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白熊龍屬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白熊龍屬
圖片來自tanmizhi

白熊龍屬名:Nanuqsaurus,意為「北極熊蜥蜴」)是屬於暴龍科暴龍亞科的一種獸腳亞目恐龍,化石發現於阿拉斯加北坡自治市鎮的王子溪組地層,年代相當於白堊紀晚期的馬斯垂克階[1]該屬只包含了一個,即模式種霍氏白熊龍Nanuqsaurus hoglundi),目前只有部分頭骨被發現。

描述

白熊龍推測有6米(20英尺)長,大約是暴龍的一半。這個體型的數據是Fiorillo與Tykoski根據高緯度的棲息地而推測的。

白熊龍的頭上有個形狀特別的脊,顯示出白熊龍是暴龍的近親。根據其他暴龍科頭部的比例,推測出白熊龍的頭部有60至70厘米(24至28英寸)。

由於白熊龍的特徵,白熊龍被歸類為暴龍亞科。其中這些特徵包括:較細的頭部分叉、在矢狀嵴頂部重疊並分開正面,背顱頂上融合頂骨的正中點,及正面具有長而尖的尖端部分,將前額葉和淚小面分開,前兩個牙齒比後面的牙齒小得多。

發現和命名

化石剛開始於2006年發現於阿拉斯加北部的北坡自治市鎮里的採石場中發現的,這些化石一開始先後被認為屬於蛇髮女怪龍艾伯塔龍的。後來經由佩羅自然科學博物館鑑定,確認這是一個新物種。其模式標本DMNH 21461,發現於王子溪組的地層,年代為6910萬年前。標本包含了下顎部分的頭骨,頭骨有着上頜骨右邊的鼻支、包含部分頂骨額骨和右蝶骨的頭骨頂部,以及左齒骨的前端部分。該標本屬於一個完全成年的個體,因為其有較滑的鼻腔碰觸面。

白熊龍首次由美國古生物學家 Anthony R. Fiorillo和Ronald S. Tykoski於2014年命名及描述,其模式種霍氏白熊龍Nanuqsaurus hoglundi)。其屬名來自因紐皮雅特語中的「nanuq」,意為「北極熊」,而種名則是為了表彰一位名叫Forrest Hoglund的慈善家。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