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遠舟中寄耘老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清遠舟中寄耘老》 | |
---|---|
北宋著名文學家、書法家、畫家蘇軾的詩 |
《清遠舟中寄耘老》是由宋朝詩人蘇軾所作的一首七言詩,出自書籍《蘇軾詩集 卷二十七》 。
該詩詞作於小寒時節,開篇描寫梅花生長於萬壑千岩之間,凌寒而開。後又描寫自身活動,表現自己不受羈絆,笑看人生的豁達。雖已是窮困潦倒卻仍七十朱顏不改。最後自嘲人生虛度,一身學識不受賞的不甘與灑脫。
基本信息
作品名稱;清遠舟中寄耘老[1]
創作年代;宋朝
作品出處;《蘇軾詩集 卷二十七》
文學體裁;七言詩
作者;蘇軾
分類;詩詞
詩詞正文
《清遠舟中寄耘老》
小寒初渡梅花嶺,萬壑千岩背人境。
清遠聊為泛宅行,一夢分明墮鄉井。
覺來滿眼是湖山,鴨綠波搖鳳凰影。
海陵居士無雲梯,歲晚結廬潁水湄。
山腰自懸蒼玉佩,野馬不受黃金羈。
門前車蓋獵獵走,笑倚清流數鬢絲。
汀洲相見春風起,白苹吹花散煙水。
萬里飄蓬未得歸,目斷滄浪淚如洗。
北雁南來遺素書,苦言大浸沒我廬。
清齋十日不然鼎,曲突往往巢龜魚。
今年玉粒賤如水 ,青銅欲買囊已虛。
人生百年如寄爾,七十朱顏能有幾。
有子休論賢與愚,倪生枉卻帶經鋤。
天南看取東坡叟,可是平生廢讀書 。
作者簡介
蘇軾(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號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蘇仙。漢族,北宋眉州眉山(今屬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欒城,北宋著名文學家、書法家、畫家。[2]
蘇軾是宋代文學最高成就的代表,並在詩、詞、散文、書、畫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詩題材廣闊,清新豪健,善用誇張比喻,獨具風格,與黃庭堅並稱「蘇黃」;其詞開豪放一派,與辛棄疾同是豪放派代表,並稱「蘇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與歐陽修並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蘇軾亦善書,為「宋四家」之一;工於畫,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有《東坡七集》、《東坡易傳》、《東坡樂府》等傳世。
蘇軾在詞的創作上取得了非凡的成就,就一種文體自身的發展而言,蘇詞的歷史性貢獻又超過了蘇文和蘇詩。蘇軾繼柳永之後,對詞體進行了全面的改革,最終突破了詞為「艷科」的傳統格局,提高了詞的文學地位,使詞從音樂的附屬品轉變為一種獨立的抒情詩體,從根本上改變了詞史的發展方向。蘇軾的詩現存約兩千七百餘首,其詩內容廣闊,風格多樣,而以豪放為主,筆力縱橫,窮極變幻,具有浪漫主義色彩,為宋詩發展開闢了新的道路。[3]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