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浙江華頂國家森林公園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浙江華頂國家森林公園是天台山國家風景名勝區的中心,面積約5.8萬畝,峰巒疊嶂,如千葉蓮花,有七十二峰之勝。主峰高1098米,雲海茫茫……唐詩仙李白在此寫下千古名篇《天台曉望》。有「南國雪域」之譽,為旅遊休閒避暑勝地。素以觀雲攬日、品,茗探幽賞奇花稱著,是天然的動植物資源寶庫,生態環境良好。國家保護珍稀動植物有雲豹、毛冠鹿蘇門羚猴面鷹;天台鵝耳櫪,浙江七子花、櫻果朴、進化型古茶樹、華頂杜鵑等,更有漫山千年佛樹——雲錦杜鵑、佛茶仙茗——華頂雲霧茶等為世所珍。[1]

歷史發展

華頂自漢魏以來,為佛道雙棲之聖地,唐詩之路之極頂;有葛仙茗圃、又軍墨池、晉唐古杉、華頂講寺、七十二茅蓬、拜經台、太白堂、黃經洞、歸雲洞、天壽石等名勝古蹟自然景觀。葛玄、王羲之、謝靈運、智者大師、李白、孟浩然、榮西、陸游、徐霞客、康有為、潘天壽、吳冠中等歷代中外文化名人都在此留下深深的足跡。

峰下有華頂寺,初名善興寺,為晉天福元年(936年)國師德韶大師創建,現存建築為1998年重建。寺後歸雲洞,相傳是三國吳時葛玄手植茶圃所在,至今已有1700餘年,現建有歸雲亭。寺東北還有太白讀書堂,西南面有右軍墨池等古蹟。寺兩側密林間,原有72茅篷,東茅篷以藥師庵為最大。每逢佛教齋期,山上僧眾、香客如雲,這些茅篷就成了他們修煉的處所。

華頂寺一帶,土地肥沃,古木森森,終年雲霧繚繞,宜於茶樹生長,出產的華頂雲霧茶為中國名茶之一,飲譽中外。華頂的雲錦杜鵑,樹齡多在百年之上,占地數百畝,每年5月間,繁花似海,堪稱奇觀。

主要景觀

華頂講寺

華頂講寺始建於後晉天福元年(936) ,為禪宗法眼宗二祖德韶國師所建,初名華頂圓覺道場。之前,南陳智者大師初入天台山時,曾結廬於此修頭陀行。寺前有數株大柳杉,高30多米,胸徑須三人合抱,老乾挺立、鬱鬱蔥蔥、聳入雲天。

華頂寺大雄寶殿供奉如來佛祖像,像用青銅鑄成,高4.5米,重7.8噸,莊嚴慈祥。兩旁牆壁上排列十六尊者線刻壁雕,富濃郁的魏晉風韻。壁雕上方橫樑上懸佛龕,內供千尊銅佛,形象逼真,使大雄寶殿成為千佛之殿。大殿左後方為「智者大師堂」,奉祀智者大師。

雲錦杜鵑

五月華頂,數百畝雲錦杜鵑競相開放,形成一片五彩繽紛的花海,遠遠望去,似錦似霞,璀璨奪目。雲錦杜鵑因此得名。 雲錦杜鵑古稱「娑羅」,屬杜鵑花科,為中國特有的稀有珍貴樹種。成片成林面積近300畝,而且樹齡在200年以上形成古樹群,則惟有天台華頂獨有,堪稱天台山的一大植物奇觀。

華頂雲錦杜鵑,是一種常綠、高大的灌木,高約四五米,樹冠渾圓,主幹分明,旁枝逸出。葉片革質,形似夾竹桃葉,正面墨綠油亮,背面有鵝黃色茸毛。花蕾形如鴿蛋,包容7-13個小花蕾,頂生傘狀花序,自頭年7月孕蕾至次年5月花開,足足「十月懷胎」。每年立夏前後,紫紅、粉紅之花競相開放,由十數朵小花組成一朵大如碗口的花球,一樹千花,似牡丹、似芍藥、似芙蓉,絢麗奪目,馨香襲人。

歸雲日出

觀看「華頂日出」,須選擇3月-10月的晴日,三更早起,登上絕頂望海尖,即拜經台。在此觀日出,不僅可看到清齊周華《台岳天台山遊記》中所描寫的「金霞縷縷,間以青氣,日輪欲起,如金在熔,摩盪再三,始升天際」的壯麗景色,還可東望溟渤,看到水天一色,銀波涌日,霞光萬道的晨海奇觀。若恰逢雨後初晴之日,更可見到紅日在雲海中探身而出,浮而又沉,沉而又浮,踏波踩浪一番後再一躍而起發出萬道金光的奇觀。

華頂峰高寒,朝霧夕嵐,說起就起。或白雲如絮,隨風飄蕩,薄霧如紗,一片朦朧;或雲浪滔滔,洶湧澎湃,大霧瀰漫,蓋地遮天;更或彤雲密布,雨雪紛飛,寒意濃濃。每當雲霧來臨,斯峰如島,人行其間,若隱若現,景置其中,似有若無。無論是煙雨迷濛還是陽光明媚,景色變幻無窮,令人撲朔迷離,如入仙境。 西茅篷 茅篷是華頂獨有的,結構獨特的房屋建築,其外形有圓有方,似亭如閣。四壁為厚實的泥牆或石牆,屋頂覆蓋尺把厚的箬竹,冬暖夏涼。古時茅篷多為修禪者棲居或香客歇息之所,有藥師庵、長春庵、耕雲樓、不昧居、天柱庵、西茅篷庵等。

西茅篷系在當年西茅篷庵的遺址上重建的,不同形態的茅篷錯落分布,四周圍以竹籬笆,花木扶疏,十分清幽。其外形與古茅篷無異,屋內裝修卻頗現代化。在此休閒、品茗、著述、避暑,聆聽「白雲堆里一聲鍾」,愜意萬分。

墨池

王羲之墨池位於華頂寺右側。王羲之年青時曾居華頂寺習練書法。他不停地練字,不停地在此池洗筆洗硯,竟把澄清的池水也染黑了,後人稱為「王羲之墨池」。

池畔豎立大型的大理石石碑,上鐫「白雲先生書訣」。《白雲先生書訣》是王羲之在寫《蘭亭序》時為紀念其在華頂跟白雲先生學書這一段歷史所書,是中國書法史上最早的書法論文,它雄辯地證明了王羲之在華頂隨白雲先生學書的歷史事實。

據傳,王羲之當年居此時,其書法即已少有名氣。一天,他正在對自己潛心揣摩後所寫的「永」字自我讚賞時,不料一個道士來到他身邊,邊看邊搖頭,並隨手拿起王羲之擱在旁邊的筆,在王羲之已經寫好的「永」字旁又寫了個「永」字。王羲之非常氣憤,正想發作,斥責道士的無理;但仔細把兩個「永」字一比,不由大吃一驚,道士的「永」字要比自己寫的好得多,這才知遇上了高人。於是轉怒為喜,誠心向道士討教。道士以「永字八法」剖示書法之秘,說:「書之氣,必達乎道,同混元之理,天地萬物皆合乎陰陽生克,字之神韻氣度亦然。」王羲之終於領悟了:橫豎勾,點撇捺,方塊字的筆畫和間架結構,都體現在這「永」字上。這個道士就是東晉時天台山高道,字紫真,號白雲,人稱「白雲先生」,隱居於華頂山南麓的道教第十四福地靈墟,精通書道。於是王羲之就拜白雲先生為師,跟隨白雲先生學習書法。學成後回紹興蘭亭,寫下了名垂千古的《蘭亭序》,成為人人敬仰的書聖。

王羲之曾書有「獨筆鵝字碑」留在華頂寺,明初寺毀,碑也不知去向。至清時,曹掄選在院子中挖掘出半邊殘碑,經七年苦練將「鵝」字補全,現鑲嵌在天台山國清寺三聖殿東首的蓮船室牆壁上。

人文景觀

以宗教寺 觀廟宇遺址和摩崖石刻為主。如華頂寺、方廣寺等寺觀古建築;太白讀書堂、藥師、長春、駕雲、天柱庵等茅蓬;石樑飛瀑四周的摩崖石刻群(石刻多為稱讚石樑飛瀑勝景或記游的),有宋代大書法家米芾、明代進士甘雨、清代曹掄、近代康有為等名人題刻等,計有三十二處之多;拜經台、葛玄茶圃、王羲之墨池、龍瓜井等勝跡。

華頂寺舊名華頂覺園道場,後晉天福元年(936)僧德韻建,宋治平三年(1066)改善興寺,後幾經火焚,現存大雄寶殿,規模宏大。這裡綠樹環抱,古木參天,環境幽雅。寺座北朝南,依山傍水,風光綺麗。寺前六株巨柳杉,體量魁偉,高聳入雲,高八丈有餘,直徑三人合圍,極為少見。 五百羅漢銅殿殿高1.3米,寬0.6米,內壁鑄有500羅漢像,闌楹有字五十二,左右壁有題名百字,精雕細刻,工藝非凡。[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