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浙江典型脆弱人工林生態修復技術與應用案例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浙江典型脆弱人工林生態修復技術與應用案例近年來,由於不合理的人工經營,導致浙江省內馬尾松、杉木[1]等用材林林分結構單一、生產力低下、生態服務功能不強,山核桃、板栗等經濟林水土流失嚴重、土壤質量劣變、生物多樣性降低等森林類型。

2016年以來,項目組在浙江建德、淳安、臨安、富陽、安吉、德清、慶元及永嘉縣四海山林場等15個國有林場的典型脆弱人工林改造及建設中進行了應用推廣。

二、主要解決的問題

主要解決脆弱人工林的土壤質量恢復、生物多樣性差;森林結構自然條件下難以完成的問題。

三、技術要點

(1)全面揭示了山核桃、板栗[2]、馬尾松等人工林經營過程中土壤肥力的變化規律,確定了影響山核桃林地土壤生產性能的主要肥力是pH、有效鈣和有效鎂;研發了山核桃專家施肥系統,為人工林的土壤管理提供基礎。

(2)篩選出了適於杉木連栽地的杉木無性系『K13』;研發了林下補植套種樹種的容器苗培育技術:其中基質A(黃心土︰泥炭︰鋸末=60︰20︰20)是紅楠和刨花楠容器苗生長的最優基質,浙江樟則以基質B(黃心土︰泥炭︰鋸末=40︰30︰30)為佳。紅楠、刨花楠、浙江樟適宜的育苗容器規格為10cm×14cm,14cm×18cm,18cm×22cm,為人工林生態修復提供苗木保障。

(3)研發出了人工用材林干擾樹間伐技術,該技術實施3年後,杉木林單株平均胸徑和平均材積生長量分別是對照林分的1.30倍和1.25倍,而馬尾松目標樹的胸徑生長量和材積生長量分別高於未間伐林分目標樹的80%和55%;生草栽培技術包括草種的選擇、栽培時間、播種量等,林地生草栽培後,土壤有機質、脲酶、過氧化氫酶顯著提高了21.5%~36.4%,31.3%~48.9%,23.6%~26.9%,為人工林生態修復提供技術支撐。

(4)構建了4個目標層、11個要素層、34個指標層的人工林生態修復綜合效益評價指標體系及方法,為評價人工林生態修復效果提供了科學的依據。

四、應用成效

成果已在建德、淳安、臨安、富陽、安吉、德清、慶元及永嘉縣四海山林場等15個國有林場的典型脆弱人工林改造及建設中應用,應用面積63.4萬畝,為國家戰略儲備林、彩色健康森林、世行貸款林業發展項目、生態經濟林等建設中發揮重要作用,為「兩美浙江」和浙江「大花園」建設作出了重要貢獻。

五、適用範圍

浙江、福建、江蘇安徽、江西等華東地區的生態脆弱人工林。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