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湖南桃源農田生態系統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

[圖片網址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湖南桃源農田生態系統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 中國科學院桃源農業生態試驗站(簡稱桃源站),成立於1979年6月,隸屬於中國科學院亞熱帶農業生態研究所,現為中國生態系統研究網絡(CERN)野外站,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CNERN)試驗站,全球陸地觀測系統(GTOS)成員,國際長期生態研究網(ILTER)成員,全國青少年科普基地。

目錄

機構簡介

桃源站以農業生態系統定位觀測研究為基礎,以自然集水區為生態系統單元,開展農業生態要素變化動態的聯網監測、複合農業經營系統優化構建的生態學研究,為紅壤丘陵區農業高效可持續發展提供人為調控技術體系與模式。科研工作集中在三個空間尺度進行,即:1)寶洞峪生態系統定位研究試驗場;2)桃源基地縣;3)環洞庭湖紅壤丘陵農業生態類型區。桃源站核心寶洞峪生態系統定位研究試驗場面積12.3 hm2,根據科研和示範需要,將試驗場布置為水土保持示範體、生態景觀建設示範體、農林牧複合循環模式示範體、坡地養分流失梯級消納系統等功能區塊,建設有坡地利用模式及生態效應類、農田水肥高效利用類、農田耕作制度類、基礎生態過程研究類長期定位試驗共計11個(其中20年以上長期定位試驗3個),試驗場內還包含標準氣象觀測場1個,長期生態系統觀測樣地30個,生態觀測設施14處,短期試驗樣地15個,種養基地1個;台站輻射區域內還設有站區調查點2個,試驗示範區3個。

科研環境

台站配備有水分、土壤、生物和氣象觀測研究所需的自動氣象站、土壤溫濕鹽自動觀測系統、水位自動觀測設備、熒光葉綠素分析儀、光合作用測定儀、便攜式多參數水體分析儀、植物節律自動在線觀測系統、碳通量觀測設備等室內分析和野外觀測儀器設備40餘台(套),還與研究所農業生態過程重點實驗室共建共享有氣相色譜儀、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計、紫外分光光度計、熒光光度計[1]、碳/氮分析儀、流動注射儀、水體碳氮分析儀、電感耦合等離子體發射光譜儀、電感耦合等離子體質譜儀等室內分析儀器,同時這些儀器可對外開放;與所區域生態研究室共建有3S實驗室和農業生態數據庫,台站自建有數據庫和信息系統;建成2個樣品庫和一個植物樣品冷藏庫。以上條件為桃源站承擔和開展各類重大研究項目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獲得成果

隨着科教興國戰略的實施,該站加強了面向社會的科技普及工作。1998年被湖南省科協命名為「湖南省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 2000年分別被常德市科學技術普及工作領導小組和桃源縣科普工作領導小組確定為「常德市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和「桃源縣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2002年5月中共湖南省委宣傳部、省科技廳、教育廳和科協聯合授予桃源站「湖南省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稱號,2002年12月被國家科技部、中共中央宣傳部、教育部和全國科協授予「全國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稱號。2004年7月被湖南省科技廳認定為湖南省第一批「科學技術普及基地」, 同年9月成為中國科學院網絡科普聯盟成員單位。2008年5月,桃源站被授予「湖南省優秀科普基地」稱號。

經過40年的探索和建設,桃源站已發展成為一個在區域農業生態系統研究、可持續農業發展優化模式示範和農業科技宣傳教育等方面均具有鮮明特色的開放型野外研究機構。21世紀的桃源站將以全新的面貌衝出中國,走向世界,為中國農業的持續高效發展,為區域農業生態[2]與生態系統管理學的發展作出更大的貢獻。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