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牡丹江革命英烈紀念館

牡丹江革命英烈紀念館入選第六批省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牡丹江市革命英烈紀念館成立於2006年8月,被入選第四批黑龍江省國防教育基地名單。是牡丹江重要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自開館以來接待青少年、駐軍部隊官兵及社會各界群眾參觀10萬多人次,宣傳了牡丹江的革命英雄事跡和紅色歷史。紀念館的內容分為:馬烈主義早期傳播、戰勝黑暗迎接黎明、扞衛和平建設家園三個部分,共展出圖片261張,文字約2萬餘字。

目錄

基本介紹

牡丹江市革命英烈紀念館入選第六批省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牡丹江市革命英烈紀念館成立於2006年8月,被入選第四批黑龍江省國防教育基地名單。是牡丹江重要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自開館以來接待青少年、駐軍部隊官兵及社會各界群眾參觀10萬多人次,宣傳了牡丹江的革命英雄事跡和紅色歷史[1]。紀念館的內容分為:馬烈主義早期傳播、戰勝黑暗迎接黎明、扞衛和平建設家園三個部分,共展出圖片261張,文字約2萬餘字。

牡丹江革命英烈紀念館位於牡丹江市西二條路421號的八女投江紀念館大樓的三樓,2011年7月30日正式開館。紀念館展覽面積300平方米,展線長度100米。

展廳展館

東北老航校

抗日戰爭結束後,侵華日軍在東北遺棄飛機和航空器材較多,具有創辦航空學校的物質基礎。中共中央決定,抽調30餘人,由第18集團軍總參謀部航空組負責人王弼、常乾坤帶隊,於1945年10月,分批從延安去東北,收集航空器材和人員,為創辦航空學校做準備。 在荒漠深山裡,發現了被日寇破壞掩埋的航材。

1945年9月底,原駐遼東侵華日軍航空大隊300餘人,在大隊長林彌一郎(後改中國名字林保毅)率領下,歸降東北人民自治軍。10月中旬,東北人民自治軍總部決定,將其改編為東北人民自治軍航空隊。12月上旬,航空隊移駐通化。12月下旬,選調110人到航空隊。1946年1月1日,航空隊擴編為航空總隊。14日,改稱東北民主聯軍航空總隊。根據中共中央指示,籌建航空學校人員把搜集飛機和航空器材作為主要任務,在搜集到120餘架破舊飛機、200多台飛機發動機和一批其他航空器材、設備、油料後,3月1日,由中共中央選派的航空技術幹部和東北民主聯軍航空總隊合編,在通化成立東北民主聯軍航空學校,歸東北民主聯軍總部建制,常乾坤任校長,東北民主聯軍後方司令部政治委員吳溉之兼任政治委員。學校機關設訓練處、政治部、校務處、供應處,轄1個學生大隊。全校共631人,有30—40架經過修理可以使用的飛機。

初建階段當航空學校準備開始飛行訓練時,國民黨軍隊占領瀋陽、鐵嶺,直逼四平,國民黨空軍飛機頻繁轟炸通化機場。1946年4月,全校轉移到牡丹江市。東北民主聯軍總部任命王弼為航空學校政治委員。為迅速培養教學骨幹,學校選定過去學過飛行的部分人員組成飛行教員訓練班,學員編成2個飛行班(飛行第1期甲班12人、乙班31人)、1個機械班(機械1期40人),開始航空理論教育。飛行第1期甲班學員於7月開始飛行訓練。11月,機械2期57人開學。

館藏實力

紀念館的內容分為:馬列主義早期傳播、戰勝黑暗迎接黎明、扞衛和平建設家園三個部分,共展出圖片261張,文字約2萬餘字。紀念館還採用先進的科技手段、場景復原、實物展示等展出形式。緬懷在牡丹江這片英雄輩出的熱土上,拋頭顱、灑熱血的無數優秀的中華兒女。再現了在二十世紀初,牡丹江做為傳播馬列主義的紅色通道,進步知識分子的宣傳陣地;抗日戰爭勝利後,以地緣優勢的牡丹江地區,成為中國共產黨開展建黨、建政、土改、剿匪,建立東北野戰軍炮兵學校、航空兵學校的重要戰略後方;新中國成立後,富有革命鬥爭傳統的牡丹江人民投身於社會主義[2]事業,保家衛國,建設美好家園,取得了優異成績。

視頻

牡丹江革命英烈紀念館 相關視頻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系列動漫 | 革命英烈不可辱
「英烈面孔——建黨百年,致敬革命先烈」活動啟動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