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獨步中年(臨清流)

獨步中年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獨步中年》中國當代作家臨清流寫的散文。

目錄

作品欣賞

獨步中年

人生的中年,象是穿過了時間迷霧,劈面見到了塵世的真目。那一刻,一切被剝離。我們見到的,究竟是飛沙走石的荒涼,還是盈盈月光的冷寂?

讀《聽雨》,觸到到了中年後的那縷無奈。「中年聽雨客舟中,江闊雲低,斷雁叫西風」。人到中年,客舟奔波的人多麼孤寂,孤寂在曠闊的天地之間,隻身獨影。心如渺小的扁舟,唯一寄送的只是生計和壓力。是的,中年,我們見識到的世界終於更加開闊,更加浩渺,然而,也更加孤獨。人群中越來越擁擠的不僅僅是名利,更有孤單。人生得一知己足矣,原來這真是奢侈。想想夜遊承天寺的蘇軾也真的是幸福,至少還有個張懷民可同行月下。而世間的我們呢,在時間的流沙里,我們的生命像沙流去了,我們心中的情意和斑斕也於此一一褪盡,最後落在心裡取暖的,只有屋檐下的幾個;最後心中追尋的夢境,竟然也只剩家庭的生計了。多麼的孤獨而無奈的中年啊!

讀《獨坐敬亭山》,聞到了中年後的那縷嘆息。「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詩意而又失意的詩人,在中年以後的追索中,理想就像花葉上的那隻蝴蝶,剛一觸到翅尖,轉眼卻又飄飛而去,不知所蹤了……然而,時間也在此中剎然而去,餘生再悠長,還有幾多振翅一飛的可能?那一刻,中年,仿佛是坐到了生命的尾頁上,嗅着斑斕夢境的氣息,胸腔里只剩下浩蕩綿長的嘆息。天地開闊,山間獨坐,當與樹與雲與鳥對視,終於明白與人相對,不如與物相對;向世間索求,不如向自然索求。在這個寂靜的天地之間,中年的你我是如此渺小,卻又如此自在,因為那些不能消減的世間疼痛,終於在這裡可以得到撫慰,得以癒合。天地無爭,萬物不語,然而人生真味盡在其中。開闊的天地,是中年精神與理想的療傷之所。多麼安靜而又蘊藉的中年啊!

讀《春江花月夜》,握到了中年後的那絲澄澈與溫度。「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人生代代無窮己,江月年年只相似」,穿過世間萬縷庸雜,走過人間千山萬水,那一刻,詩人心中居然片無塵雜,只有江水,只有皎月,世界澄澈的遼闊而空明。那一顆美好而通透的心啊,如果真能如你,走過飛沙走石,就是為了抵達風清月白;走過荒野僻郊,就是為了抵達江天一色。人生若能至此,還有何憾?此時,天眼已開,看見的不是一沙一塵,而是天地遼闊,隻身渺小。可幸的是,這渺小的身再渺小,卻也因見識過浩瀚的宇宙而無悔無憾了。性靈之眼既開過,肉身消亡已非草木可比。如此,不枉來世間一場。「誰家今夜扁舟子,何處相思明月樓。可憐樓上月徘徊,應照離人妝鏡台。玉戶簾中卷不去,搗衣砧上拂還來!」站在開闊的春江月夜之下,映照這澄澈詩心的,無有其他,唯有相思。是深諳相思之苦,還是深信相思之美,讓詩人覺得唯有此,才可與月相配?的確,人間的萬縷羈塵,唯有相思,如月,絲縷不絕,卻又無從捕捉;如月,深情綿邈,卻又空無一物;如月,生於世間,卻又高於世間!那顆走過中年的滄傷斑駁之心啊,就在月華的流轉中,望見世間無數離愁別緒的心,望見那些縷縷粘結在心上的嫣紅,走過多少月下的淒迷,流過多少春過的絕望。若隻身一人,良辰美景向誰說?長命百歲又何如?中年的心,因為走過,才有了更多地懂得和悲憫。於是,那縷澄澈冰涼的月光也有了溫度,那是一顆中年溫潤的心!原來,中年也可以如此空明而又飽含溫度!

2015-10-18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