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王安石《書湖陰先生壁》原文、注釋、賞析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王安石

書湖陰先生壁》此詩作於詩人晚年退居江寧期間。原詩兩首,此為第一首。湖陰先生,楊德逢的號,他是作者在鐘山居住時的鄰居。[1]

原文

茅檐長掃靜無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護田將綠繞,兩山排闥送青來。

注釋

茅檐:茅屋檐下,這裡實指庭院。

成畦:成壟成行。

「一水」句:渠水圍護着綠色的田園。護田,語出《漢書·西域傳》,原意為設校尉領護營田,這裡乃活用。

排闥:推門。

賞析

後兩句借兩個典故將山水人格化,寫山水與人相親,用典而不使人覺。「護田」和「排闥」都是用《漢書》中的典故。據《漢書·西域傳序》,漢代西域置屯田,派使者校尉加以領護;又據《漢書·樊噲傳》,漢高祖劉邦病臥禁中,下令不准群臣進見,但樊噲排闥直入,闖進劉邦臥室。兩個典故都不是生搬硬套,而是靈活化用,只用字面意思,用典而又不露痕跡,既寫出了作者對山水景色的喜愛,同時又凸顯了詩歌剛柔相濟、清新挺拔的風格特色。有人說這兩句借鑑了李白的「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並不恰當,雖然從字面來看,都有「一」、「兩」的對仗,押韻也都押「來」字韻,但王安石絕句工整的對仗、巧妙的用典,都與李白絕句的天然清新差別甚大,這也正體現着宋詩絕句與盛唐絕句的不同。像民歌一樣自然天成而又比民歌精緻是盛唐絕句的特點,宋詩絕句則多是深思熟慮構思出來的。

王安石對於用典有明確意見,即反對「編事」,而要「借事以相發明」。《蔡寬夫詩話》引王安石語:「詩家病使事太多,蓋皆取其與題合者類之,如此乃是編事,雖工何益?若能自出己意,借事以相發明,情態畢出,則用事雖多,亦何所妨?」其意是說用典不在多少,而在自出己意,不要簡單地羅列編排。此詩體現的正是這種用典特色。王安石這類精緻工巧的七絕,是他晚期詩風「半山體」的典型體現。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