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別稱:水梨子鴿子樹鴿子花樹

珙桐(gǒng tóng)為落葉喬木。可生長到15~25米高,葉子廣卵形,邊緣有鋸齒。

本科植物只有一屬兩種,兩種相似,只是一種葉面有毛,

另一種光葉珙桐是光面。色花奇美,是1000萬年前新生代第三紀留下的孑遺植物,

在第四紀冰川時期,大部分地區的珙桐相繼滅絕,只有在中國南方的一些地區倖存下來,

洛陽綠誠農業已規模化繁育及種植成功。成為了植物界今天的「活化石」,

被譽為「中國的鴿子樹」,又稱「鴿子花樹」、「水梨子」,野生種只生長在中國西南四川省和中部湖北省和周邊地區。

珙桐已被列為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植物,為中國特有的單屬植物,屬孑遺植物,也是全世界著名的觀賞植物。是國家一級保護植物。

珙桐是被法國傳教士大衛神父作為西方人首次發現並命拉丁種名,大衛神父也是為麋鹿命拉丁種名的人。

目錄

形狀

喬木高15-20米;樹皮深灰褐揭色,呈不規則薄片脫落。

葉互生,紙質,寬卵形,長9-15厘米,寬7-12厘米,先端漸尖,基部心形,

邊緣有粗鋸齒,幼時上面生長柔毛,下面密生淡黃色粗毛;葉柄長4-5厘米。

花雜性由多數雄花和一朵兩性花組成頂生的頭狀花序

花序下有兩片白色大苞片,苞片矩圓形或卵形,長7-15厘米,

寬3-5厘米;雄花有雄蕊1-7;兩性花的子房下位,6-10室,頂端有退化花被和雄蕊,花柱常有6-10分枝。

核果長卵形,長3-4厘米,紫綠色,有黃色斑點;種子3-5, 分布於湖北西部、四川、貴州及雲南北部。生海拔1800-2200米的山地林中。[1]

生長環境

珙桐喜歡生長在海拔1500-2200米的潤濕的常綠闊葉落葉闊葉混交林中。

多生於空氣陰濕處,喜中性或微酸性腐殖質深厚的土壤,

在乾燥多風、日光直射之處生長不良,不耐瘠薄,不耐乾旱。

幼苗生長緩慢,喜陰濕,成年樹趨於喜光。

生長區氣候冬冷夏涼,常年多霧多雨,空氣濕度大,年均溫12-17℃,

年降水量1000-1500毫米,相對濕度80-90%,

土壤為砂頁岩、花崗岩、石灰岩、發育而成的山地黃壤。或黃棕壤,PH值4.5—6.0。

在土層深厚、疏鬆、枯枝落葉層厚、排水良好的地段生長較好。[2]

價值

觀賞價值

珙桐為世界著名的珍貴觀賞樹,常植於池畔、溪旁及療養所、賓館、展覽館附近,並有和平的象徵意義。

經濟價值

材質沉重,是建築的上等用材,可製作家具和作雕刻材料。

參考資料

  1. 珙桐, 中國網,
  2. 珙桐,中文百科在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