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雍正景德鎮窯天藍釉環耳方瓶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清雍正景德鎮窯天藍釉環耳方瓶【窯口】: 景德鎮窯
【器型】:環耳方瓶
【年代】: 清雍正年間
【尺寸】:高27厘米、口徑6.5厘米、足徑11.5厘米。
【收藏機構】:故宮博物院藏[1]
相關資料
雍正時期景德鎮御窯廠燒造的釉下彩瓷器有青花、釉里紅、青花釉里紅等。雍正青花瓷器以能逼真地模仿明代永樂、宣德、成化、嘉靖、萬曆等朝青花瓷器而著稱於世。雍正時期釉里紅瓷器特別是青花釉里紅瓷器的燒成技術,則被一致被公認達到了歷史上的最高峰。人們習慣上所稱的釉里紅主要有兩種:一種是以銅紅料在坯胎上描繪紋樣,施透明釉後,再入窯經高溫還原氣氛一次燒成,呈現紅色花紋的瓷器。另一種是高溫銅紅釉的局部使用,即所謂「釉里紅三魚」、「釉里紅三果」、 「釉里紅五蝠」等。將青花與釉里紅結合起來共同裝飾一件器物,稱作「青花釉里紅」,由於此種裝飾紅、藍相映,既有青花幽靚雅致、沉靜安定的特點,又兼具釉里紅渾厚壯麗的風格,因此深受人們喜愛。但由於青花料和銅紅料對燒成溫度和窯內氣氛的要求不盡相同,特別是釉里紅中的銅離子在高溫下極易揮發和暈散,故在將兩者共同施於一件器物上的情況下,欲使紅、藍呈色均恰到好處,並非易事。青花釉里紅瓷器雖創燒於元代景德鎮窯,明代亦少量燒造,但直至清代雍正以前,很少見有成功作品,只有到了雍正時期,才真正出現青花和釉里紅呈色都很鮮艷的成功之作。如故宮博物院收藏的雍正青花釉里紅松竹梅紋瓶(圖二十二),堪稱其中的代表作品。雍正十三年(1735年)唐英撰《陶成紀事》曰:「釉里紅器皿,有通用紅釉繪畫者;有青葉紅花者。」其中「青葉紅花者」指的就是以青花描繪樹葉、以高溫銅紅釉局部裝飾果實的青花釉里紅品種。故宮博物院收藏的雍正青花釉里紅三果紋高足碗,即屬此類品種,其青葉和紅果(桃、石榴、佛手)均發色鮮艷,殊為難得。
雍正時期景德鎮御窯廠在顏色釉瓷器燒造方面,堪稱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境界。雍正十三年唐英在《陶成紀事》中羅列當時仿古創新的花色品種達57種之多,其中絕大部分是顏色釉瓷器。仿古釉中的仿宋代汝、官、哥、龍泉窯等名窯青釉,均能準確地配料和掌握火候,釉色燒造得恰到好處,同類青釉中的色澤能基本保持一致。宋哥窯的「金絲鐵線」,宋官窯的「紫口鐵足」、「冰裂紋」,宋汝窯的淡天青色釉等,都仿得自然逼真。仿品的釉面平整光潤,釉層瑩厚豐腴,較之宋代青釉有過之而無不及,堪稱歷來仿宋代青釉中的最成功之作。仿宋代鈞窯瓷器,造型、釉色酷肖,庶幾亂真(圖二十三)。至於金紅釉、天藍釉、米色釉、珊瑚紅釉等,雖創燒於康熙時期,但從傳世品看,主要盛行於雍正時期。其他如霽紅釉、霽藍釉、澆黃釉、澆綠釉、澆紫釉、紫金釉、孔雀綠釉、抹紅釉、烏金釉、仿定窯白釉等傳統品種均有生產,質量比以往更趨精進。雍正時期新創燒的顏色釉品種有:淡黃釉、秋葵綠釉、松石綠釉、淡粉紅釉、仿古玉釉、仿木紋釉、鈞紅窯變釉、新紫釉、爐鈞釉等,顯示出非同一般的創造力。總之,雍正時期景德鎮御窯廠燒造的顏色有瓷,品類繁多,釉色齊備,不勝枚舉,可謂集諸色之大成。
器物介紹
清雍正景德鎮窯天藍釉環耳方瓶,該器物瓶直口,短頸,方形腹,腹兩面各置一梅花穿環耳,圈足。內施白釉,外壁施天藍釉。足內施天藍釉,有青花「大清雍正年制」六字三行篆書款。
此瓶造型是在古代玉琮基礎上變化而成,屬於雍正時新創式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