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清雍正掐絲琺瑯鳳耳豆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清雍正掐絲琺瑯鳳耳豆銅胎,覆盞式的蓋,蓋頂有唇口圓盤式鈕,蓋與器身合組成球狀器腹,器側鑲浮雕式鍍金鳳首銜環耳,環飾掐絲雲紋,高足;器形是仿春秋戰國時期盛食物之青銅器豆的形制。器內光素,器表除蓋、腹與圈足上共六圈掐絲回紋外,其餘滿飾大小圓圈紋(大圓圈內各含三個小圓圈),填墨綠色釉,小圓圈中央在綠釉上再點白釉,白釉大多燒失。鍍準備金底陰刻「雍正年制」無框雙行宋體字款。[1]

[]

器物功用

清雍正掐絲琺瑯鳳耳豆金胎,底陰刻「雍正年制」。器形仿自東周青銅器中盛食物的「豆」,覆盤式的蓋,蓋頂有圓盤式的環鈕,蓋與器身合組成球狀器腹,器側鑲浮雕鳳首銜環耳裝飾,作為陳設器或蓋盒;將蓋子打開仰置,與器腹一樣,可當盛物的盤子。全器的裝飾紋樣,除蓋、腹與圈足上有六圈掐絲回紋外,掐絲工整。

基本資料

【器物名稱】清雍正掐絲琺瑯鳳耳豆

【材質類別】琺瑯器

【製作年代】清代雍正

【文物原屬】宮廷御用,中國故宮博物院舊藏

【文物現狀】現藏台北故宮博物院

【器型規格】高10.1公分,口徑7.1公分

器物簡介

銅胎,覆盞式的蓋,蓋頂有唇口圓盤式鈕,蓋與器身合組成球狀器腹,器側鑲浮雕式鍍金鳳首銜環耳,環飾掐絲雲紋,高足;器形是仿春秋戰國時期盛食物之青銅器豆的形制。器內光素,器表除蓋、腹與圈足上共六圈掐絲回紋外,其餘滿飾大小圓圈紋(大圓圈內各含三個小圓圈),填墨綠色釉,小圓圈中央在綠釉上再點白釉,白釉大多燒失。鍍金底陰刻「雍正年制」無框雙行宋體字款。

紋飾之美

鳳耳豆的器內光素,器表除蓋、腹與圈足上裝飾六圈掐絲回紋外,其餘滿飾大小圓圈紋,填墨綠色釉,圓圈大小整齊畫一,緊密排列,器型線條優美,掐絲工整,可謂精美絕倫。是故宮院藏落雍正款的唯一掐絲琺瑯器。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