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愛德華一世(英格蘭)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愛德華一世
Edward I
愛德華一世(英格蘭)1.jpg
(威斯敏斯特教堂中的畫像,據稱為愛德華一世)
英格蘭國王 (及其他)Style of the British sovereign
在位 1272年11月16日–1307年7月7日
加冕 1274年8月19日
前任 亨利三世
繼任 愛德華二世
出生 1239年6月17日
英格蘭倫敦威斯敏斯特宮
逝世 1307年7月7日(1307-07-07)(68歲)
英格蘭坎伯蘭郡布拉夫桑斯Burgh by Sands
安葬 英格蘭倫敦威斯敏斯特教堂
配偶 卡斯蒂利亞的埃莉諾
(1254–1290)
法蘭西的瑪格麗特Margaret of France, Queen of England
(1299–1307)
子嗣
及其他
埃莉諾(巴伯爵夫人)Eleanor of England, Countess of Bar
瓊(赫特福德伯爵夫人)Joan of Acre
阿爾方索(切斯特伯爵)Alphonso, Earl of Chester
瑪格麗特(布拉班特公爵夫人)Margaret of England, Duchess of Brabant
伍德斯托克的瑪麗Mary of Woodstock
伊麗莎白(赫里福德伯爵夫人)Elizabeth of Rhuddlan
愛德華二世
托馬斯(諾福克伯爵)Thomas of Brotherton, 1st Earl of Norfolk
埃德蒙(肯特伯爵)Edmund of Woodstock, 1st Earl of Kent
朝代 金雀花王朝
父親 亨利三世
母親 普羅旺斯的埃莉諾

愛德華一世英文Edward I,1239年6月17日-1307年7月7日),英格蘭國王,俗稱「長腿(Longshanks)」「長腿愛德華」、又稱「蘇格蘭人之鎚(Hammer of the Scots)」,因征服威爾士和幾乎征服蘇格蘭而聞名。[1]

然而他的死使得他兒子愛德華二世(Edward II)即位,最終並未能征服蘇格蘭。「長腿」在位35年(1272年-1307年),於1272年11月20日,他的父親,國王亨利三世去世後即位,他的母親就是普羅旺斯的埃莉諾

按照諾曼人(不是盎格魯撒克遜人)對君主的稱號排序習慣,「長腿」愛德華被稱為愛德華一世(Edward I),儘管他是英格蘭第四位愛德華國王,前三位分別是:長者愛德華殉教者愛德華懺悔者愛德華[2]

生平

成為國王以前

愛德華一世是英格蘭國王亨利三世的長子,1239年6月17日生於威斯敏斯特

1254年,15歲從父王手中得到自己的領地,並與卡斯蒂利亞國王阿方索十世之妹埃莉諾結婚。

不久他就捲入13世紀60年代英格蘭的內戰,並在其中發揮重要作用。愛德華之父亨利三世由於奉行一系列不得人心的政策,受到以大貴族為首、包括市民和富裕農民的尖銳反對。英格蘭貴族於1258年迫使亨利三世簽署了牛津條例,在國內實際形成了貴族寡頭統治。亨利三世拒絕遵守牛津條例,導致了他於1263年與諸侯開戰。

1264年,由貴族首領西蒙·蒙特福特法語原名西蒙·孟福爾)率領的義勇隊(包括騎士、市民和農民)在劉易斯戰役中擊潰了亨利三世,亨利三世被迫交權且以愛德華為人質。

1265年,愛德華一世以其智勇成功逃走。英王亨利三世在劉易斯戰役中遭到失敗,於是英格蘭各地的統治權,除了威爾士邊界地區之外,又都落到了伯爵們的手裡。西蒙·戴·蒙特福正準備從那裡開始自己凱旋式的進軍,想越過塞文河,一直前出到紐波特

愛德華親王這時已經從伯爵們的軍隊裡脫逃出來,在威爾士邊界地區收集勤王的兵力。他搶占了塞文河上的橋樑,前進到戴·蒙特福的後方,從而打破了戴·蒙特福的計劃。

愛德華不僅把敵人趕過了烏斯河,而且以三艘大型划槳船組成一個突擊隊,突然襲擊了停在紐波特的敵人船隻,因而又打破了戴·蒙特福想要把自己的軍隊運回英格蘭的計劃。

這樣,戴·蒙特福就不得不向北作長途而艱苦的行軍,而且必須經過威爾士這一片貧瘠荒蠻的地區。這時,愛德華已後撤到伍斯特,扼守着塞文河,以等待戴·蒙特福的來到。

當戴·蒙特福的兒子率領着自己的部隊從英格蘭東部前來援救他父親的時候,愛德華利用自己處於中央位置的便利, 對於各自盲目進軍的父子兩人,採取了各個擊破的辦法。為此,他首先進行了強行軍,而後又進行反向行軍,來回機動兵力,採取突然襲擊,終於兩次取得勝利,第一次在肯尼爾沃思,第二次在伊夫夏姆

1265年8月,愛德華一世獨自率軍與蒙特福特在伊夫哈姆交鋒獲勝,蒙特福特陣亡。亨利三世恢復了權力,但他把實權交給了愛德華,命其監國。

1268年,愛德華試圖參加法國國王路易九世率領的第八次十字軍東征而去法國。這次東征完全失敗。路易九世於1270年進攻突尼斯時死於瘟疫,愛德華滯留東方無處可去。

成為國王以後

1272年亨利三世去世,英格蘭貴族一致擁護愛德華繼位。但愛德華直到第三年才回到國內,於1274年8月加冕。

1277年,愛德華一世發動了對威爾士的戰爭,迫使威爾斯王公羅埃林向他效忠。

1288年,愛德華一世再次發動了對威爾士的戰爭,為了徹底征服威爾斯。

1284年,愛德華一世頒布「羅德蘭法」,使威爾士成為英格蘭國王的私人封地。愛德華一世又把威爾士親王之爵位封給自己新出生的兒子,此後該稱號一直由王位繼承人沿用至今。

1295年,為了籌措軍費而召集「模範議會」(Model Parliament),包含大主教主教、修道院院長、伯爵、男爵、以及各郡與各自治鎮代表,總計人數達四百名以上。

晚年和逝世

愛德華的晚年生活充滿了坎坷,他失去了心愛的第一任妻子埃莉諾,而他的繼承人並不具備預期的王者之氣。

1305年,愛德華捕獲蘇格蘭叛軍將領威廉·華勒斯,並將其處決梟首示眾,卻無助懾服蘇格蘭當地風起雲湧的反叛勢力。

1307年,年近七十的愛德華在再次征討由羅伯特·布魯斯領導下的蘇格蘭的途中,死在蘇格蘭邊界布魯夫(Burgh by Sands, Cumberland)。根據後來的記載,愛德華要求把他的骨頭帶到之後在蘇格蘭的軍事戰役中。而更可靠的記載以及當代作家的報告中,國王最後的要求是把他的心臟帶到聖地。可以肯定的是,愛德華安葬在威斯敏斯特大教堂內的一座純黑大理石陵墓中,被稱作「Edwardus Primus Scottorum malleus hic est, pactum serva(愛德華一世,蘇格蘭之錘,堅守忠誠)」。

主要成就

愛德華一世在繼位之前,就有顯赫的戰功。他在肯尼爾沃思伊夫夏姆擊敗了西蒙·德·孟福爾父子,結束了第二次男爵戰爭,恢復了英國國王的威權。此後亨利三世把實權交給了愛德華,命其監國。隨後,愛德華參與了法國國王路易九世發起的十字軍東征

繼位之後,他完備了英格蘭的軍事制度和各個兵種。他召集了一支裝備精良的重鎧騎兵,並開創了長弓兵的先河。之前,西歐各國在軍事上都是重騎兵輕弓兵的,而弓兵的潛力和威力在愛德華一世的手上被充分挖掘出來。

同時,他創造了先用弓兵擾亂敵方戰陣,騎兵跟上衝擊的戰術。正是憑藉他所締造的英格蘭軍隊和戰術,幾十年後其嫡孫英王愛德華三世橫掃法國,取得了「英法百年之戰」前期的輝煌勝利。

「大憲章」制度是在英王愛德華一世時被得到了最終確定。「大憲章」是在他的祖父英王約翰(1199-1216)手裡被簽定的,但當時只是個象徵性的妥協文件,因為國王要維護龐大的軍費開支與貴族議會苟合而不得以為之。也許英王約翰當時會想——到我孫子輩這個文件就會被廢掉的,沒想到在他的孫子英王愛德華一世手裡「大憲章」得到了法律化並一直延續了800年。

從某種意義上講,「大憲章」其實並沒有削弱或者限制王權。相反,「大憲章」保證了從征服者威廉到如今的伊麗莎白女王二世一直血脈相連不斷——正是因為「國王也必須遵守法律」,所以英國王室才能存在。

家庭

首任妻子是卡斯蒂利亞艾莉諾 (西班牙語:Leonor de Castilla),西班牙公主。1241年生於西班牙卡斯蒂利亞王國,1290年在英國林肯郡去世。1254年,愛德華一世在很年輕的時候就結婚。艾莉諾帶來加斯科涅Gascony)這塊領地。他們非常相愛,1264~1265年間當反對國王的諸侯們在奪取權力時,愛德華為了安全起見,把她送往法國。1270~1273年她陪同愛德華參加第八次十字軍東征前往聖地,據說她從創口吸出毒液而拯救了愛德華的性命。

兩人婚後感情極好,是中世紀難得的恩愛夫妻,一直形影不離,艾莉諾曾陪伴愛德華前往十字軍東征,在以色列生下女兒。

艾莉諾死後,愛德華非常悲痛,在靈柩從林肯運回倫敦的十二個停屍點,修建了十二座紀念碑,名為「艾莉諾十字架」。

次任妻子為法國公主瑪嘉莉特,她非常美麗,有「法蘭西的珍珠」之美稱。

人物評價

愛德華一世是十三世紀英國最傑出的國王,其業績超過了他的祖先亨利二世獅心王理查一世,其文治武功,震爍古今。愛德華一世的王后艾莉諾(又譯為艾琳娜)和忠臣伯內爾,是他的左膀右臂。

當十三世紀末,這二人相繼去世後,失去家庭溫暖和良臣輔佐的愛德華一世性情大變,日益獨斷專行,漸漸走下坡路了,也許之後他對外殘暴的外交政策和這也不無關係。

祖先

子女

愛德華和卡斯蒂利亞的埃莉諾公主(斐迪南三世之女)的子女:

  1. 死產女兒,生於1255年5月。
  2. 凱瑟琳(Katherine),生於1261年6月17日,死於1264年9月5日,葬於zh-cn:威斯敏斯特修道院;zh-tw:西敏寺;zh-hk:西敏寺
  3. 埃莉諾(Eleanor),生於1264年6月18日,死於1297年10月12日。她第一次嫁於阿方索三世,第二次嫁巴爾伯爵亨利三世
  4. 瓊(Joan),生於1265年1月,死於1265年7月,葬於zh-cn:威斯敏斯特修道院;zh-tw:西敏寺;zh-hk:西敏寺
  5. 約翰(John),生於1266年7月13日,1271年8月3日死於Wallingford, in the custody of his granduncle, Richard, Earl of Cornwall. Buried at Westminster Abbey.
  6. 亨利(Henry),生於1268年5月6日,死於1274年10月16日。
  7. 無名女兒,生於1271年5月,死於1271年9月。
  8. Joan of Acre,生於1271年5月,死於1307年4月7日。她第一次嫁於Gilbert de Clare, 7th Earl of Hertford;第二次嫁Ralph Morthermer, 1st Baron Monthermer。
  9. 阿爾方索 (切斯特伯爵),生於1273年11月24日,死於1284年8月19日,葬於zh-cn:威斯敏斯特修道院;zh-tw:西敏寺;zh-hk:西敏寺
  10. 瑪格麗特(Margaret of England, Duchess of Brabant),生於1275年3月15日,死於1333年後。她嫁給布拉班特公爵約翰二世
  11. 伯倫加莉亞(Berengaria),生於1276年5月1日,死於1278年6月27日,葬於zh-cn:威斯敏斯特修道院;zh-tw:西敏寺;zh-hk:西敏寺
  12. 無名女兒,大概生於1278年1月3日,資料不詳。
  13. 瑪麗(Mary of Woodstock),生於1279年3月11日,死於1332年5月29日,a nun in Amesbury, Wiltshire (England).
  14. 兒子,出生於1280年或1281年。
  15. 伊麗莎白(Elizabeth of Rhuddlan),1281年8月生於Rhuddlan,死於1316年5月5日。她第一次嫁霍蘭伯爵約翰一世,第二次嫁Humphrey de Bohun, 4th Earl of Hereford & 3rd Earl of Essex.
  16. 愛德華切斯特伯爵,威爾士親王,1284年4月25日生於Caernarvon,死於1327年9月21日。他娶法蘭西的伊莎貝拉公主為妻。

與法蘭西的瑪格麗特公主肺力三世之女)誕下之子女:

  1. 托馬斯 (諾福克伯爵)(Thomas of Brotherton,1300年—1338年),第一次婚姻娶艾麗絲(Alice Hayles),第二次婚姻娶瑪麗(Mary Brewes)。
  2. 埃德蒙 (肯特伯爵)(Edmund of Woodstock),娶威克女男爵瑪格麗特·威克(Margaret Wake, Baroness Wake of Liddell)。
  3. 埃莉諾(Eleanor,1306年—1311年),早夭。

考古與研究

1774年1月2日,英國文物收藏者學會打開棺墓,發現愛德華屍體被完好保存了467年。測量發現他身長6英尺2英寸(188厘米),因此是名副其實的「長腿」。

愛德華一世(英格蘭)
金雀花王朝
出生於:1239年6月17日逝世於:1307年7月7日
統治者頭銜
前任:
亨利三世
英格蘭國王
愛爾蘭領主

阿基坦公爵

1272年—1307年
繼任:
愛德華二世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