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番茄的無土栽培

番茄的無土栽培

目錄

品種選擇

凡是有土栽培選用的品種均可用無土栽培。但是因無土栽培投資較高,一般應選用果實品質好,產量高,效益好的品種。目前生產上採用的品種有L-402、佳園大粉、沈農大粉、卡魯索(荷蘭)、美國大紅、美國144、櫻桃番茄等。

無土育苗

冬春季番茄穴盤育苗生理苗齡4~5片葉、葉面積25~30平方厘米、株高10~12厘米、莖粗2.5~3.0毫米,日曆苗齡50天左右,選用72(128)孔苗盤;夏季育苗生理苗齡3葉1心、葉面積30~35平方厘米、株高13~15厘米、莖粗3毫米左右,日曆苗齡20天左右,選用72孔或128孔苗盤。

番茄育苗基質配比為草炭2份、蛭石1份,此外,冬季育苗每立方米基質加15∶15∶15氮磷鉀三元複合肥2.5公斤,或1.2公斤尿素和1.2公斤磷酸二氫鉀。夏季育苗每立方米基質加15∶15∶15氮磷鉀三元複合肥2.0公斤。

播種可用播種機或手工播種,一般採用干籽播種,特別是丸粒化和包衣種子干籽便於機械化播種,有催芽室或夏季播種可干籽播。播種後應將苗盤覆蓋地膜保溫保濕,放入催芽室中溫度保持25℃。如果冬季氣溫低如果沒有催芽室,需要用地熱線加溫,最好催芽播種。夏季高溫天氣要採取遮陽措施。出苗後白天溫度保持25℃左右,夜間保持10~12℃。基質育苗應經常澆水,保持基質濕潤。

栽培方式及定植

番茄多採用基質槽培,東北寒冷地區採用半地下式槽,以免營養液溫度過低、溫差太大,其它地區為地上式槽。槽的規格為寬24~36厘米,高15厘米,栽1行。寬72厘米栽2行。一般用磚堆5層,底和四周用塑料薄膜鋪好,內裝基質厚度14厘米。

也有用袋培的,一般用聚乙烯黑色或黑白雙色塑料薄膜筒製成,枕式袋規格為30~35×70厘米,裝基質20~30升基質,栽2株。筒式袋為30~35×35厘米,裝基質10~15升,栽1株。

栽培基質為草炭1份,蛭石1份。有機生態型無土栽培每立方米基質中混入10~15公斤消毒雞糞、1公斤磷酸二銨、1.5公斤硫銨、1.5公斤硫酸鉀作基肥。

因為無土栽培番茄多為長季節栽培,留8~10穗果,一般行距要加寬,定植株行距為55×75×30~35厘米。枕式袋定植前在袋上挖2個直徑10厘米定植孔,孔距40厘米。定植前幾天將槽和袋按行距堆砌或擺放好,然後裝基質,安好滴灌,每行一條滴灌帶,將基質用清水澆透,使之充分吸水保證基質濕潤,在薄膜或袋的底部分散扎幾個孔,以排除多餘的水分。定植時按30~35厘米株距定植,之後在基質表面覆蓋一層薄膜防止水分蒸發,最後將基質澆透水。

田間管理

(一)營養液與灌溉

表17 番茄無土栽培營養液配方

大量元素 (克/1000升)

微量元素 (克/1000升)

硝酸鈣 680

螯合鐵(含10%Fe) 15

硝酸鉀 525

硫酸錳(含28%Mn) 1.78

磷酸二氫鉀 200

硼(含20.5%B) 2.43

硫酸鎂 250

硫酸鋅(含36%Zn) 0.28


硫酸銅(含25%Cu) 0.12


鉬酸鈉(含39%Mo) 0.128


按上述配方配或山崎配方置好營養液,保持營養液PH5.5~6.5之間,電導度在適溫下控制1.2~1.6 ms/cm,低溫期提高到1.6~2.0 ms/cm,高溫期控制在1.6 ms/cm。生長後期番茄對Ca、Mg的吸收量迅速下降,非營養元素的積累,對P、K的吸收量的增加,造成營養液鹽分積累,此時EC值不一定能夠反映營養液的營養狀況,所以應定期分析營養液的組成成分,及時調整更新營養液,灌溉清水洗鹽。

番茄定植後採用滴灌澆灌營養液,定植初期每天消耗營養液500~600毫升/株,結果期植株高大,結果多,每天消耗營養液2升/株。營養液在白天澆灌,冬季每天澆灌1~2次,夏季每天澆灌2~4次,灌溉以保持基質濕潤為原則。也可多澆10%的營養液從槽中流出,以免鹽類積累在基質中,或10~15天澆1次清水,清洗基質中積累的鹽類。栽培期間營養液配製準確、灌液要及時,防止脫肥或缺水,同時要防止灌液量過大,因基質飽和過濕使根系缺氧、漚根。

有機生態型無土栽培基質中混入一定的肥料,因此,平時只澆清水不澆營養液。定植後20天左右開始第一次施肥,以後每20天追肥一次,整個生育期追肥10次左右。每次追施消毒雞糞1.0~1.3kg/m2×次,或追施尿素0.25kg/m3、磷酸二氫鉀1.0kg/m3、硫酸鉀1.0kg/m3。

(二)栽培管理

番茄無土栽培多採用無限生長型的品種,進行長季節栽培,整枝方式為單幹整枝,留8~10穗果,用尼龍繩吊蔓,每穗留4個果。當每個花序有3朵花微微開放時,用沈農豐產劑2號蘸花。還可以用振盪器人工振盪授粉或採用熊蜂授粉,保花保果。

(三)環境管理及採收

環境管理及採收與有土栽培相同。[1]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