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汽電共生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重新導向自 熱電聯產)
前往: 導覽搜尋
汽電共生原理 原圖鍵結

汽電共生(又稱熱電聯產,英語:Cogeneration, combined heat and power,縮寫:CHP),是利用加熱機與發電設備同時產生熱能與有效的電能。汽電共生為一種工業製程的再進化,利用加熱產生的蒸汽優先推動發電設備,發電後的餘熱用於工業製程的熱交換達到能量最大化利用的目的。等於所發的電都是額外的收益。

熱力發電廠(包括使用核能發電或燃燒煤,石油天然氣的熱力發電廠)和一般的熱機不將所有的熱能轉換成電能。在大多數熱機中,略多於一半的熱量作為多餘的熱量被損失。通過捕獲多餘的熱量,汽電共生使用在常規發電廠中浪費的熱量用於加熱,達到最高的燃料效率。這意味著能夠消耗更少的燃料而產生同樣多的有用能量。

汽電共生分類

節能減碳-汽電共生

依發電先後次序不同而分為兩種:

1.「先發電式汽電共生系統」:燃料燃燒後產生的蒸氣先用於發電,發電後之餘熱再投入工業製程使用。較適用於一般較低溫之工業製程工廠,例如造紙廠煉油廠化工廠養殖業等之使用。

2.「後發電式汽電共生系統」:燃料產出的熱先用於製程,餘熱再用以發電。此種型式適用於需要較高溫的工業製程工廠,例如玻璃製造廠、水泥廠、冶金工廠等之使用。


對汽電共生系統而言,雖未將燃料產生的熱能全數用在發電上,犧牲了發電效率,卻將排出的熱,轉為工廠製程使用,將燃料使用率提高到50%以上。整體來說汽電共生發揮極佳的熱、電兼收效果![1]

汽電共生產業

當今汽電共生產業鏈其上中下游分別為設備製造業、整合營造業以及發電為運三個區塊,設備製造業即提供汽電共生系統及相關電力設施之業者,整合營造業則是提供包括規劃設計、營造及系統整合等服務,發電維運則涵蓋設備維護服務及發電營運等。

上游:

汽電共生產業鏈上游為設備製造業,分為渦輪發電機組電力設施等兩大部分。其中渦輪發電機組蒸汽渦輪機組燃氣渦輪機組等,電力設施則涵蓋配電系統變壓器電線電纜及其他配件等。

中游:

汽電共生產業鏈中游為整合營造業,包括汽電共生系統之規劃設計、系統營造與設置,以及系統整合等工程諮詢服務。其中規劃設計服務係提供業者汽電共生系統之系統設計、財務規劃或環境保護等顧問諮詢業務;系統營造與設置則提供包括工程規劃、施工管理、設備裝機建置等服務;系統整合則是提供汽電共生系統設置所需之機電控制及整合服務。國際上以西門子、奇異等主要電力工程集團為首,台灣則有台汽電、台朔重工、中鼎集團、巨路國際等業者為代表。

下游:

汽電共生產業鏈之下游為設備維護以及發電營運兩個部分。設備維護業者是在汽電共生系統(廠)完成相關硬體設施建置並營運後,由設備供應商或協力之第三方業者提供設備之後續保固、檢測與維修替換服務;發電營運業者即透過所屬之汽電共生系統(廠)提供電力及熱能所需,並維持供電、供熱網路之穩定。

汽電共生系統為一發電及工廠製程蒸汽或熱能予以結合的能源整合系統,其能源使用效率一般可達50%以上,遠較單獨發電的系統高出許多,具有低碳、效率提升、降低成本以及增進能源可靠度等價值,其主要效益為:屬分散型電力,汽電共生系統多屬就近設置,可有效減少輸配電的損失,對電力系統供應穩定有所助益;有效整合電能及熱能需求,提高能源使用效率;發電自用有助業者降低缺電風險,以可在尖峰時段提供電網需求,抑低其尖峰負載,有助提高電網淨尖峰供電能力,進而減少電網需啟動高成本機組之發電成本支出。[2]

相關訊息

熱能發電與汽電共生 原圖鍵結

產業界白皮書,五缺問題以「缺電」最危急,不過在大園工業區就有汽電共生廠,供應了當地園區將近兩成的電力,發電過程中產生的蒸汽也同時能供給工廠使用,目前全台汽電共生廠發電量約15%,專家也呼籲政策可協助賣電補助,盼更多汽電共生廠能加入供電行列。[3]

台化彰化廠三座汽電共生設備操作許可證展延申請被彰化縣府駁回,此事件引發兩方抗議聲浪,台化廠員工向彰化縣政府訴求工作權,要求台化復工;而環保團體則高喊「彰化拒絕燃煤、力挺縣府駁回!」而在衝突與對立的背後,是否有更重要的根本因素?[4]

外界質疑台電未將汽電共生發電納入計算供電能力,並說全國汽電共生有800萬瓩可供調度,台電澄清,汽電共生廠產生的電力以自用為優先,多餘的電力才提供給台電。環團指出,台電共可調度汽電共生廠800萬瓩的電力,但這個發電量卻被台電忽略,營造出較低的備轉容量率。[5]

針對汽電共生系統效率達法定基準者,其餘電得強制由綜合電業收購並繼而成為全國電力供應來源之一,並享有較便宜的備用電力費用。然而,儘管汽電共生系統具抑低負載、分散電源及穩定電力供應等諸多優勢,但由於我國汽電共生系統多以煤炭為主。[6]

企業碳排放如何執行,在中鋼汽電共生系統和廢熱回收,產製的蒸汽是如何透過蒸汽管網,供應蒸氣鏈結,將收集起來蒸氣賣給附近工廠,來達到減碳的成效![7]

過去十年台灣地區每年的電力需求成長約在八%,而機組裝置容量的成長率則每年只有四%,備轉容量明顯不足。此外,相關輸配電設施擴充計畫亦屢受地方抗爭而受阻,導致近年來夏季尖峰時段,常因負載需求遽增,電力供應不足或因電力系統發生重大事故而限電。[8]

參考文獻

相關視頻


自己的電自己發!
熱電聯產系統

燃氣熱電聯產電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