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泗湖風獅爺位於台灣金門縣金城鎮泗湖36號民宅後方斜坡。屬於村落型、立姿的雄獅。風獅爺,又稱風獅、石獅爺、石獅將軍。根據文獻記載,金門本為林茂水足之地,唐朝是官方牧場。元朝時伐林煮鹽、明朝時燒山驅倭寇,明末鄭成功砍樹造艦渡台,初則為防金門為鄭所用,下令居民遷移內陸,砍伐樹林,不留一磚一瓦。清康熙二十二年時居民重返故土,金門才又有人煙。但失去了森林庇護的金門到處是黃塵飛砂,島上居民認為是某種邪魔妖怪的作崇所致,為求抵禦,居民紛紛在廟口、村莊路口豎立風獅爺。風獅爺漸漸演變而成為金門的守護神。[1]而也因為各種因素對金門的植被造成了很大的破壞,風力破壞更為嚴重。為了防止風的破壞,當地居民設立了風獅爺來鎮封止煞期能封鎖狂風,特別是在面對東北季風的東部半島。據估計,風獅師的基本造型應該是由廟門的石獅演變而來,石獅多為石雕,分佈於大小金門群島。另一個原因是,在早期的農耕時代,農民通過信仰祈求豐收和精神慰藉,這就形成了風獅爺從鎮風避邪之神轉變為村落守護神的原因。一些風師爺也穿著信徒提供的紅色斗篷來報答他們的感激之情。因此也形成是金門地區中最特殊、最普遍的民間信仰和鄉土民情景觀特色。

金門島風獅爺不僅是一種具有地方特色的信仰文化,也是一種具有代表性的地方文化景觀。鎮風止邪的功用,反映了金門地區風沙少樹的歷史。從鎮風之神到聚落守護神的轉變,體現了社會環境變化下的宗教轉型。島上風獅大師的造型和色彩各不相同,體現了雕塑藝術的美。模仿人體站立姿勢的建模在其他地方很少見。是金門地區非常寶貴的文化資產。[2] 在金門尋找風獅爺時,可多注意風獅爺直立或蹲下的姿勢,仔細觀察其面部表情、脖子垂飾,或觀察風獅爺手持的物品,這與當地居民祈禱的重點有關。而關於鑑別風獅爺的性別,可觀察如果是兩腳之間有葫蘆或明顯的器官,則是雄性;若是雌性則是拿著彩球和彩帶。這些詳細的觀察新增了尋找風獅爺的樂趣。[3]


目錄

景點介紹

 
泗湖風獅爺近拍照 照片來自金門觀光旅遊網

金門縣金城鎮泗湖社區是一個環境清幽並充滿綠意的文化社區[4]。其中,因泗湖村地處海拔約10-20公尺,每年冬季強烈的東北季風是村民最大夢魘,所以當地村民特於村郊供奉泗湖風獅爺,以祈求能鎮境護民,並解除風煞為患之苦。

泗湖風獅爺呈現坐東南向西北方位,獅身高達184公分、寬70公分且深90公分。該尊風獅爺不僅擁有八字眉、紅鼻及藍點雀斑,且其外觀橫條紋的造型,更是與眾不同之處。其中,當年在動工興建之前,為了增強風獅爺護衛村境的力量,特地用一隻白色公雞和令符一起深埋土中,因此特別靈驗,可說有求必應。而在每年農曆十月初十境主柳王爺聖誕廟會期間,村民總會特地準備一份豐盛供品禮敬風獅爺。因此, 泗湖風獅爺不論是雕工或是神態都有獨到之處。因此已形成當地民眾重要的信仰及寄託所在。[5]

關於風獅爺起源,至今為止並無確切的數據。幾年前,在泉州九日山也出土了風獅爺。據推斷,它是在元時期建造的,當時它被用來祭天和祈風所用。另外據推測,明朝中期以後,由於煮鹽及海盜的危害,致使金門的樹木大大減少。每年季節,風沙肆虐,居民受其苦及疾病危害。囙此,風獅被設定在迎風和路口,以期能鎮風止煞,而成為一種習俗。由於風獅多為石雕,金門人常被稱為「石獅」、「石獅公」或「石獅將軍」。它的主要功能是「鎮風止煞」。近代以來,它已成為金門的文化景觀,俗稱「風獅爺」。而根據風獅爺所在位置的不同,可分為「村落型」和「牆垣屋脊型」。村落類型主要位於村莊周邊或寺廟周圍的迎風路口。它成為聚落保全系統的一部分。除「鎮風止煞」外,還具有制水煞、路箭的功能,其防禦範圍包括整個部落。牆垣屋脊型是指石室主放置在屋頂、牆壁或嵌入牆壁上。主要功能在於化解形煞,如巷沖、壁刀、屋角等有形的沖煞,係以某一兩棟屋子為其「責任區」,其功能與一般辟邪物無異。也因風獅爺的特殊公用及民俗信仰之故,成為當地特有的景觀特色。[6]一般來說,風獅分為文獅、武獅或雄獅和雌獅。手裡拿著、卷軸、如意、絲帶等,叫文獅;若是手裡拿著武器、旗子和漂亮的印章,叫武獅。重要的部分包括葫蘆或雄性生殖器,它們被稱為雄獅;重要部件沒有明確標記者稱為母獅。金門風獅爺較偏向所謂的擬人化和野獸化。其大部分形狀都是獅面人身。由於金門的風災主要是北風和東北季風,所以金門的風向多為從南向北或從西南向東北。相對而言,其分佈點在金門東北半島最密集。其他地區則因當地特色及需求,會因地制宜而擺設,而成為另類的觀光景點。[7]


擁「法力高強風獅爺」稱號

現址的泗湖風獅爺是於1971年所設立的。早期原設於村北有應公廟旁,因歷經風雨及砲火摧殘而損害嚴重,外加當時當時白蟻肆虐嚴重,村民才將風獅爺遷於現址。據傳當年為了提升風獅爺的法力及靈驗,於豎立之時先用純白公雞祭拜土地神,再將活雞及令符埋在底座下,並延請大陸泥水師傅將舊有風獅爺進行修復,,而成為如今擁有八字眉、紅鼻子、藍點雀斑、模樣特殊的模樣[8]。並有「法力高強風獅爺」稱號。但也因此遭忌,曾被其他村人打斷犬齒,村民雖修補,但據傳法力也受影響,而有此一說[9]。而在每年農曆十月初十,泗湖境主(村落主祀之王爺)柳王爺聖誕之時,村民也會特別準備供品來隆重祭拜。。已形成當地的民俗特色之一。

金門群島靠近福建的東南海域。四周沒有高山屏障。中間有小山。降雨量很不均勻。東北季風在冬季尤為強烈。俗話說:「金門呷十三省風」;此外,由於歷代戰亂,森林植被遭到嚴重破壞,風沙侵襲。據史料記載,金門的後壟、內洋等村都曾因風沙掩埋而遷村。也因此,在早期金門地區的居民普遍設立風獅爺的目的,是用來祈求鎮風止沙。而後逐步轉變為民俗信仰鎮制風煞、防禦風災的守護神,也兼具防治蟻害、斷路沖溪煞及居家合境平安等多功能的神祇。

而因為風獅爺常常坐落在村落的入口處的聚落上,在傳統建築的屋頂上,或者嵌在祠堂的牆壁上,或者隱藏在寺廟的一角,甚至遺忘在一堆住宅建築材料中。由於不同時代的造型、材質、造型手法,不同的民俗傳說,增添了一些神秘的人文色彩,尋找金門風獅神,探索金門豐富的人文風貌表徵之一。[10]


視頻

【20170204 - 蕞爾浯島的戍將 - 風獅爺】

【台灣愛樂《風獅爺傳奇》】

【金門風獅爺介紹】

【【華視老影片】金門特色:鎮風止煞風獅爺〈1974-11-7〉】

【金門人的守護神 百變風獅爺】

參考文獻

  1. 風獅爺文化部-台灣大百科全書
  2. 金門風獅爺 臺灣宗教文化地圖
  3. 走訪風獅爺的故鄉 金門觀光旅遊網
  4. 生根綠色生活與傳統藝術 泗湖成果展有食雕 金門日報
  5. 泗湖風獅爺金門觀光旅遊網
  6. 金門風獅爺金門縣文化局
  7. 金門-風獅爺的故鄉金門縣文化局
  8. 泗湖風獅爺典藏台灣
  9. 分局長風獅爺控收藏、DIY成專家中時新聞網
  10. 尋訪風獅爺金門國家公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