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點讚之交(柳線)

​點讚之交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網

《​點讚之交》中國當代作家柳線寫的散文。

目錄

作品欣賞

​​點讚之交

關於朋友之間的交往其關係有多種多樣,稱謂也是五花八門,我大體總結一下:一面之交、泛泛之交、患難之交、道義之交、布衣之交、莫逆之交、點頭之交、金石之交、忘年之交、再世之交……還有從小一起長大非常要好的竹馬之交等。

每個人多多少少都有些朋友,但大多是泛泛之交,成為莫逆之交的少之又少。古人義氣,遇到志同道合的兄弟,義結金蘭,成八拜之交,如桃園三結義,義薄雲天;古人有雅,當屬魏晉竹林七賢,喝酒、縱歌,肆意酣暢於竹林之下。

古代交通不發達,朋友之間交往很不方便,想說幾句話,鴻雁傳書,紙短情長,「雲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想見一面,「君住長江頭,我住長江尾」、 「古人何在,煙水茫茫」;好不容易見上面,「相見時難別亦難」、「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由於相見、相談不容易,古代友友之間的情宜特別感人,李白說:「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唯願當歌對酒時,月光長照金樽里」。王維說:「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願君多採擷,此物最相思。」南北朝的陸凱更是有情趣,身處南方的他想把春到江南、梅綻枝頭的美好寄給北方的朋友:「江南無所有,聊贈一枝春」,多好!

如今的我們,還有人寫書信嗎?不但大雁失了業,曾經業務繁忙的郵局也被迫改革了,要拓展新的業務,不然生存不下去了。親朋好友間早先年是打打電話、煲煲電話粥,過年過節致以節日真誠的電話問候,現在改微信、短視頻、朋友圈了,只要你願意,有什麼喜怒哀樂都可在朋友圈一告天下,友人盡知。出遊、出國有高鐵飛機,朝夕間便是千里之外。我常常想以前的月亮真不容易,裡面住着嫦娥要庇她風雨,抽空了要為有情人牽牽紅線,還要陪寂寞的人兒月下獨酌對酒當歌,更要做郵差千里寄相思……,如今的月亮不會這麼忙了,只有中秋節的時候要吃月餅了,才會有人問:今晚有月亮嗎?

說到朋友圈,它的地位不亞於吃飯睡覺,反正我是每天都要光顧的,隔三差五發點心情文字,因為自己才藝不精、事業無成、老公孩子也不優秀,又不愛出去旅遊,所以沒東西曬,不然我是要天天秀的,骨子裡怕寂寞,且,虛榮。當然我更多時間是圈閱朋友,瞧,個個多才多藝能文能武,男士大多能吟詩作文、繪畫書法,關鍵還事業有成;女士不但貌美如花、賢惠持家,關鍵還老公疼愛、孩子可愛。我只有默默點讚,心裡想:咋都這麼優秀呢?我是怎麼混的呢?我要努力了,不然沒朋友。最討厭2月14、5月20、陰曆七月七,滿屏曬鮮花、蛋糕、大餐、紅包,我曬的是落寞。

我有一類朋友也時常在朋友圈曬點東西,比如轉發些有深度有內涵的美文、真知灼見的財經觀點、有歷史底蘊有藝術價值的藏品介紹等等,每每閱讀這些我都漲了見識,收益匪淺。這一類,我有時忘了點讚,但沒落下歡喜和欣賞。

關於朋友圈點讚,成了新的社交禮節。發朋友圈的人,無論什麼內容都希望有人點讚、關注,由己度人,自己的心思也是如此,怕寂寞了、怕不被關注了、怕被邊緣化了,人,都需要有存在感。所以,翻閱朋友圈我應該毫不吝嗇送上點讚小愛心。當然,也有人很紳士,無論什麼內容看也不看都一律毫不猶豫點讚。曾經有人在朋友圈發親友遇難的信息,此時他需要安慰,但有人卻送上點讚。

話說,現在的人交友真容易,一個飯局、一次會議、一筆業務、一趟出遊、一單購物、一個學習班都可以加上微信好友,不用鴻雁傳書、不用車馬勞頓,不知不覺便有了幾百個朋友。但若有人指着朋友圈裡某個人問:你們關係怎樣?

我該怎麼回答呢,文章開頭提到的那麼多朋友關係好像都不對,我想了想,這,應該是「點讚之交」吧?

哈哈,我說了這麼多,那麼,你點讚了嗎? [1]

作者簡介

柳線,原籍浙江,現居廣西南寧,從事物業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