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清華大學地球系統科學系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清華大學地球系統科學系是基於傳統地學學科(地理學大氣科學、海洋學等)、生物科學(生態學)、經濟學和計算機科學與技術[1]等多學科交叉發展起來的,以準確預測全球生態和環境變化及其對人類社會發展帶來影響的新興研究領域,是當今世界重要的科學研究領域和熱點方向。地球系統科學以全球性、統一性的整體觀、系統觀和多尺度時空尺度,來研究地球系統的整體行為,使得人類能更好地認識自身賴以生存的環境及其未來發展。

一、簡介

清華大學擁有輝煌悠久的地學學科歷史。早在1928年11月就正式成立地理學系,後更名為地學系,下設地理、地質、氣象三個組。1946年抗戰勝利後,清華大學在北平復學,地學系恢復;1947年,原有的地學系氣象組獨立成氣象學系;1950年,地學系地質組單獨分出,成立地質系;1952年院系調整,清華大學地學系、氣象學系調出併入北京大學;地質系則與北京大學、北洋大學和唐山鐵道學院的地質系(組)及西北大學地質系的一部分合併成立北京地質學院。

到1952年為止,清華大學地學、地質、氣象學[2]系共培養畢業生200多人,其中許多人成為着名學者。據不完全統計,清華大學地學學科有47位畢業生先後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地學部學部委員(院士)。

作為建設世界一流大學的一項重要舉措,清華大學決定復建地學學科,並於2009年3月成立了地球系統科學研究中心(簡稱「地學中心」)和全球變化研究院,圍繞全球變化問題組織多學科交叉研究,並以此推動清華大學地球系統科學建設與發展。2016年11月30日,鑑於地學學科已達到相應辦學規模,清華大學決定在地學中心的基礎上成立國內高校首個地球系統科學系(以下簡稱「地學系」)。

十餘年來,清華大學地學學科在大氣、陸地和海洋等地球系統科學領域以及與之相關的物理、化學、生物學和社會經濟學等領域探索新知,聚焦全球變化問題和地球系統科學前沿,組織開展地球系統觀測、地球系統過程、地球系統模式、地球系統管理等四個領域的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地學系名師薈萃,現有教研系列教師25人(教授9人、副教授15人、助理教授1人,其中美國籍1人、英國籍1人),其中10位教師擔任致理、未央和行健書院導師。地學系師生綜合利用學校的多學科綜合優勢,不斷取得豐碩的開創性研究成果,獲得了包括世界高性能計算應用領域最高獎「戈登·貝爾獎」在內的多項獎勵,在Science、Nature、Lancet等國際知名刊物上發表多篇重要科研論文,國際影響力不斷提升,為推動地球系統科學發展,為維護地球生態環境安全與人類可持續發展做出貢獻。

地學系建設發展宗旨是在與大氣、陸地和海洋動態過程相關的物理化學、生物學和社會經濟領域探索新知,為維護地球生態環境的安全與可持續性做出貢獻,在世界地球科學領域處於領先地位。清華大學地學系發展任務包括:

· 在地球系統及系統間相互作用過程、地球資源與環境等方面深化認知,傳播新知。

· 提升對人類活動引發的區域和全球尺度自然環境變化的預測能力,以及響應環境變化的能力。

· 在地球系統科學及可持續發展方面培養人才,教育大眾。

· 集成、綜合併應用科學知識解決生態資源的可持續利用、自然災害潛在威脅的辨識與防範、人類活動對環境造成的後果等社會問題。

二、學科發展思路與發展方向

地學系將圍繞全球環境變化及可持續發展問題,通過聯合清華大學現有的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工程科學與管理科學的優勢,重點開展全面系統的地球科學研究,促進清華大學的學科發展。研究方向包括:

· 地球系統觀測,為地球系統科學研究提供可靠準確的數據支持和技術手段。

· 地球系統過程,主要研究地球系統變化規律,以及人類活動與全球變化之間的相互作用關係。

· 地球系統模式,採用高性能計算機模擬地球系統的大空間尺度和時間過程,推動地球科學定量化發展。

· 地球系統管理,以自然科學與經濟學相結合的新概念、新理論及新方法研究全球變化問題,以多學科交叉的思路和綜合評估方法對應全球變化決策提供技術與政策。

三、師資隊伍

地學系旨在復建清華大學地學學科並圍繞全球變化問題開展多學科交叉研究。地學係為清華大學教學和科研實體院系,現有教師25人(教授11人、副教授13人、助理教授1人,其中美國籍1人、英國籍1人),是清華大學第四個啟動人事制度改革的院系。

四、教育教學

1、研究生教育。地學系研究生培養的目標是培養能夠在地球科學領域開展基礎和應用研究的學者和教師,以及在國家政府部門和企業事業單位從事地球環境變化政策制定、執行的高層次專門人才。

2、學位授權點。

生態學」一級學科博士點和碩士點

大氣科學」一級學科博士點和碩士點

3、本科生教育。

地學系將在未來發展到一定規模後開始招收本科生,開展本科生教育。地學系本科教育的主要目標是培養厚基礎寬口徑的地學專業人才,為本專業大學生繼續深造或在政府和工業部門就業打下深厚的基礎。本科生培養將注重三項基本技能的訓練:地學野外考察與觀測、實驗分析與數據處理、複雜過程的計算機模擬。

地學系的本科生培養,將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地學系目前已面向全校本科生開展「地球系統科學」輔修專業教育,不久將試行招收第二學位本科生,在各方麵條件成熟後,將考慮正式招收本科生。

五、社會捐贈計劃

地學系以英國劍橋、美國哈佛、普林斯頓、加州伯克利等世界一流地學學科為榜樣,力爭在2020年邁入世界地學學科前20名。近年來,地學系產出了一批世界級的研究成果,已經逐步在國際地學界產生學術影響力。但是,地學系也面臨着諸多困難。這些困難集中體現在辦學空間和教師薪酬無法滿足引進世界一流人才的需求。

為推動清華地學學科快速高質量發展,突破辦學空間和教師薪酬瓶頸。清華大學地學系擬籌集成立「地球科學人才基金」和興建地球科學大樓,誠望社會賢達捐贈。

(1)捐贈人冠名的地球科學人才基金。為彌補薪酬缺口,清華大學將成立捐贈人冠名的「地球科學人才基金」,基金規模為1 億元人民幣左右,擬以社會募捐實現。

(2)捐贈人冠名的地球科學大樓。地球科學大樓規劃在清華大學校園西北部,面積21728平米,預算造價2億元人民幣,其中擬向社會募集善款1億元,學校配套1億元。地球科學大樓作為地學學科這一清華園中既古老又新興的學術領域的實體,具有厚重的歷史氛圍;同時有形成獨特校園建築美學的先決條件,必將成為新的校園景觀。清華大學地球科學大樓中產生的各種學術成果,必然能夠造福萬世,清華地球科學大樓作為建築美學符號,同樣能夠名載史冊,令後世長久銘記!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