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蘇子,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白蘇子,中藥名。為唇形科紫蘇屬植物白蘇的果實。具有降氣祛痰,潤腸通便的功效。主治咳逆痰喘,氣滯便秘。[1]
目錄
基本信息
中文名:白蘇子
別名:荏子、玉竹子
功能:降氣祛痰,潤腸通便。
主治:咳逆痰喘,氣滯便秘。[2]
藥理簡介
中文名:白蘇子
拼音名:Bái Sū Zǐ
英文名:Fruit of Common Perilla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Perilla frutescens (L.) Britt. [Ocimum frutescens L.; Perilla frutescens (L.) Britt.var. typica Makino]
出處
出自
- 1.《飲片新參》。
- 2.陶弘景:荏狀如蘇,高大白色,不甚香。其子研之雜米作糜,甚肥美,下氣補益。榨其子作油,日煎之,即今油帛及和漆所用者。
- 3.《救荒本草》:荏子,所在有之,生園圃中。苗高一、二尺,莖方。葉似薄荷葉,極肥大。開淡紫花,結穗似紫蘇穗,其子如黍粒,其枝莖對節生。
- 4.《綱目》:紫蘇、白蘇,皆以二、三月下種,或宿子在地自生。其莖方,其葉圓而有尖,四圍有鋸齒。&hel
來源
藥材基源:為雙子葉植物藥唇形科植物白蘇的果實。
採收和儲藏
夏、秋采葉,置通風處陰乾,或連嫩莖採取,切成小段,曬乾。
藥理作用
調血脂作用
白蘇子脂肪油0.2g/kg、1.0g/kg連續20天給予高脂血症小鼠,
可使其血清總膽固醇(TC)分別下降13.9%、29.7%。
脂肪油以0.4g/kg、1.0g/kg給高脂血症大鼠口服,連續20天,
顯着降低大鼠血清TC和LDL-C(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含量,
提高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TC和HDL-C/LDL-C比值;
降低血清三酰甘油(TG)作用較弱。對HDL-C含量無明顯影響,
但可改變其亞組分比例,提高HDL2-C/HDL-C和HDL2-C/HDL3-C比值。
蘇子油可降低大鼠血清總膽固醇和三酰甘油的水平;若與Mg合用作用更為迅速。
蘇子油富含α-亞麻酸(α-LNA).α-LNA在較顯着才降低血漿總膽固醇 的同時,
不產生膽固醇在肝臟的累積,而亞油酸有產生膽固醇在肝臟的累積作用。
因此,富含α-LNA的蘇子油比富含亞油酸的傳統食用油對人體更有益。
對腫瘤聽抑制作用
含12%蘇子油的食物給以N-甲基-N-亞硝基脲誘癌的大鼠餵飼,在35星期時觀察到結腸癌發生率顯着才下降。
在10星期時,糞便中腫瘤促進劑膽汁酸含量沒有明顯變化,
但結腸內去氧膽酸誘導的結腸粘膜烏氨酸脫羥酶活性(促瘤標誌)顯着降低。可見蘇子油的作用是降低結腸粘膜對腫瘤促進劑的敏感性。
含5.0%蘇子油的食物給大鼠自斷奶起餵至7周齡,可顯着抑制靜注腹水瘤細胞的肺轉移,
減少肺表面的轉移灶數。蘇子油還能明顯抑制化學制癌劑7,12-二甲基苯並蒽(DMBA)或皮下移植瘤株所致乳腺癌的發生率,
減少腫瘤重量和體積、延長腫瘤出現的時間;對結腸癌和腎臟腫瘤等均有明顯抑制作用。
A-LNA等n-3系脂肪酸抑瘤作用機制尚不明確,但多認為與n-3系脂肪酸競爭性抑n-6系脂肪酸的作用,
降低體內二烯前列腺素水平有關。
抗血栓作用
3周齡雄性大鼠給予含10%蘇子油的食物5-6星期,
血小板磷脂二十碳五烯酸(EPA)/花生四烯酸7.5-10μ/ml時,
蘇子油組大鼠血小板聚集作用(全或無現象油定)顯着低於紅花油組,
但在較高濃度(15-20μg/ml)(比濁法測定)時,兩組無顯着才性差別。
提示在膠原蛋白閾濃度以下評估血小板聚集作用較重要。
蘇子油組大鼠血小板釋放5-羥郄胺也顯着才降低。
性味
辛;溫;無毒
歸經
肺;脾;大腸經
功能主治
下氣;消痰;潤肺;寬腸。主咳逆;痰喘;氣滯便秘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5-3錢;或研末。外用:搗敷。
注意
久虛咳嗽,脾虛便滑者不宜。
各家論述
1.《別錄》:主咳逆,下氣,溫中補體(『體』一作『髓』)。
2.《食療本草》:生食,止渴潤肺。
3.《滇南本草》:開胃健脾。同陳皮化痰疏風。
摘錄
《中華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