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狹裂白蒿植物界

原圖鏈接狹裂白蒿

狹裂白蒿, 多年生草本。主根細長,側根多;根狀莖常匍地延伸。莖單生或少數,高25-60厘米,具細縱棱;上部分枝長2-3(-5)厘米,下部枝長8-15(-20)厘米;莖、枝初時密被灰白色或灰黃色蛛絲狀絨毛,後莖下部毛漸脫落,上部毛稍稀疏。葉紙質,上面綠色,疏被灰白色短柔毛及白色腺點,背面密被灰白色蛛絲狀厚絨毛;基生葉與莖下部葉近圓形或寬卵形,長3-4(-4.5)厘米,寬3-4厘米。[1]

中文名:狹裂白蒿

學 名:Artemisia kanashiroi Kitam.

界:植物界

門:被子植物門 Angiospermae

綱:雙子葉植物綱 Dicotyledoneae

亞 綱:合瓣花亞綱 Sympetalae

目:桔梗目 Campanulales

科:科 Compositae

亞 科:管狀花亞科 Carduoideae

族:春黃菊族 Anthemideae

亞 族:菊亞族 Chrysantheminae

屬:蒿屬 Artemisia

亞 屬:蒿亞屬 Subgen. Artiemisia

組:艾組 Sect. Artemisia

種:狹裂白蒿

分布區域:中國內蒙河北山西陝西

寧夏甘肅青海等省

系:野艾蒿系 Ser. Codonocephalae


目錄

狹裂白蒿形態特徵

植株:

多年生草本。

根莖:

主根細長,側根多;根狀莖常匍地延伸。

莖單生或少數,高25-60厘米,具細縱棱;上部分枝長2-3(-5)厘米,下部枝長8-15(-20)厘米;莖、枝初時密被灰白色或灰黃色蛛絲狀絨毛,後莖下部毛漸脫落,上部毛稍稀疏。

葉:

葉紙質,上面綠色,疏被灰白色短柔毛及白色腺點,背面密被灰白色蛛絲狀厚絨毛;基生葉與莖下部葉近圓形或寬卵形,長3-4(-4.5)厘米,寬3-4厘米,一至二回羽狀分裂,第一回全裂,每側有裂片2-3枚,裂片橢圓形,長1.5-2.5厘米,寬3-8毫米,第二回為深裂或全裂,每側具小裂片1-2枚,小裂片狹線形或線形,長0.3-1厘米,寬1-2.5毫米,先端鈍尖,葉柄長3-4厘米;中部葉近圓形或寬卵形,長、寬3-4厘米,一(至二)回羽狀全裂,每側裂片(1-)2-3枚,裂片線形或狹線形,稀為線狀披針形,長1-2(-4)厘米,寬1-2(-4)毫米,先端尖,邊常外卷,葉柄長0.5-3厘米;上部葉3-5全裂,無柄;苞片葉3全裂或不分裂,裂片或不分裂的苞片葉線形或狹線形。

花果:

頭狀花序長圓形或長卵形,直徑2-2.5(-3)毫米,無梗,具小苞葉,在分枝或分枝的小枝上排成短穗狀花序,而在莖上組成略狹而長的圓錐花序或為中等開展的圓錐花序;總苞片3-4 層,外層略短小,外層、中層總苞片卵形、長卵形,背面密被灰白色蛛絲狀厚絨毛,邊狹膜質,內層總苞片卵形,背面毛略少,邊寬膜質;雌花3-6朵,花冠狹管狀,檐部具2裂齒,花柱長,伸出花冠外,先端2叉,叉端鈍尖;兩性花6-10朵,花冠管狀,檐部紫色,花葯線形,先端附屬物尖,長三角形,基部鈍,花柱近與花冠等長,先端2叉,叉端截形,具睫毛。

瘦果長圓形或長圓狀倒卵形。

花果期8-10月。

狹裂白蒿生長環境

生長於海拔2 300米以下地區的田邊、路旁、山坡等處。

狹裂白蒿分布範圍

產自內蒙古(南部)、河北(西部)、山西、陝西(北部)、寧夏(南部)、甘肅(東部)及青海(固原)等省區;模式標本采自山西太原。

狹裂白蒿主要價值

【藏藥】

普日芒嘎保:全草治療蟲病,收斂皮膚濕疹外滲之黃水《中國藏藥》。

普爾蒙嘎爾波:全草治療蟲病,收斂皮膚濕疹外滲的黃水;燒灰治諸脈症,肺病《民族藥志三》。

狹裂白蒿名稱

狹裂白蒿(植物研究)白蒿(甘肅),「康拉巴」(青海藏語與土族語名)

參考來源

  1. 狹裂白蒿, 植物智, 2020-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