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軍醫大學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重新導向自 海军军医大学)
前往: 導覽搜尋
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軍醫大學原圖鏈接來自 金泉網 的圖片

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軍醫大學,簡稱海軍軍醫大學,對外又稱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軍醫大學[1],位於上海市楊浦區翔殷路800號,隸屬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

沿革

第二軍醫大學

1947年2月,華東軍區、第三野戰軍衛生部醫學院在山東省沂源縣曹莊成立,華東野戰軍衛生部部長崔義田兼任院長,副部長李振湘兼任副院長。教師是從部隊選調的接受過高等醫學教育並具備實踐經驗的醫務幹部以及從國統區來參加革命的醫學專家。當時有學員61人,大多是從上海市、南京市、江蘇省、山東省等地來到解放區的知識青年。學院成立後,隨軍輾轉山東省、河北省、河南省、安徽省、江蘇省、上海市。

1949年1月,淮海戰役結束後,華東軍區、第三野戰軍黨委決定招生辦學。1949年3月。由第三野戰軍前方衛生部和華東醫學院抽調幹部組成了招生組,在江蘇省揚州市設華東醫務幹部學校,不久更名為華東醫學院,共招收800餘名新生。1949年6月,學院遷到江蘇省蘇州市滄浪亭。

1949年5月,上海戰役結束,中國人民解放軍上海市軍事管制委員會軍事接管委員會派員進駐上海江灣五角場的原國防醫學院,接管國防醫學院校舍及聯勤第二總醫院的全部設備和院長等工作人員475人。華東軍區後勤衛生部隨即奉華東軍區司令員陳毅的指示,派向進等人組成華東軍區人民醫學院籌備處,通知招收未隨國防醫學院赴台灣的國防醫學院教師和醫生,並從地方招聘了一批專家,組成華東軍區人民醫學院的師資隊伍。同時將聯勤第二總醫院改編成附屬醫院。1949年8月,華東醫學院全體師生員工自蘇州遷至上海,與華東軍區人民醫學院籌備處、華東軍區後勤衛生部醫務幹部輪訓隊、華東野戰軍衛生部醫學院幹部及學員合併。1949年9月12日,華東軍區人民醫學院正式成立並舉辦開學典禮。華東軍區人民醫學院由華東軍區後勤衛生部部長崔義田兼任院長,副部長李振湘兼任副院長,向進任教育長。學院隸屬華東軍區後勤部。

1950年10月,中央軍委命令,將華東軍區人民醫學院命名為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上海軍醫大學,隸屬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總後方勤務部,校名由華東軍區政治部主任舒同題寫。

1951年7月9日,中央軍委正式命名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軍醫大學。

1964年初,陳毅為學校題寫校名和校刊刊名。

1969年8月29日,正值「文化大革命」期間,軍委辦事組批准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後勤部黨委《關於醫科院校調換校址的報告》,第二軍醫大學於1969年10月奉命遷到陝西省西安市長樂路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軍醫大學原校址。1975年7月,第二軍醫大學經中央軍委批准遷回上海原校址。

1999年,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醫學高等專科學校、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一四醫院併入。

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醫學高等專科學校:1960年5月16日,中央軍委決定利用江蘇連雲港海軍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一五醫院的現有條件成立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衛生學校。此後先後遷址青島、廣州、河北、南京,並先後更名為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軍醫學校、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醫學專科學校、中國人民解放軍南京醫學高等專科學校、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醫學高等專科學校。1999年5月10日,轉隸總後勤部下屬的第二軍醫大學,正式更名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軍醫大學南京軍醫學院。

2016年,在深化國防軍隊改革中,由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後勤部轉隸中央軍事委員會訓練管理部

海軍醫學研究所

1954年12月27日,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醫學研究所在北京成立。1959年4月遷至上海。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內唯一從事海軍軍事醫學研究的綜合型專業科研機構,主要任務是研究解決由於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艦艇活動海域擴大、潛水深度增加、武器裝備更新及引進裝備而帶來的人體醫學、作業工效、防護裝備、後勤保障問題。截至2014年,該所共完成1500餘項科研課題的研究,1978年至2014年取得獲獎成果514項,其中國家科技進步獎27項,軍隊(省、部級)科技進步一、二等獎90項,獲專利48項。「潛水醫學及其在軍事上應用研究」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海上醫療救護技術與系列裝備研究」、「2007-200船載醫療系統」分獲軍隊科技進步一等獎。周恩來江澤民曾到該所視察,中共中央總書記、中央軍委主席江澤民為該所題詞「向深潛進軍,從海洋取寶」。2008年,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共上海市委書記俞正聲到該所視察。

海軍軍醫大學

2017年,在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中,第二軍醫大學與海軍醫學研究所合併調整組建為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軍醫大學[2]。同時保留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軍醫大學稱號。

視頻

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軍醫大學 相關視頻

海軍軍醫大學官方宣傳片
海軍軍醫大學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