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瀘水市大興地鎮木楠完小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站酷網 的圖片

瀘水市大興地鎮木楠完小是怒江州推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的一個縮影。5年來,怒江州堅持以「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讓每個山村孩子享有公平有質量的教育」為目標,合理配置教育資源,因地制宜加快調整中小學區域布局,辦好寄宿制學校[1],公共教育資源重點向邊遠農村學校傾斜,積極推進區域內義務教育[2]均衡發展;強化教育信息化建設,進一步改善教育信息化環境,着力提升城鄉現代化教育水平;統一城鄉資源配置和投入標準,在財政撥款、學校建設、教師配置等方面向農村傾斜;2019年,全州四縣(市)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通過國家評估認定。

校園諮詢

喜迎黨代會丨春華秋實香滿園 砥礪奮進譜新篇 ——怒江州教育事業發展綜述

過去5年,怒江州全面落實「十三五」規劃綱要、全國全省教育大會精神,求真務實、攻堅克難,優先發展教育、改善辦學條件、深化教育改革、推進教育扶貧,大力提升教育公平和教育質量,集中力量解決了制約教育發展的深層次、根本性問題,實現了全方位、系統性、多層次的整體提升,人民群眾教育獲得感幸福感不斷增加,教育支撐經濟社會發展的能力顯著提升,教育事業呈現出蓬勃發展的良好態勢。

教育環境不斷優化

昔日的瀘水市大興地鎮木楠完小校舍簡陋破舊、操場揚塵遮天。如今,校園乾淨整潔、教室寬敞明亮、各種現代化教學設備齊全。學校舊貌換新顏,師生精神面貌煥然一新。

木楠完小是怒江州推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的一個縮影。5年來,怒江州堅持以「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讓每個山村孩子享有公平有質量的教育」為目標,合理配置教育資源,因地制宜加快調整中小學區域布局,辦好寄宿制學校,公共教育資源重點向邊遠農村學校傾斜,積極推進區域內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強化教育信息化建設,進一步改善教育信息化環境,着力提升城鄉現代化教育水平;統一城鄉資源配置和投入標準,在財政撥款、學校建設、教師配置等方面向農村傾斜;2019年,全州四縣(市)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通過國家評估認定。2020年,九年義務教育鞏固率達92.76%,比2015年提高26.94個百分點。

「學校變大了,校園變美了,功能室增多了,我們鄉鎮中學不比城裡的學校差。」蘭坪白族普米族自治縣石登中學楊老師自豪地說。

五年來,全州教育事業教育總量不斷做大、教育質量不斷提升,截至2020年底,全州共辦有各級各類學校587所,其中幼兒園387所,小學163所,初級中學18所、九年一貫制學校4所,高完中9所,中等職業技術學校1所,職業高中2所,教師進修學校2所,特殊教育學校1所。全州義務教育學校計算機網絡教室覆蓋率達90%,多媒體教室共2446間,覆蓋率達100%。各級各類學校辦學條件極大改善,義務教育階段學校辦學條件全部達到了「20條底線」。全州在校學生總數為113330人,5年淨增26986人。學前教育三年毛入園率、九年義務教育鞏固率、高中階段毛入學率分別達89.96%、92.76%和84.06%。各級各類學校校舍建築面積達176.67萬平方米,全面消除了D級危房和C級不安全校舍,新建教師周轉宿舍面積3.85萬平方米1102套。以州職教中心、雲南師範大學附屬怒江州民族中學、州幼兒園為代表的各級各類學校辦學條件全面改善。現如今,學校已經成為全州最寬敞、最安全、最漂亮、最文明、最幸福的地方。

教師隊伍不斷壯大,素質不斷增強

教育大計,教師為本,教師是教育發展的第一資源。截至去年末,全州各級各類學校共有在職在編教職工7929人,比2015年增加1042人;小學、初中、高中專任教師學歷合格率分別為99.37%、99.5%、98.53%,各學段專任教師學歷合格率均達到省級標準和要求。均衡配置教師資源,推進和完善校長、教師交流制度,城鎮骨幹教師定期到農村學校任教;逐步配備音樂、體育、美術、綜合實踐活動等學科教師,開足開好規定課程。

為建設一支高素質的教師隊伍,促進教育優質均衡發展,怒江州制定了《深化新時代中小學教師隊伍建設改革十條措施》,實施鄉村教師獎勵制度、邊遠山區教師崗位津貼制度等;鄉村教師差別化生活補助政策實現全覆蓋;強化教師培養和培訓,依託「國培」「省培」項目大力開展校(園)長、骨幹教師培訓的同時,積極開展州、縣(市)、校本培訓,促進全州教師專業化發展;以提高教師師德素養和業務能力為核心,以農村教師為重點,通過多種形式培訓各級中小學、幼兒園教師近60000人次。

「我1998年參加工作,記得剛來學校的時候,學校的教研方式比較單一,在我印象中除了聽課評課以外就再沒有其他的活動了。」古登中學一位老教師感慨地說,「隨着師資隊伍建設工作的開展,現在教師學習培訓的方式多種多樣,校本培訓、名師工作室、人才交流等活動讓教師們的教研方式變得越來越高效化、科學化、系統化,青年教師成長的周期越來越短,成長的速度越來越快。」

在做好專業知識培訓的同時,師德教育也是校本培訓的重要內容。提升師德素養是教育發展的堅強後盾,若沒有一支數量充足、素質優良的教師隊伍,教育的高質量均衡發展便無從談起。

「十三五」期間,全州各級各類教師數量持續增加,教師思想道德和教育教學素質得到了大幅提升。

教育扶貧成效顯著

扶貧先扶智,治貧先治愚。2016年來,全州教育系統堅持以脫貧攻堅統攬教育發展全局,咬定目標、盡銳出戰,上下一心、攻堅克難,突出抓好控輟保學、學生資助、東西部教育協作、安置點學校建設等工作,教育扶貧這份「成績單」亮點紛呈。

現就讀於蘭坪縣營盤中學的和海霞家住營盤鎮滄東村大水塘小組,在她一歲時母親去世,父親回山東老家後音訊全無,她從小由姨媽撫養,生活過得困苦。和海霞上學後,得益於教育扶貧政策,她享受到了義務教育階段貧困生免學費、免住宿費,補助生活費的「兩免一補」政策。不僅如此,學校里老師在學習和生活上,對和海霞也給予優先照顧和幫助,讓她的學業一直沒有中斷。

「十三五」期間,怒江州建立了從學前到大學的學生資助體系,實現了「學前教育、義務教育、普通高中、中職教育、高等教育等學段全覆蓋,公辦、民辦全覆蓋,建檔立卡貧困戶學生全覆蓋」的工作目標。通過精準施策、精準管理、精準資助、精準發放,做到學前、義務教育、普高、中職等各級各類學校困難學生應助盡助,確保貧困學生不因貧失學輟學。通過制定下發學生資助管理工作規範制度文件,不斷完善怒江州學生資助工作的管理,保障了全州學生資助管理工作「高效、有序、陽光」地運行。「十三五」期間,全州累計下達學生資助資金18.63億元,受益學生48.79萬人次,解決了怒江貧困學子上學難的問題。

「如果是以前,我們年輕人根本出不去,上不了班,因為要在家裡帶小孩。帶着小孩什麼也做不了,去地里幹活也要帶着小孩去。到了這裡之後,這裡有幼兒園,我們的小孩也可以送到裡面學習,我們也有時間去打一點零工,改善我們的生活,對我們的生活有很大的便利。」瀘水市和諧社區居民段余香去年從古登鄉干本村搬遷到和諧社區,根據國家的教育惠民政策,段余香的小孩享受到了對學前2年免除保教費,實現了大山裡的孩子也能上幼兒園的夢想,解除了段余香外出打工的後顧之憂。

清晨,伴隨着峽谷里的第一縷陽光,瀘水市怒江新城新時代中學書聲琅琅。新時代中學於2020年9月7日正式投入使用,總投資3.6億元,建築面積約76畝,由教學樓、宿舍樓、實驗樓等超過10棟單體建築構成,學校配套設施資金投入超過1300萬元,報告廳、田徑場、室內籃球場等設施一應俱全。近6成學生是瀘水市各鄉(鎮)搬遷到怒江新城的搬遷戶子女。「我是初二下學期轉學過來的。以前,我從來不敢想能在這麼大的學校里讀書。」來自瀘水市洛本卓白族鄉刮然村阿三妞說,她是新時代中學的第一批學生,對於新學校教育教學環境,她非常滿意。

「十三五」以來,怒江州將教育脫貧作為阻斷貧困代際傳遞的主要抓手,瞄準「人人有學上、個個有技能、家家有希望」目標發力,深入實施義務教育「兩免一補」和學前兩年免保教費、高中免學費以及適度補助生活費教育惠民政策,舉全州之力破解教育發展短板,加快構建從學前教育到高中教育、職業技術教育的完整教育體系,用教育扶貧之光,點亮峽谷各族人民的美好未來。同時,聚焦搬遷群眾「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讓搬遷群眾子女在家門口就能就近就便入學,從幼兒園、小學、初中到高中,和城裡孩子一樣享受優質教育資源,為搬遷群眾解決後顧之憂。

「我從沒想過我的女兒能夠在這樣的幼兒園上學。」和諧社區居民麻又花說,以前,麻又花一家居住在瀘水市大興地鎮木楠村阿尼布村民小組,他們住的是木板房,到學校的距離以天計算……孩子得不到好的教育,只能一輩子被困在大山,現在麻又花再也不用擔心孩子輸在起跑線上了。

「十三五」期間,怒江州在67個易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點新建了幼兒園25所、小學3所、中學1所、九年一貫制學校1所,改擴建幼兒園1所、小學3所、初中2所,全面實現易地扶貧搬遷戶適齡子女就近入學目標。

如今,像和諧幼兒園、新時代中學一樣的學校在怒江大峽谷遍地開花,黨重教、政興教、師樂教、民支教的良好氛圍全面形成。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