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瞿曇僧伽提婆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僧伽提和

圖片來自zwbk

僧伽提婆(Samgha-deva),又作僧伽提和僧迦禘婆,意譯「眾天」,姓瞿曇氏,罽賓人,晉朝時期著名佛教高僧,為毗曇宗在中國的始祖。[1]

介紹

僧伽提婆學通三藏,精於《阿毗曇心論》,常誦三法度論前秦建元中,來到長安傳揚佛法,協助僧伽跋澄出《婆須蜜經》。建元19年(383年)出《阿毘曇八揵度》,由竺佛念傳譯。

建元末、太元十年(385年)與冀州沙門法和來到洛陽。因逐漸精熟漢語,方知先前所出經多有乖失。在道安同門法和的請託下,改訂了先前道安主持下所出的《阿毘曇八揵度》、《鞞婆沙阿毘曇》等眾經。

太元十六年(391年),僧伽提婆受慧遠之邀前來廬山翻譯佛經,重譯《阿毗曇心論》及《三法度論》。東晉隆安元年僧伽提婆遊建業(今南京),頗受晉室王公及風流名士崇信,曾為東亭侯王珣講說阿毗曇。隆安二年(398年),由罽賓沙門僧伽羅叉( Sajgharaksa)執胡本,僧伽提婆受託傳譯《中阿含經》六十卷,這是中阿含的第二譯。後期經錄稱僧伽提婆也重譯了《增一阿含經》五十一卷。

參考文獻

  1. 僧伽提和,zwbk