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沙漠風暴行動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沙漠風暴行動

來自 網絡 的圖片

中文名稱: 沙漠風暴行動

發生時間: 1991年1月17日

戰爭起因: 伊拉克入侵科威特

參戰方: 伊拉克、美國、英國等34個國家

參戰兵力: 伊:約54萬 多國部隊:50餘萬

結果: 伊拉克無條件停火併撤軍

沙漠風暴行動海灣戰爭美國及其盟友進攻作戰行動的行動代號,指發生在1991年1月17日至2月27日期間,以美國為首的盟國部隊與伊拉克軍隊之間進行的一場大規模軍事行動,目標是解放科威特。這場舉世矚目的軍事行動只持續了43天,伊拉克軍隊完全戰敗,被迫接受停戰協議,科威特被解放。[1]

戰爭起因

提起海灣戰爭, 就不得不說到海灣危機。90年代初,國際形勢發生了重大變化:東歐劇變,兩德統一,美蘇之間結束長期冷戰狀態,保持長達40多年的兩極格局迅速解體,世界戰略格局向多極化方向轉換。舊格局的瓦解引起了國際政治力量的失調,造成了局部地區力量真空和失衡,一些地區性強國躍躍欲試。伊拉克為了解決與科威特的邊界糾紛和石油爭端,於1990年8月2日出動10萬大軍侵入僅1.78萬平方公里的彈丸小國科威特,從而引發了海灣危機。

起源

1990年8月2日,伊拉克出兵占領科威特。同日,美國總統喬治H.W.布什連續發布2道行政命令(12722和12723),凍結科伊兩國政府資產並禁止與之交易 ,聯合國安理會以14:0(也門沒參加)通過660(1990)號決議 ,要求伊拉克立即無條件撤出科威特。8月6日,沙特國王法赫德·本·阿卜杜勒-阿齊茲正式批准美國干預並幫助保衛沙特 。同日,美國總統下令開始"沙漠盾牌行動",以保護沙特阿拉伯 。8月7日,美國參謀長聯席會議發布命令,指定8月7日為C-Day(美國軍隊開始部署日) 。

其後,美國迅速組織建立了一個由40個國家組成的反對伊拉克的非約束性聯盟,稱自願聯盟(Coalition of the Willing) ,並通過"沙漠盾牌行動",將大量部隊部署到海灣地區。

1990年11月29日,聯合國安理會以12:2(也門、古巴反對,中國棄權)通過1990年第678號決議,要求伊拉克執行安理會第660號及後續相關決議(660, 661, 662, 664, 665, 666, 667, 669, 670, 674 和677),給定的最後執行期限是:1991年1月15日前,並授權聯合國成員國在伊拉克逾期不執行的情況下,採用"一切必要手段"將伊拉克逐出科威特 。

1991年1月12日,美國參議院以52:47(1票棄權),通過《授權對伊拉克使用軍事力量法案》(H.J.Res.77 Authorization for Use of Military Force Against Iraq Resolution) 。

最後執行期限過後,伊拉克仍然拒不執行。1月15日,美國總統布什發布國家安全指令54號《對伊拉克在海灣侵略的反應》,根據美國國內和國際法,特此授權開展軍事行動,目標是讓伊拉克軍隊立即完全無條件撤出科威特,恢復科威特合法政府,不過軍事行動的具體實施日期和時間待定 。

美國東部時間1月16日晚21:01(GMT 1月17日02:01,伊拉克當地時間17日05:01),美國總統布什在白宮發表全國演說 :"2個小時以前,聯盟空軍開始對在伊拉克和科威特的軍事目標實施攻擊,在我講話的時候,攻擊仍在繼續,地面部隊還沒有參與進攻。…" ,正式宣布對伊拉克的軍事進攻已經開始。

格林尼治時間(GMT)1991年1月17日被美軍定為D-Day(行動日),當日GMT 0時0分為H-Hour(行動時間)。

戰爭過程

空戰

伊拉克當地時間1991年1月16日,15:35分(H-11小時25分),7架B-52從美國路易斯安娜州巴克斯代爾空軍基地起飛,攜帶空對地巡航導彈,目標伊拉克。17日01:30分(H-1小時30分),美國海軍軍艦開始向伊拉克境內目標發射戰斧巡航導彈(TLAM),這是第一批無法撤消的攻擊行動。當日深夜,盟軍空中警戒和控制系統(AWACS)和戰鬥空中巡邏(CAP)像往常一樣在沙伊邊境繼續執行任務。臨近H時,在正常的AWACS和CAP編隊後面,來自多國多軍種的大量飛機,已經在伊拉克和約旦預警雷達有效範圍之外集結完畢,包括160架空中加油機、數百架戰機及大量偵察機和監視機組成的龐大編隊,只等H時的到來。此時,30架F-117A隱身戰機正在接近或穿過邊境進入伊境內 。

H-22分,美國陸軍101空降師的AH-64發射地域火導彈,摧毀了伊南部的兩個雷達站,H-9分,1架F-117A投下了第一枚炸彈,攻擊了位於伊南部一個加固的防空攔截作戰中心(IOC),繼而又投下了第二枚炸彈,攻擊了伊西部的區域防空分支作戰中心(SOC)。H時,2架F-117A隱身戰機在巴格達投下4棵LGBs,準確命中了伊空軍總部,巴格達立即陷入爆炸和炮火之中。等候在邊境的攻擊編隊越過邊境,沖入伊境內。第一天夜裡,有700架戰機進入伊境內進行了攻擊,癱瘓了伊防空系統,嚴重破壞了薩達姆與他在科威特和伊南部部隊之間的指揮控制線路,盟軍只損失了1架F/A-18 。

從當日白天開始,盟軍開始晝夜不停地對伊科境內目標實施攻擊,1月27日,美方宣布獲得了空中優勢,伊拉克空軍和防空力量遭到毀滅性打擊,其基礎設施遭到嚴重破壞。到地面戰開始(G日),美方估計,空中打擊使伊軍前線部隊的戰鬥力下降50%左右。到停火時,盟軍共損失固定翼飛機55架,其中戰鬥損失38架,損失比較多的機種是英國皇家空軍的GR-1(6架),美國空軍的F-16(5架)和A-10(6架),美國海軍和海軍陸戰隊的A-6(5架),美軍海軍陸戰隊的AV-8B(6架) , 。

卡夫吉之戰

1991年1月29日,伊軍從多個方向發起了地面進攻。一個裝甲旅從Al Wafrah以西17英里的沙特邊境發起進攻,海軍陸戰隊的一個步兵營,擊退了伊軍進攻,伊軍損失10輛坦克,4人被俘虜,海軍陸戰隊陣亡11人,2人受傷,損失2輛輕裝甲車,不過,美軍車輛和人員傷亡均來自友軍的誤襲。與此同時,伊拉克坦克編隊試圖從Al Wafrah以南穿過邊境被擊退。兩個小時後,一個伊軍機械化步兵營穿過邊境到達卡夫吉,沙特國民自衛隊第2師在空中支援下接戰,自衛隊脫離接觸向南撤退,伊軍占領了卡夫吉,此戰,聯軍擊毀了13輛伊軍車輛,友軍沒有損失,第1和第2海軍陸戰師立即派出團規模部隊封鎖該地,加強JFC-E。伊軍沒有注意到,海軍陸戰隊的一支巡邏隊在攻擊前進入了卡夫吉,因此被困在該鎮退 。

30日午夜剛過,伊軍占領卡夫吉不久,又派出機械化步兵和坦克從該鎮西北20英里處穿過沙特邊境支援,被海軍陸戰隊第2輕裝甲營逐回,早上,另一支40輛坦克組成的部隊從Al Wafrah西面穿過邊境,也被陸戰隊趕走,陸戰隊擊毀了15輛坦克,俘虜了9人,自己沒有損失。到30日下午,雙方都宣布勝利,除了占領卡夫吉外,其他伊軍部隊均未獲成功。戰鬥中,美軍出動了大批飛機近戰支援,海軍陸戰隊的一架AC-130被擊落。31日02:30,聯軍決定收復卡夫吉,卡塔爾部隊封鎖北面,沙特第8旅封鎖南面,沙特自衛隊第2師任務部隊,在海軍陸戰隊炮火和空中支援及海軍艦炮的掩護下發起進攻,經過幾個小時的激烈戰鬥,清除了該鎮敵軍。在宣布卡夫吉解放之後1小時,沙特自衛隊2師任務部隊在該鎮以北7英里處消滅了伊軍坦克部隊殘部,俘虜160人,當天下午,最後一支伊軍部隊撤回邊境。此戰提升了阿拉伯軍隊的士氣,打破了伊軍不可戰勝的神話,盟軍19人陣亡,36人受傷 。

地面進攻戰鬥

第一天(G日,1991年2月24日)

當地時間24日04:00,解放科威特的戰鬥從西部(法國師)、中部(騎1師佯攻)和東部(1MEF,支援進攻)3個地方同時打響,其後,其他各部也相繼展開進攻。 。

西部,18空降軍進攻地域。04:00,法國第6輕裝甲師(得到82空降師2旅的加強)進入伊拉克,不到7個小時就占領了預定目標沙爾曼(As Salman),途中遇到伊軍第45步兵師,經過短暫戰鬥,2人死亡25人受傷,俘獲2500人,控制敵軍師地域。進入沙爾曼時,未遇抵抗,也沒有遇到敵軍反擊。82空降師緊隨其後,占領了通往伊南部的高速公路。第18空降軍的主攻,由第101空降師負責,原計劃05:00開始進攻,因大霧推遲,0705,師長皮艾收到進攻命令,在阿帕奇和眼鏡蛇攻擊直升機掩護下,第18航空旅的60架黑鷹和40架支奴干開始空運第1旅,目的地是伊拉克境內約110英里的前方作戰基地(FOB)-Cobra(眼鏡蛇)。中午,大量俘虜進入拘留所,101師開始擴建FOB,很快,第18空降軍保障司令部駕駛着700輛滿載燃料、彈藥和供應品的保障車輛進駐基地。直升機加滿油後,101師繼續前進,到夜裡24時,其部隊已經進入伊拉克境內170英里,封鎖了多條科威特至巴格達的公路。由於法國師和101師進展神速,第24步兵師(機械)提前5個小時穿過進攻出發線,該師以每小時25至30英里的速度前進,至年夜,已經進入伊拉克境內75英里。 ,

中部,第7軍與JFC-N之間,騎兵1師於 04:00在伊、科、沙三國交界處瓦庭巴干地區,向伊軍第27步兵師陣地發起了猛烈而有限的進攻

東部,1MEF從進攻地域發起進攻,陸戰1師在右,2師在左,目標直指科威特城。04:00,陸戰1師開戰,破壞堤壩、雷區和鐵絲網後,與敵接觸,幾分鐘之內,擊毀2輛坦克後,3000人投降。05:30,陸戰2師在裝甲2師虎旅的支持下投入戰鬥,迅速破壞了堤壩等障礙物向北推進,消滅了伊軍第7師和第14師的部分部隊,俘獲伊軍第9坦克營和全新的35輛坦克,俘獲5000人。到當天結束時,1MEF進入科威特境內20英里,俘獲近1萬人。

第7軍。施瓦科茨普夫原計劃25日再動用他的裝甲部隊,鑑於18軍、1MEF和JFC-E進展太過成功,才決定提前15小時出動。05:38,軍指揮官弗蘭克斯(Franks)中將命令第1步兵師出擊,該師很快為部隊開出了24條安全通道,英國第1裝甲師,美軍第1和第3裝甲師進入伊拉克,目標伊軍主要後勤基地-Al Busayyah(80英里境內),各部均遇到微弱抵抗,當天俘獲1300人365-367。弗蘭克斯為避免部隊過於分散,在進入伊境內20英里的地方下令停止進攻 。

JFC-N,16:00埃及第3裝甲師、TF Khalid和TF Muthannah率先發起進攻,緊接着,沙特和科威特部隊也投入戰鬥,在穿過邊境時遇到了各種障礙物和猛烈炮火,晚上,為避免遭到伊裝甲部隊反擊,埃及部隊在到達初始目標前停止了進攻,25日黎明才重新發動進攻

JFC-E,08:00發起進攻,至晚上,JFC-E各部均到達了預定目標,俘虜了大量伊軍士兵

進攻戰鬥打響後,海軍、空軍、特種作戰部隊實施了有力的支援,空軍和海軍出動大量飛機,繼續攻擊伊軍陣地,實施戰場偵察,海軍密蘇里號和威斯康星號戰列艦用16英寸艦炮直接支援JFC-E,海軍陸戰隊第3航空聯隊(3 MAW)出動AV-8B和F/A-18,直接支援JFC-N和1MEF。在第二天拂曉前,4MEB假裝在蘇阿巴(Ash Shuaybah)港實施兩棲登陸,以將伊軍吸引在海岸,海軍特戰隊(NSW)分隊與科威特抵抗戰士一起進入科威特城,為迎接盟軍做準備

第二天(G+1,1991年2月25日)

發起進攻第2天,美及多國部隊進一步加強備戰工作。美軍首先使用凝固汽油彈,破壞伊軍陣地前沿的貯油壕溝;接着出動大型推土機在伊軍沙堤防線打開決口;並且加強了對伊軍前線部隊的空襲和炮擊。

2月22至23日,美軍出動B-52重型轟炸機達到海灣戰爭以來最高日出動量,對美地面部隊進攻方向上的伊軍陣地作了地毯式轟炸;英軍第一裝甲師傾其所有大炮與火箭對其地面部隊進攻方向進行了火力準備,僅21日一天就發射了1300發炮彈,144枚火箭。

同時,美和沙特等國還派出小分隊,對伊軍的前線部隊作了火力偵察,並奪取了一些伊前哨陣地。正是在這些充分準備的基礎上,美及多國部隊的地面進攻分突破防線、縱深作戰和合圍圍殲三個階段在順利地進行着。

1991年2月24日,美海軍陸戰隊兩個師和阿拉伯聯合部隊組成的東路軍率先在科沙邊界兵分多路突破伊軍防線,揮戈直指科威特市,當天即對科市形成合圍之勢;與此同時,美、英、法3國10個師組成的西路軍,在沙伊邊界多方向突破伊軍防線,由南往北向伊南部縱深挺進,美國第18空降軍的101空中突擊師還在伊沙邊界以北80多公里處實施空降行動,為多國部隊深入伊境內作戰建立了第一個後勤補給基地。

25日和26日,多國部隊東路軍在科境內切割伊軍部隊,並挫敗了伊裝甲機械化部隊在科市外圍地區的反擊行動,殲滅伊軍約10個師;西路軍的法國第6輕裝師擊敗伊一個步兵師後進抵伊納西里亞至薩馬瓦一線的幼發拉底河流域,美第18空降軍的三個師繼續向伊納西里亞地區開進,美第7軍的五個師和英第1裝甲師則由伊南部及科伊西部邊境地區向東進擊伊駐科地區的部隊,西路軍在兩天多的作戰行動中殲滅伊軍11個師,並完成對科戰區伊軍迂迴包圍的鉗形攻勢。

其間,伊總統曾親臨伊南部前線組織反包圍作戰行動,但未能獲得成功,遂於26日下令駐科伊軍全部撤出科威特,收縮戰線,準備在伊南部巴士拉地區進行抵抗。

2月27日起,美英裝甲機械化部隊對伊軍五個共和國警衛師等精銳部隊實施圍殲作戰,美陸戰隊和阿拉伯聯合部隊則圍殲科市外圍伊軍,並由科軍開進科市,宣告科獲解放。

整個地面作戰行動於1991年2月28日上午結束,舉世矚目的海灣戰爭終於實現停火。

戰爭影響

對伊拉克的影響

剛剛經歷過兩伊戰爭的伊拉克原本就已國庫虧空,財政入不敷出,國民經濟對外依賴度較大,特別是工農業設備、原材料、日常用品和服務行業幾乎全部需要從國外進口,在遭到國際社會的全面經濟制裁後,經濟狀況更是雪上加霜。被制裁後近半個月時間內,伊拉克就損失了10億美元,在世界各地的資產也被凍結了30多億美元。

由于越來越嚴重的物資短缺,從1990年8月開始,包括肉、蛋、奶在內的基本生活用品價格飛漲,即便如此,居民要想購買到食物,還需要長時間的排隊。為了緩解供應危機,9月1日,伊拉克政府宣布在全國範圍內開始對食品進行定量供給,居民需要憑配給證換取。需要定量供給的商品主要是大米、麵粉、麵包、食用油、菜葉、糖、肥皂、清潔劑、嬰兒奶粉和土豆等。伊拉克公民每人每月供給6公斤麵粉、1公斤大米、半公斤食用油。

進入1991年,伊拉克通貨膨脹日趨嚴重,據了解,在巴格達的黑市上,麵粉的價格已經飛漲到了每公斤7伊拉克第納爾,這一價格比戰前上漲了129倍。

此外,禁運令頒布後,伊拉克的工業企業和服務企業由於缺乏原材料和勞務人員,很多都處於半停產狀態。更讓人感覺不可思議的是,由於化學添加劑短缺以及外籍勞工的撤離,伊拉克的不少煉油廠也停工了,本來是盛產石油的國家,此時竟然要對國民進行汽油配給供應。

與此同時,伊拉克政府也在組織國民積極擴大內部生產,政府出台了許多針對農民的優惠政策,增加農業生產貸款,並將利息由原來的7%下降到3%;將大麥的收購價格由每噸400第納爾大幅提高到900第納爾,漲幅高達25%至50%。

在這次戰爭中,伊拉克部署在科威特戰區的43個陸軍師中有36-38個師喪失了戰鬥力,傷亡和被俘18萬多人,損失坦克3800多輛,火炮2900多門,作戰飛機 324架,87%的艦艇被毀或遭重創,戰爭直接損失達2000餘億美元。要知道,在1989年,伊拉克全部國民收入還不到200億美元,更為嚴重的是,伊拉克的生產設施有將近半數毀於戰火,由於"造血"功能的嚴重喪失,90%的工人失業,潛在經濟損失估計高達6000億美元。

戰後,伊拉克電力設施50%以上被摧毀,境內大中型水力、火力發電廠全部遭到轟炸。直到1991年9月,伊拉克的發電能力才恢復到戰前水平的20%。通訊設施70%被炸毀,煉油設施70%被毀,交通設施中80%的橋樑被炸毀,上萬幢居民住宅樓被炸毀。巴格達市長曾表示,多國部隊的空襲使得伊拉克基礎設施建設倒退了40年,伊拉克幾乎回到了工業化前的時代。

對美國影響

海灣戰爭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美國的國際地位,增強了其干預國際事務的能力和信心,也助長了其領導世界的野心。在海灣戰爭中,美國通過各種手段迅速建立起強大的反伊聯盟,扮演了盟主的角色,表現出其處理國際事務的"領袖"作用;它僅以死亡286人的代價換來了戰爭的勝利,使美國在軍事上重新恢復了信心,在一定程度上擺脫了多年來一直影響自己的"越南戰爭綜合症",使其干預國際事務的信心大增。海灣戰爭後,美國制定了"同時打贏兩場局部戰爭"的新的地區防務戰略,克林頓上台後更加快了引領全球的步伐。

打破世界格局

海灣戰爭加速了蘇聯解體和兩極格局的終結,客觀上有利於多極化趨勢的發展。蘇聯在海灣危機和戰爭中的表現說明,它作為兩極格局中的一極已名存實亡,昔日的超級大國只能聽任事態的發展。從一定程度上講,美國在海灣戰爭中既是打伊拉克,也是在打蘇聯。海灣戰爭後,蘇聯最終解體,為兩極格局畫上了句號。美國在海灣戰爭中大獲全勝,成為冷戰後惟一的超級大國,但這並沒改變世界基本力量的對比,相反,世界加速向多極化發展。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