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閬州筵奉酬十一舅惜別之作
《王閬州筵奉酬十一舅惜別之作》是唐朝著名文學家杜甫的代表作品之一。
《王閬州筵奉酬十一舅惜別之作》 | |
---|---|
唐代詩人杜甫的詩作 |
魯迅對杜甫的評價:「杜甫似乎不是古人,就好像今天還活在我們堆里似的。」曾經加入《新青年》,以《狂人日記》等名作參與發動「五四」文化革命之魯迅,到三十年代,巋然成為眾望所歸之革命文學導師,晚年與友人討論中國文學史,以為中古之陶潛、李白、杜甫皆第一流詩人,繼而又說:「我總覺得陶潛站得稍稍遠一點,李白站得稍稍高一點,這也是時代使然。杜甫似乎不是古人,就好像今天還活在我們堆里似的。」魯迅晚年在政治上己與胡適分道揚鑣,惟此評論杜甫之寥寥數語,仍然與胡適笙磐同音。他還曾經說過:「杜甫是中華民族的脊樑!」
目錄
基本信息
詩詞正文
《王閬州筵奉酬十一舅惜別之作》
萬壑樹聲滿,千崖秋氣高。浮舟出郡郭,別酒寄江濤。
良會不復久,此生何太勞。窮愁但有骨,群盜尚如毛。
吾舅惜分手,使君寒贈袍。沙頭暮黃鵠,失侶自哀號。
作者簡介
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漢族,祖籍襄陽,河南鞏縣(今河南省鞏義)人。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稱為"老杜"。[2]
在杜甫中年因其詩風沉鬱頓挫,憂國憂民,杜甫的詩被稱為「詩史」。他的詩清代三十六詩仙圖卷之杜甫詞以古體、律詩見長,風格多樣,以「沉鬱頓挫」四字準確概括出他自己的作品風格,而以沉鬱為主。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轉衰的歷史時期,其詩多涉筆社會動盪、政治黑暗、人民疾苦,他的詩反映當時社會矛盾和人民疾苦,他的詩記錄了唐代由盛轉衰的歷史巨變,表達了崇高的儒家仁愛精神和強烈的憂患意識,因而被譽為「詩史」。杜甫憂國憂民,人格高尚,詩藝精湛。杜甫一生寫詩一千五百多首,其中很多是傳頌千古的名篇,比如「三吏」和「三別」,並有《杜工部集》傳世;其中「三吏」為《石壕吏》、《新安吏》和《潼關吏》,[3]「三別」為《新婚別》、《無家別》和《垂老別》。杜甫流傳下來的詩篇是唐詩里最多最廣泛的,是唐代最傑出的詩人之一,對後世影響深遠。杜甫作品被稱為世上瘡痍,詩中聖哲;民間疾苦,筆底波瀾。是現實主義詩人。[4]
視頻
參考資料
- ↑ 《王閬州筵奉酬十一舅惜別之作》 古詩文網
- ↑ 杜甫簡介 古詩文網;
- ↑ 杜甫三吏三別原文 瑞文網;發布時間;2017-12-07
- ↑ 杜甫的十首抒懷詩,悵望千秋一灑淚,搖落深知宋玉悲 品詩賞詞;發布時間;18-05-28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