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濟寧市太白湖實驗中學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站酷網 的圖片

濟寧市太白湖實驗中學濟寧市的一所中學。

所獲榮譽

2021年1月,入選2020年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特色學校[1]名單。

校園諮詢

山東師範大學太白湖實驗中學西校區揚帆再啟航

在太白湖之畔,屹立着一艘璀璨耀眼的教育「航船」——山東師範大學太白湖實驗中學西校區(以下簡稱「山師實中西校」)。2022年8月,這艘「航船」沿着「教育就是服務」的航標揚帆啟航,開啟了山師實中西校服務新區優質教育均衡配置的新征程。一年的深耕不輟,一年的築夢芳華,山師實中西校用「辦有溫度、有質量、有品位的教育」的辦學理念詮釋了初心使命和師者大愛,努力創建「學生喜歡、家長滿意、教師幸福、社會認可」的具有山師特質的基礎教育[2]品牌。

錨定一流辦學目標

老牌中學歷久彌新

在推動優質教育資源均衡配置的大背景下,承載着人民對教育的美好期許,山師實中西校成為「教育強區」的樣板之作。2022年8月,受太白湖新區管委會委託,山東師範大學基礎教育集團(文中簡稱:山師基教集團)全面託管北湖中學,打造全新的山師實中西校,移植山師基教集團先進的管理模式和經驗。「在傳承中創新,把太白湖新區人民對美好教育的嚮往當成我們奮鬥目標,辦有溫度、有質量、有品位的教育。」山師實中西校黨支部書記、校長姜旭說。山師基教集團管理團隊入駐學校後,即對管理團隊進行了優化調整,重構管理架構,實行扁平化管理,從教師團隊中選出有責任意識和奉獻精神,能幹事想幹事的精幹力量充實到管理團隊中,緊緊圍繞教育教學質量這一核心,創建一支過硬的管理隊伍。

師資和生源是一流名校的立校之基。為組建高素質師資隊伍,通過集團化辦學,山師實中分為東校區和西校區,太白湖新區管委會從全區調配骨幹教師和學科帶頭人、青優人才、公費師範生,以及校際交流教師充實到一線教學隊伍。校區之間教學共研、教師共育、資源共享,內部師資交流打破了校際界限,推動了教育教學的深度融合,讓各校區得到了更好、更快的發展,也讓更多的學生享受到了優質的教育資源,逐步實現了教育資源的均等化。

僅僅一年的時間,學校成果斐然,各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進步。學生的精神面貌、行為習慣改變明顯,學業成績穩步提升,家長認可度顯著提高。合作辦學以來,學校榮獲「山東省綠色學校」「山東省營養與健康學校」「濟寧市初中教育教學工作先進學校」等榮譽稱號;校園文化升級改造;學校餐廳全面升級。

已經臨近退休的政治教師周來春從教37載,見證了學校砥礪前行、蓬勃發展的每一步,他滿臉笑容地告訴記者,長久以來困擾很多教師的瓶頸,現在找到突破口了。「能有這樣的教育教學新理念來引領我們辦學,特別好!」他希望有山師基教集團的指導,有全體教師的努力,將山師實中西校辦成一所有特色的學校,真正實現學生個性化均衡發展。

推行「雙自主」教學模式

建設高品質教育示範校

「食堂飯菜怎麼樣?」「學習生活上還有什麼困難?」「對學校有什麼意見建議?」……在學校食堂,姜旭時常與學生、家長共進午餐,邊吃邊聊,耐心傾聽大家的意見建議。合作辦學以來,該校注重傾聽學生、家長心聲,完善三級家委會,設立校園開放日,開創家長駐校辦公,做到「五個一」:即一次校園巡訪;一次與老師的溝通;一次課堂觀摩;一次與學生共餐;一條合理化建議。通過「五個一」活動,加強家長對學校日常管理和生活的理解,提升家校合作的配合度。學校的變化、孩子的進步是家長最為關注的。「最開始看到學校合作辦學,心裡挺忐忑的,但一點一滴的變化,讓自己懸着的那顆心逐漸放了下來。」2023屆畢業生家長李正願說,學校最明顯的變化是學生精神面貌發生了巨大變化,上下學變得有秩序了,看着逐漸「正規」起來了。同時學校開展家校共建模式,李正願成為了校級家委會成員,從之前的有事才到學校去,到沒事就去學校看看,與教師、學校領導進行溝通,與學校反映的問題也會及時得到反饋和解決。

管理理念

「為誰培養人,培養什麼人,怎樣培養人」,是必須回答好的「教育三問」。該校堅持「教育就是服務」的管理理念,落實「辦有溫度、有質量、有品質的教育」的辦學理念,大力開展新課程新理念研究和學科教學改革,推進基於小組合作的「雙自主」合作學習模式。「為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自主管理能力,學校推行學伴制主導下的高效課堂,將學生分為4至6人的小組、激發小組團隊力量、激活學生學習動機、鼓勵學生自主探究。」姜旭介紹,單純的分層教學,僅僅是解決了「層」的問題,但還不能保證關注到每個學生。如何使每個學生都能夠被關注,真正做到因材施教。「雙自主」模式下的小組合作學習也是一種好的學習方法,他對「雙自主」課堂教學做出了具體可行的指導:組內異質、組間同質,形成完善的評價體系,培養學生的預習能力、自學能力。

從教十載的初四數學教師趙彥傑已經嘗試將「雙自主」教學模式運用到數學課堂中,「現在的課堂是學生主體、教師主導,教師不是『傳授』,教師最大的作用是『點撥』學生,指導、激勵、鼓舞、喚醒學生。」在趙老師的課堂中,多次採用小組合作及加分競爭的方式,教師在檢查基礎知識和講解重難點時,把展示的機會儘可能多地留給學生,學生可以在座位上展示也可以到講台前來展示,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教師在關鍵問題上引導點撥。「該模式最大的益處就是把自主探索和小組合作交流結合起來,教學中充分體現『雙自主』學習。實施分層教學,每組不同編號的學生所講的題的難易程度不同,讓每一位同學都參與到學習中來。不僅鍛煉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還鍛煉了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真正做到關注每一個孩子的成長。」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