同時也成為了江西省此類考核的四連冠。

富田鎮

富田鎮是國家級旅遊景區,一座擁有1800多年歷史的古鎮,通行贛語,這裡是民族英雄文天祥、著名史學家羅泌和原上海市委第二書記胡立教的故鄉,是廬陵文化重要發祥地,是爸爸去那兒第三季拍攝地 ,紅色、古色、綠色旅遊資源交相輝映。自古以來,廬陵就流傳着這樣一句順口溜:"匡家匡娘娘,文家出了個文丞相,王家有座大祠堂。"這句話涵蓋了富田古鎮的三個特色景點--匡家娘娘祠-崇孝堂文天祥故里王家大祠堂-誠敬堂。距吉安市區46公里,鎮域面積216平方公里,人口約3萬人,境內通行贛語方言,基本上為江右民系。2010年被國家住房與城鄉建設部和國家文物局授予了中國歷史文化名鎮稱號,2012年被國家環保部評為國家生態鎮。2015年1月20日公布了全國第二批建設宜居小鎮,是中國傳統村落最多的古鎮!

吳城鎮

吳城鎮位於江西省九江市永修縣,是一個傳統的農業大鎮,有耕地7700畝,水面40餘萬畝,農民收入主要來源於傳統種植業、漁業和畜牧業。吳城是一個新興的旅遊熱鎮,近二千年的歷史孕育了她以會館文化、廟會文化、特色民俗文化為代表的燦爛的文化,美麗而神秘的珍禽候鳥會八方遊客趨之若鶩,2006年,在江西最美的鄉村游景點評選活動中,吳城入圍前十五強。吳城是一個人傑地靈,人才輩出的好地方,歷史上這裡富商巨賈雲集,造就了吳城人善賈的天才和百折不撓的闖勁。吳城商人遍天下,吳城人喜歡到外面闖天下。

如今,僅在外從事糖果業生產的老闆就達300多家,遍布廣東、福建、湖南、雲南、貴州、河南、陝西等幾個省。鍾靈毓秀、文採風流,古有曾任曾國藩幕僚的安徽巡撫吳竹章,近有才女章亞若。因與民國要人蔣經國的一段風流史話,至今仍讓人們懷念嘆息不已。

吳城,原名吳山。公元前,這裡不過是一簇小山嶽,山嶽的四周有大片沙洲地,不少瓜農在沙洲地種瓜為生。東漢末年,吳郡富春(今浙富陽)有一大富豪名叫孫鍾,雇了很多佃農在這裡種瓜收籽,不久他的兒子孫堅成為漢末割據一方的統領。孫堅的兒子孫策兼併江東後,派大將太史慈駐守海昏縣城,史慈以練水軍為名,在距海昏(今蘆潭)三里許,隔修河相望的吳山築起一座土城。又沿贛江向南威逼,迫使豫章(今南昌)太守華歆離去。太史慈走后土城逐毀據《新建縣誌·望湖亭記》載,吳山乃"漢海昏倉廒所也",即糧食倉庫所在地。晉太康元年(公元280年),三國統一,吳山北頭建"神慧廟",廟前創"經堂寺"廟後築"望湖亭",亭和廟的周圍逐步有些店面和民房出現。至南北朝宋元嘉二年,大水把海昏縣城淹沒,"廢海昏,移建昌居之"(《建昌縣誌》),縣城遷往修河中游的艾城,部分人家就近遷徙。於是吳山這邊居民驟然增加,商業也隨之繁榮起來,逐步發展成一個碼頭轉運及手工業加工的大集鎮,從此,吳山易名吳城。南北朝時的吳城納入陳國西昌縣版圖。宋太平興國六年(公元981年)政區變動,劃南昌城西北十四鄉設置新建縣,吳城隸屬新建(《新建縣誌》)。到了清末,南昌城設府,吳城設二府衙(現名二府套的由來),管轄吳城鎮"六坊",即:濟川坊、來蘇坊、福尼坊、後顯坊、里仁坊、前顯坊。當時的南昌城也只有十個坊。民國時期在吳城設區公署,有"三十三聯保"。1954年吳城劃歸永修縣管轄。

河口鎮

河口鎮隸屬於江西省上饒市鉛山縣管轄,古稱沙灣市, 因地處信江河與鉛山河的合流之處,故名河口,是古代的江西四大名鎮。河口鎮,隸屬於江西省上饒市鉛山縣管轄,位於鉛山縣境北部,東與鵝湖鎮為鄰,北隔信江與新灘鄉相望,南部多丘陵,其餘為沖積平原,面積為68平方公里,下轄10個村,8個街道居委會,1個茶場,人口為5.7萬人,其中農業人口1.8萬,財政總收入達1389088元,農民人均純收入為1910元。歷史上曾與景德鎮、樟樹鎮、吳城鎮並稱為江西四大名鎮。如今,這四大名鎮中,只有河口鎮還保存着較完整的明清古街,被省、市文物專家稱為江西第一古街。2013年6月,河口鎮明清古街入選中國國歷史文化名街[1]。2014年3月,河口鎮被評為中國歷史文化名鎮。

河口鎮位於鉛山縣境北部,東與鵝湖鎮為鄰,北隔信江與新灘鄉相望,南部多丘陵,其餘為沖積平原,面積為68平方公里,下轄10個村,8個街道居委會,1個茶場,人口為5.7萬人,其中農業人口1.8萬,財政總收入達1389088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為1910元。歷史上曾與景德鎮樟樹鎮吳城鎮並稱為江西四大名鎮。

第一,河口古街保存完好,散發古鎮韻味。明清古街由東而西沿信

河口鎮素有"九弄十三街"之稱

江南岸建築,舊分一堡、二堡、三堡,全長約2.5公里,寬6米,路面用長條青、麻石鋪砌而成,布滿車轍。街道兩邊尚存舊店鋪多家,多數保持了明、清建築特色;

第二、保存多處名人遺蹟。"隔河兩宰相"之一的明代宰相費宏墓在河口鎮柴家埠村,塋城恢弘,前有石碑坊,兩旁排列石人、石馬、石獅、石象、石羊、石豬等,中立墓碑;南宋著名抗金將領,大詞人辛棄疾的石雕像屹立於縣城廣場中央, 巍峨挺拔,供後人瞻仰。

第三、工業園區建設頗為壯觀,園區位於河口鎮渭口村旁,兩邊廠房林立,入園企業已達20多家,招商引資工作開展得如火如荼。

江西第一古街--河口古街

景德鎮、樟樹、吳城和鉛山河口,歷史上被稱為江西四大名鎮。如今,這四大名鎮中,只有河口鎮還保存着較完整的明清古街,被省、市文物專家稱為江西第一古街。

河口碼頭

由河口順信江而下可達於鄱陽湖,經鄱陽湖出湖口即可進入長江;由鄱陽湖溯贛江而上至大庾,越大庾嶺入北江可抵廣州;由河口沿信江溯流而上,至玉山轉陸路可達浙江常山,進入錢塘江水系。這條水道聯結閩、浙、贛、皖、湘、鄂、蘇、粵,是江南諸省的水運中心之一,所以明清時河口有"八省碼頭"之稱。

鉛山縣 河口鎮

河口鎮的興起約在明中葉前後,明萬曆《鉛書》載:以其通於江、達於河也,故凡天下之貨又集焉。……顧河口水奧商賈,駢畢藏奸之藪,邇有縣佐分駐之議。明費元祿在《晁采館清課》中記述:河口,余家始遷居時僅二三家,今閱世七十餘年,而百而千,當成邑成都矣。……技藝雜耍,蓋期舟車四出,貨鏹所興。

清初,隨着社會的穩定,經濟的發展,河口進入一個新的繁盛時期。康乾盛世時,有"買不完的漢口,裝不盡的河口"之稱。

河口是紙、茶、布匹、藥材、瓷器等商品的集散地。《鉛山鄉土志》稱:鉛民大商賈貿易紙、茶,次等之商貿易糧食,小本經營極少。……論進口貨,鉛不產棉,巴河布、省布、棉花等第一大宗,商本極巨,每交銷售鉛邑四境,不下三十萬,在河口分銷上游者,不下二百萬。雜貨為第二大宗,運自上海九江。糧食為第三大宗,安仁、東鄉、弋陽、貴溪與鉛為鄰,四縣皆產米之地,米商運至河口。

樟樹鎮

(現樟樹市)

有中國"藥都"之稱。今天樟樹市的揚名天下其實在很大程度上是與江西四特酒的鋪天蓋地的廣告宣傳有着密不可分的關係。人們也因此得知這個在江西醫藥史上隱姓埋名千百年為贛鄱大地中醫藥事業做出傑出貢獻的歷史名城。在元、明兩代,樟樹鎮以藥業和酒業著稱於世,為當時全國33個著名的大工商城鎮之一。

相關視頻

江西很美的四個古鎮,景德鎮富田鎮皆上榜,另兩個你去過嗎

參考資料

  1. 江西四大古鎮 ,360doc個人圖書館 2016-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