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河回村和良洞村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河回村和良洞村韓國歷史最悠久的村落之一,是韓國氏族村落的典型代表,很好地保存了朝鮮王朝時代兩班文化的特點和傳統建築[1]。河回村位於慶尚北道安東市豐川面,良洞村位於慶尚北道慶州市江東面。

中文名:韓國歷史村落:河回村和良洞村

外文名:Historic Villages of Korea: Hahoe and Yangdong

世界文化遺產

基本資料

遺產名稱:韓國歷史村落:河回村和良洞村

Historic Villages of Korea: Hahoe and Yangdong

入選時間:2010

遴選依據:文化遺產 (iii)(iv)

地理位置:N36 32 21 E128 31 0

遺產編號: 1324

遺產描述

河回村和良洞村兩個村受到韓國性理學和兩班制度以及朝鮮風水的影響,形成了氏族村落,與韓國國內其他村落和國外類似的遺產相比,其建築與村子的空間構造顯然別具一格,被認為具有出色的正統性。這兩個村落背倚樹木繁茂的青山,面向河流及開闊的農田,它們的布局和選址的目的在於從周圍的環境中汲取物質和精神食糧,反映出朝鮮王朝早期鮮明的貴族儒家文化特點。其建築包括村落首領家族的宅第、其他家族成員的木框架結構房屋、亭台、學堂、儒家書院,以及原平民居住的單層泥牆、茅草屋頂的住宅群。河回村和良洞村山環水繞,亭台如畫的美麗景致,曾被眾多17和18世紀的詩人所詠頌。

2010年根據文化遺產遴選依據標準 (iii)(iv),韓國歷史村落:河回村和良洞村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批准作為文化遺產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世界遺產委員會評價

河回村和良洞村始建於14至15世紀,這兩座村莊被認為是韓國最具代表性的歷史村落。這兩個村落背倚樹木繁茂的青山,面向河流及開闊的農田,它們的布局和選址的目的在於從周圍的環境中汲取物質和精神食糧,反映出朝鮮王朝(1392-1910)早期鮮明的貴族儒家文化特點。其建築包括村落首領家族的宅第、其他家族成員的木框架結構房屋、亭台、學堂、儒家書院,以及原平民居住的單層泥牆、茅草屋頂的住宅群。河回村和良洞村山環水繞,亭台如畫的美麗景致,曾被眾多17和18世紀的詩人所詠頌。

與自然相融的氏族村落

河回村被江河所懷抱,地形若「蓮花浮水」,如同一座島嶼。良洞村內有許多小山谷,如同一個「勿」字,風水極好。村內道路並非人工特意建造,而是依據自然地形和水流設計而成,建築物與地形相互融合,從而與自然相和諧。

最具代表性的兩班村落

河回村與良洞村擁有韓國氏族村落中歷史最悠久、最具代表性的兩班村落。兩個村落不僅維持着傳統風水的原則,並將兩班氏族村落的代表結構──宗家、起居屋、亭子、書院與書堂的傳統空間結構,以及周邊的農耕地與自然景觀完整的保存下來,與此相關的禮儀、遊藝、著作、藝術品等許多精神層面的遺物亦流傳下來。

兩班是指古代高麗和朝鮮的世族階級,朝鮮官職的總稱。李朝中期以前,指以功臣、貴戚等貴族為核心的文武官吏,16世紀下半葉以後,指以新進士人為主體的統治階級。高麗初期制定文武官人身份制度,朝儀時,文官位列東側,稱文班或東班;武官位列西側,稱武班或西班,合稱文武兩班或東西兩班,簡稱「兩班」。

河回村位於慶尚北道安東市豐川面,良洞村位於慶尚北道慶州市江東面。600年來,安東河回村豐山柳氏世代居住於此,而慶州孫氏和驪江李氏兩個家族在慶州良洞村的歷史也已長達500多年。兩個村受到韓國性理學和兩班制度以及朝鮮風水的影響,形成了氏族村落,與韓國國內其他村落和國外類似的遺產相比,其建築與村子的空間構造顯然別具一格,具有出色的正統性。

安東河回村

洛東江環抱的河回村是豐山柳氏居住的地方,到現在還有120多戶的230餘名村民居住在這裡,其中柳姓占到村民的70%。朝鮮時代著名的大儒學者——柳雲龍(1539—1601年)和柳成龍(1542—1607年)出身於這裡,從此安東河回村便成為一處聞名四方的村落。

慶州良洞村

良洞村坐落於慶州市區以北16公里的山腳下,慶州孫氏和驪江李氏兩個家族在此已居住了500多年。朝鮮時代的清白吏(古時,對具有為官能力、清廉、勤儉、品德高尚的官吏的尊稱)孫仲暾(1463—1529年)和朝鮮哲學家、辭賦家、詩人李彥迪(1491—1553年)先生就出身於這裡。

視頻

慶州良洞村-完整保存了歷史的地方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