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海南興隆華僑旅遊經濟區

海南興隆華僑旅遊經濟區

來自 網絡 的圖片

海南興隆,創建於1951年,原名為海南興隆華僑農場是中國最大的華僑農場,2007年更名為海南興隆華僑旅遊經濟區,位于海南島東南部萬寧市境內美麗的太陽河畔。東經110.1度,北緯18.4度。海拔21至532米不等,屬於熱帶季風海洋性氣候,平均年溫度24.5度,年降雨量2201毫米。地勢西高東低,依山憑水,階梯式自西向東傾斜,西部為山地,東南沿海為平原階地。土地肥沃,陽光充足,四季如春,氣候宜人。興隆距離海口168公里,三亞108公里。興隆著名景點:海南興隆僑鄉國家森林公園、興隆熱帶植物園、興隆熱帶花園、興隆美食街、興隆綠道、石梅灣、神州半島、日月灣等。

目錄

簡介

中文名稱:興隆華僑旅遊經濟區

行政區類別:市轄區

所屬地區:海南省萬寧市

擬下轄地區:興隆華僑農場、牛漏鎮、南橋鎮、禮紀鎮、東奧鎮、

東和農場、南林農場等(組建海南大興隆旅遊區)

華僑:13482人(2005數據)

著名景點:興隆熱帶植物園、興隆熱帶花園、興隆溫泉、石梅灣、日月灣、神州半島

美譽:中國歸僑之鄉、中國旅遊名鎮、中國東南亞風情小鎮、國家熱帶公園、海南美食天堂、海南特產之鄉、海南旅遊第一鎮。

地理位置

興隆位于海南島東南部萬寧市境內美麗的太陽河畔,即北緯18.4度,東經110.1度,地處丘陵,地勢由東向西增高,海拔21―532米。年平均溫度為24.5度,極端最高溫度為39度,極端最低溫度為3.4度。年平均降雨量為2201.4毫米,屬熱帶海洋季風性氣候。這裡群山環抱,熱作蔥蘢,環境幽美,景色怡人,一年四季都是春,自然條件優越。

簡史

興隆有着悠久的歷史。宗高紹興七年(1137年)廢萬安州為南寧縣,隸瓊州,年復萬安軍領萬安、陵水二縣。可見興隆一帶屬萬安軍管轄。元朝屬瓊州路始徹,。明洪武三年(1307年)萬寧軍為萬州,萬安縣取字萬寧縣。清治明制。民國三年(1914年),改萬州為萬寧縣,興隆仍屬萬寧縣管轄。這裡人煙稀少,山林茂密,雜草叢生,野獸出沒,交通閉塞,居住着黎族同胞。清隆年間,有一位姓馮的清官官員來到這裡居住。當時在太陽河邊墾荒耕種,栽培檳榔,椰子等熱帶經濟作物。附近黎民百姓,生產的農副產品,等到這裡集市貿易,形成一個小小墟,從此開始小熱鬧起來。這位官員把這個地方起個名字"興隆"。興隆這一名沿襲至今。以前興隆僅有10多間茅房,居住着黎族同胞和數戶漢人。1951年10月11日,廣東省委派三名幹部帶領700多名受英帝國主義迫害的馬來亞歸僑,分三批抵達興隆安置,組織難僑生產自救。1952年9月1日,興隆華僑集體農莊成立。1955年9月,中共廣東省委作出「興隆華僑集體農莊的性質是國營農場性質」的決定。經籌備,1956年2月1日,正式宣布改制為國營農場。1958年9月,農場改制為「興隆人民公社」,其地域包括南橋、南林、東和、牛漏等周邊場鄉。1959年6月興隆人民公社解體,恢復「國營華僑農場」。1960年6月,成立「中國人民解放軍生產建設兵團」,興隆改編為「二師八團」。1974年9月,兵團解散,興隆華僑農場劃歸廣東農墾系統管理,1978年9月,興隆從農墾劃出,歸廣東省僑辦、廣東省華僑農場管理局管理。海南建省後,歸屬海南省僑務辦公室管理(現為省外事僑務辦公室),2007年,海南省人民政府將興隆華僑農場下放到屬地的萬寧市,實行政企分離,明確體制管理。2011年,經省、市政府批准同意,萬寧市興隆華僑旅遊經濟區的管理機構成立,設立經濟區工委、管委會,作為市委、市政府的派出機構,將興隆華僑旅遊經濟區的級別確定為副處級,華僑旅遊經濟區保留華僑農場牌子,實行「兩塊牌子,一套人馬」。

國家重視

六十年來,興隆華僑農場時刻得到黨和國家的關懷。前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何香凝親自為興隆題寫了場名。劉少奇、周恩來、朱德、鄧小平、葉劍英、江澤民、李鵬、喬石、朱鎔基、李瑞環、胡錦濤等黨和國家領導人都曾視察過興隆。江總書記先後於1990年和1993年兩次來到興隆,到歸僑家中作客,同歸僑座談。江總書記說:「興隆這個地方好。水好,自然環境好,人情風土好」。總書記的親切關懷,給廣大歸僑以巨大鼓舞。 前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著名詩人郭沫若1962年2月來興隆視察,面對興隆的秀麗山水,面對廣大歸僑不畏困難,創建家園的精神,感慨萬千,並賦詩一首:

去國迢迢作客傭,歸來重作主人翁。臥薪嘗膽同舟樂,自力更生創業雄。

多種經營多並舉,一年墾闢一興隆。太陽河畔歌聲發,物內桃園在此中。

興隆酒店

五星級

海南興隆海航康樂園溫泉度假大酒店

海南興隆中奧戴斯溫泉大酒店/悅隆莊

興隆太陽穀博物館溫泉度假大酒店

興隆老榕樹溫泉度假大酒店

興隆石梅灣艾美度假大酒店

興隆石梅灣威斯丁度假大酒店

興隆神州半島喜來登度假大酒店

興隆神州半島君悅度假大酒店

興隆神州半島福朋度假大酒店

四星級

海南興隆溫泉大酒店

興隆金銀島溫泉度假酒店

興隆銀湖溫泉度假酒店

興隆港隆大酒店

興隆明陽山莊大酒店

興隆明月度假大酒店

興隆金葉桃源大酒店

興隆南山溫泉度假酒店

興隆太陽島度假大酒店

興隆憶雲山水溫泉度假酒店

興隆金日大酒店

興隆鑫僑大酒店

未來發展規劃

2007年,海南省人民政府將興隆華僑農場下放到屬地的萬寧市後,萬寧市趁熱打鐵着力構築「一帶兩區」發展格局,瞄準大企業,引進大項目,舞起兩百里黃金海岸帶發展龍頭,推高興隆、萬城兩個片區的建設熱度。作為萬寧市現階段「一帶兩區」發展戰略中的其中一區,興隆將依託東南亞歸僑文化資源,總體定位是:以溫泉為主題,熱帶植物、東南亞風情為特色,集旅遊觀光、康體療養、休閒度假、旅遊服務為一體的綜合性大型旅遊度假區,打造獨具特色的風情小鎮。

中共萬寧市委書記李秀領(現任海南省副省長)指出,依託熱帶植物的溫泉、咖啡、高爾夫和歸僑風情演藝等旅遊品牌效應顯現,興隆成為海南排在三亞、海口之後的第三大旅遊接待地,年接待遊客近四百萬人次。萬寧將進一步挖掘熱帶植物資源優勢,將興隆建設成為生態環境優良、文化特色鮮明、人文氣息濃厚、服務設施完善的旅遊度假區,使興隆成為當地華僑生活的樂土,海南島非濱海區域中最具吸引力的度假目的地。按照建設「國家熱帶公園」的目標,興隆將被打造成中國優秀的旅遊風情小鎮,向世界遊客呈獻一個全新的興隆。

面積與人口

人口

興隆華僑農場創建於1951年9月。1951年中共廣東省委委派首批華僑在此安置。1956年2月1日,正式宣布改制為國營農場。1958年9月,農場改制為「興隆人民公社」,其地域包括南橋、南林、東和、牛漏等周邊場鄉。1959年6月興隆人民公社解體,恢復「國營華僑農場」。1960年6月,成立「中國人民解放軍生產建設兵團」,興隆改編為「二師八團」。1974年9月,兵團解散,興隆華僑農場劃歸廣東農墾系統管理,1978年9月,興隆從農墾劃出,歸廣東省僑辦、廣東省華僑農場管理局管理。海南建省後,歸屬海南省僑務辦公室管理(現為省外事僑務辦公室),六十年來,興隆先後安置了來自21個國家和地區的歸國華僑10,000多人。

興隆方言

海南興隆華僑農場,這個聚集了馬來西亞、新加坡、印尼、越南、泰國等多個國家和地區歸僑和難僑組成的「小聯合國」,在這些歸僑、華僑回國的時候華僑們大多數開始是以白話(粵語)和粵系客家話交流。由於不同國家、不同地域的華僑們走到一起,在一個陌生的地方重新開始另一種生活,他們憑着對祖國的熱愛和建設興隆的熱情,摒棄了說了幾輩子的口音,用起了「普通話」進行溝通和交流。於是,「興隆普通話」就在興隆孕育而生了,讓「興隆話」成為興隆的一種特色。一門語言一種文化,「興隆話」則是一門語言多種文化,它是帶着白話口音、客家口音、東南亞口音、海南口音的普通話,至今仍保留着許多東南亞詞彙。比如蓮霧在興隆稱呼為水翁(新加坡發音),去街道,我們總喜歡說去」巴薩」,兒子即「賴」,椰喏即「挪糯」,咖啡即「鍋B」等興隆普通話發音的一大特色就是任何字都發第四聲,速度快。 如今的「興隆普通話」成為興隆的官方語言,第二語言為白話(粵語)和客家話.興隆歸僑們的祖籍大部分來自廣東省和廣西壯族自治區。如今的老一輩的歸僑之間仍然是以白話和客家話為母語,而新一代在興隆出生長大的僑眷們則大多數用「興隆普通話」。[1]

參考文獻

  1. 興隆健康旅遊產業園搜狐網,2020-0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