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流落在美國的阿拉伯人(王延忠)

流落在美國的阿拉伯人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流落在美國的阿拉伯人》中國當代作家王延忠寫的散文。

目錄

作品欣賞

流落在美國的阿拉伯人

阿拉伯世界真是一個特殊的世界。世界上最富裕闊綽的國家集中在那裡,貧窮戰亂的國家也集中在那裡。少數阿拉伯富豪,一擲千金萬金。據說有一個巨富,因為車子在倫敦迷路,就大動肝火,掉頭而歸,揮手將重金購買的豪宅拋掉。阿拉伯富人成了紙醉金迷的代名詞。

然而,由於種種複雜的國際原因,很多阿拉伯國家常年處在槍聲炮聲炸彈聲的恐怖之中。人民在水深火熱中掙扎,衣不遮體,食不果腹,很多難民像吉卜賽人一樣到處流浪。 美國就有許許多多流浪的阿拉伯人。

兒子家的對面,是一個有錢人買的投資房,交工之後一直無人入住。我們第二次到美國,這棟房子裡住滿了人,全都是流落在美國的阿拉伯人。男人白色的長袍,女人黑色的面紗,半句也聽不懂的阿拉伯語……從進進出出的人口和來來往往的車輛判斷,最低是3個家庭擠住在這座房子裡。

衣衫不整。車子破舊,一看就是一個寒酸的群體。

我問兒子,這麼多的阿拉伯人來到美國做什麼?

我問,哪個國家的人多?

兒子想了想說,可能是伊拉克的人最多。

真是絕妙的諷刺!美國在這個國家製造了腥風血雨,這個國家的難民又跑到美國來避難。

他們靠什麼生活呢?

兒子說,你細心觀察一下就知道了。

沒事的時候,我就背着手,在這群阿拉伯人的門前走來走去。

我很快就看懂了,這群阿拉伯人主要是靠撿廢品生活。

他們不用買什麼家具家電,路邊撿來的吸塵器和廚房用具,都是七八成新的物品,閃着亮晶晶的光澤。

他們的財路也在廢品堆里尋找。

休斯敦的舒格蘭廢品回收工作做得很不好,表面上家家有一個藍色的可回收廢品的塑料箱子,也像模像樣地擺在路旁,實際上家家的廢品還是不分類的隨便扔,沒有人管。美國人愛折騰,家具和電器經常換,產生了大量的紙殼和木板條什麼的,這就給流落在這裡的阿拉伯人創造了有利的生存空間。在休斯敦,靠撿廢品會活得很好。

他們開着客貨兩用車早出晚歸,把撿來的廢品分門別類地放在後邊的院子裡,堆得像一座座小山,那是他們的寶山,那是他們生存的希望。

他們很自尊,從來不在居住地的附近撿廢品。附近有些美國人出於對他們的同情,故意把一些可以變錢的廢品放在路邊顯眼的地方,可他們卻一動也不動。他們不希望看到鄰居憐憫的眼光。

他們就把自己封閉在那個院子裡,不和任何外界人交往。男人那厚厚的袍子,遮住了休斯敦的陽光;女人哪薄薄的面紗,遮住了鄰人的眼色。

他們的孩子也不和美國的小朋友接觸,就在自家門前的草坪上玩兒,踢遠了足球都趕緊追回來。

只有一個伊拉克婦女例外,常推着她的一對雙胞胎女兒到我們這邊走走。

兒媳萬昕在門前碰到她,就和她聊上幾句。她的英語說得還可以,有一次還傷心地說起了她的過去。她的家境原來很好,丈夫在石油公司有一份很穩定的工作,有房有車有存款。2003年伊拉克戰爭爆發後,她和丈夫逃到了美國,投奔一個親戚。在親戚家住了幾年,親戚有些煩了,找個藉口就把他們趕出來了,他們就和這些阿拉伯人合租住在一起。丈夫在一家超市做搬運工,收入不高,她又有了這雙胞胎的孩子,也無法出去工作,只能這樣生活。她還是很滿意,說總比那些沒逃出來人要安定一些,遠離了槍聲爆炸聲。

萬昕問她,這裡住的都是伊拉克人嗎?

她說不是,還有一戶黎巴嫩人,一戶利比亞人。

萬昕問,那幾戶阿拉伯人的生活怎麼樣?

她苦笑着說,你們不是都看到了嗎?

萬昕安慰她,有一次要把安迪和埃文用過的玩具送給她。她婉然謝絕了,說伊斯蘭人不能輕易接受別人的禮品

她的故事有些淒涼,這些阿拉伯人的命運有些淒涼。

可能是他們幾家合住的緣故,門前的草坪沒有人修剪沒人打理,不施肥,也不澆水,人工種植的綠化草都枯死了,只有野草還一棵棵地活着。草坪雖然很難看,畢竟還有綠色生命存在。

我想,這些高高低低大大小小的野草,不正像流落在美國的阿拉伯人嗎![1]

作者簡介

王延忠,1946年出生,黑龍江省望奎縣人,中國戲劇家協會會員。退休前為綏化市北林區戲劇創評室專業編劇。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