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浠水縣聞一多紀念館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浠水縣聞一多紀念館坐落在聞一多的故鄉——湖北省浠水縣城。紀念館占地15畝,建設面積2000餘平方米,仿古庭院建築,古典園林環境。展覽內容為銅像、序廳、《聞一多生平事跡簡史》展、碑廊及其它景點。聞一多紀念館是1984年經中共中央宣傳部批准建立,1988年開始動工興建, 1992年9月江澤民總書記題寫了館名,1993年5月18日開館。2001年被中宣部確定為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是國家AA級旅遊景點,國家重點博物館[1],中國民主同盟湖北省委盟員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武漢統一戰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景點簡介

聞一多紀念館坐落在聞一多的故鄉——湖北省浠水縣城。紀念館占地15畝,建設面積2000餘平方米,仿古庭院建築,古典園林環境。展覽內容為銅像、序廳、《聞一多生平事跡簡史》展、碑廊及其它景點。聞一多紀念館占地15畝,建築面積195m,主體工程是一座庭院式仿古建築群。三棟平房和一棟二層樓被迴廊連成一體,屋面為青筒瓦蓋的凹蓋的凹面大屋頂,廊頂是兩旁鑲紅釉瓷面磚的水泥平台,其一段迴廊凌架於一泓清澈見底的水池上,其池為聞一多故居前的「望天湖」之縮影,七個蓮步、三眼噴泉點綴其間。? 迴廊亦為碑廊,長約150m,牆上鑲嵌了36塊碑。前八塊寬170cm,高80cm凸出牆面1.5cm,後28塊每塊寬60cm,高約100cm,凸出牆面1.2cm,或單塊或2—4塊組合排列。其內容以毛澤東、周恩來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關於聞一多的唁電、悼詞、輓聯為主,還有當代領導和書法家為聞一多的題詞或敬錄聞一多的詩文。其碑文書藝,真草隸篆,縱橫布局,風格各異,名家薈萃,琳琅滿目 主體工程的內院與前場均是被鵝卵石鋪砌的曲徑小道切割成不規則的綠茵草地,各種花草,爭妍鬥豔。前場正中,聞一多銅像巍然屹立在開闊的草坪上。像前一井一池,井為公元790年開掘的富有傳奇色彩的「清泉井」;池為相傳書聖王羲之曾來這兒習字的汰筆池——「羲之墨沼」。池上架了一座小橋,名叫「七曲橋」,十五米之距,曲直有致,寓意聞一多短暫的一生是坎坷而曲折的,仿竹製護攔象徵聞一多高風亮節,殷紅的橋面隱喻了烈士用鮮血和生命鋪就了一條通向革命勝利的光輝大道;池左側是面積為350m?2的停車場,池右側建有一棟別墅式的集住宿、餐飲、娛樂消閒為一體的綜合服務樓;穿過香樟翠竹,便見相傳陸羽曾品茗於茲的「陸羽茶泉」。外圍是長400m,高3m的仿古圍牆依山取勢,跌宕生姿。整個紀念館背倚風景秀麗的鳳棲山,面臨由西向東的浠水河,以素雅的粉牆黛瓦、高低錯落的建築群依偎在青山綠水的懷抱之中。

歷史沿革

聞一多紀念館坐落在湖北省浠水縣清泉寺遺址上。寺建於唐朝(公元790年),元末(1351年)農民起義領袖徐壽輝[2]毀寺建都,國號「天完」,明朝重建,毀於文革期間。這裡聚「清泉梵響」、「陸羽茶泉」、「羲之墨沼」、「風頂當空」等浠水八景之中的四景,是歷史悠久的旅遊勝地。

聞一多紀念館是1984年經中共中央宣傳部批准建立的。1986年開始籌建,1992年江澤民總書記題寫了館名,1993年開館,1998年被確認為「湖北省愛國主義示範基地」,2001年6月連續兩年被黃岡市旅遊局授予「優秀景點」稱號。2002年被國家旅遊局評定為「國家AA級旅遊景點」。2006年被國家文物局核定為全國重點博物館。紀念館接待了國內外遊客200多萬人次,收到了良好的社會效益。

基本陳列

《聞一多生平事跡圖片展》有銅像、序廳、三個展廳。總標題為「千古文章未盡才」,分六章介紹聞一多生平事跡,其內容為: 「風華少年 佼佼學子」、「華夏紅燭 一代詩驕」、「博古通今 學貫中西」、「拍案而起 血灑千秋」、「精筆書畫 游心佳凍」、「人民英烈 永垂不朽」。

珍貴藏品

刻刀:1944~1946年聞一多掛牌治印時使用過的刻刀。

校徽:1937年聞一多在臨時大學任教時佩帶的校徽。

手杖:1938~1946年聞一多使用的手杖。

《山海經箋疏》:20世紀40年代聞一多寫了眉批的《山海經箋疏》。

視頻

浠水縣聞一多紀念館 相關視頻

湖北省浠水縣聞一多紀念館
聞一多誕辰120周年,眾多詩人來聞一多紀念館參觀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